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格大战民族品牌狂飙起
每一个跨国公司都对中国这块土地带着玫瑰色的东方梦想。用人口乘以某一商品的基数,从而计算出中国市场的规模,这是几乎所有跨国公司进入这个东方国家时最常用的一个算式。对于中国本土公司而言,真正面临这场压力的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保健品企业,而是外资重兵压境的传统家电行业。一场民族产业的保卫战迅速打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1日,飘扬在港岛上空整整一个世纪的英国米字旗缓缓落下。当人们仍沉浸在香港回归的喜悦之中,一场席卷亚洲各国的金融风暴已悄然袭来。这场金融风暴从泰国开始。7月2日,一天之内,泰铢大跌20%。随后迅速冲击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三个国家中产阶级的财产分别缩水50%、61%和37%。在韩国,受到攻击的韩元在两个多月里也疯狂贬值50%,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刚刚还被中国企业家视为标杆的大宇集团轰然倒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除了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外,还宣布启动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手段,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金融改革方面,中国政府在1997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随后启动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1998年2月下旬,印尼盾、新元、马币、泰铢和菲比索汇率纷纷再次暴跌。日元汇率持续下跌。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8月,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拉美濒临金融危机边缘;美欧股市也随之剧烈震荡。而中国人民币承受巨大压力不贬值,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被公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1998年启动内需催热房地产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的落幕,商品房的启动,不仅在关键时期启动了消费,更带起了一个为期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周期。
1998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特急件”的方式将《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发往各商业银行,宣布即日起执行:贷款期限最长可达20年,贷款额度最高可达房价的70%。
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允许按揭贷款和取消福利分房两大措施,直接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苏,中国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地产热,无数财富故事在这个领域中演绎。由于房地产业有广泛的关联度,特别对钢铁、水泥等资源性行业有很大的带动性,因而也确实起到了复苏经济的作用。
入世中国市场化的深入助力
从“复关”到“入世”,从“黑发谈到白发”,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敲开WTO(世界贸易组织简称)大门。对于百年来在现代化道路上踯躅前行的中国来说,加入WTO不仅是适应一系列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它是一个怀着“创伤记忆”的现代化追赶者的梦想,是一个国家以开放带动改革的寄托。
“中国,请进”,这一声呼唤令人落泪。中国终于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民以平等的姿态,冷静的态度真正融入世界。一个世界经济史的奇迹出现了——通过发展加工贸易,中国紧紧抓住了三次大的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并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跃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
中国兑现“入世”承诺的一系列举措,更成为国内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的助力。随着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依次敞开,计划让位于市场、垄断让位于竞争,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股市开盘
从1996年到2001年,中国股市终于迎来一轮超级规模的牛市,从1996年初的512点涨到2001年5月的2245点,指数的上升和个股的上升都异常生猛。1999年5月19日,一轮来势凶猛的行情震惊了全国。只要是与网络相关的股票无一例外的是涨停涨停再涨停,清华同方、深科技、东方电子等一批网络科技股崛起,其中任何一只股票都有10倍甚至上百倍的升幅。
中国制造:低廉劳动力的全球控制力
2002年,一个“中国制造”的新名词开始在媒体上广泛传播,整个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
凭借价格利器,中国制造在十几年间席卷世界,尤其最近五六年,“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无可置疑、无法捍动——目前,全世界70%的鞋和玩具,50%以上的PC、手机、彩电、空调,40%的纺织品都在中国生产。
但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也成为国际上攻击性言论的工具。这是当今世界最诡异的事件之一:谁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可是每个人都在表达着对它的不满。“一方面,西方消费者获得巨大的好处,另一方面,西方人大声抱怨廉价中国商品正在让当地人失去工作,让中国得到不容置疑的好处。”
2007年:中国经济之年
没有哪一年能像这一年留下如此多的深刻记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嫦娥奔月”、物权法实施和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再加上太湖蓝藻引发饮用水危机、淮河洪灾和周老虎事件。这一切,无论喜的、怒的还是哀的,丝毫都不能冲淡另一个现象:“疯涨”。
股市节节攀升,即便遭遇“5 30”偷袭,也没摁住疯牛,11月5日中石油回归,A股直上6000点,只要炒股,稳赚不赔;5月,沪申两市开户总数已突破1亿户。
2008奥运年
2008奥运年,中国已期待了太久,也准备了很久。一切就绪,一切如愿。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大脚印缓缓走来,之后的16天里,各国运动员不断创造奇迹,中国军团更是摘金夺银创下了历史最好纪录。
这显然不是还未结束的2008年的全部,眼下,中国正经历“经济最困难一年”的关键时刻。这一切源于一系列的天灾人祸。经济上受美国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影响,救市与否成了各方争论焦点,楼市理性回归,CPI涨幅亦放缓,出口告急,宏观经济面临下滑风险,微观经济则经历严峻考验。
每一个跨国公司都对中国这块土地带着玫瑰色的东方梦想。用人口乘以某一商品的基数,从而计算出中国市场的规模,这是几乎所有跨国公司进入这个东方国家时最常用的一个算式。对于中国本土公司而言,真正面临这场压力的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保健品企业,而是外资重兵压境的传统家电行业。一场民族产业的保卫战迅速打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1日,飘扬在港岛上空整整一个世纪的英国米字旗缓缓落下。当人们仍沉浸在香港回归的喜悦之中,一场席卷亚洲各国的金融风暴已悄然袭来。这场金融风暴从泰国开始。7月2日,一天之内,泰铢大跌20%。随后迅速冲击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三个国家中产阶级的财产分别缩水50%、61%和37%。在韩国,受到攻击的韩元在两个多月里也疯狂贬值50%,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刚刚还被中国企业家视为标杆的大宇集团轰然倒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除了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外,还宣布启动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手段,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金融改革方面,中国政府在1997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随后启动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1998年2月下旬,印尼盾、新元、马币、泰铢和菲比索汇率纷纷再次暴跌。日元汇率持续下跌。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8月,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拉美濒临金融危机边缘;美欧股市也随之剧烈震荡。而中国人民币承受巨大压力不贬值,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被公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1998年启动内需催热房地产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的落幕,商品房的启动,不仅在关键时期启动了消费,更带起了一个为期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周期。
1998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特急件”的方式将《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发往各商业银行,宣布即日起执行:贷款期限最长可达20年,贷款额度最高可达房价的70%。
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允许按揭贷款和取消福利分房两大措施,直接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苏,中国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地产热,无数财富故事在这个领域中演绎。由于房地产业有广泛的关联度,特别对钢铁、水泥等资源性行业有很大的带动性,因而也确实起到了复苏经济的作用。
入世中国市场化的深入助力
从“复关”到“入世”,从“黑发谈到白发”,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敲开WTO(世界贸易组织简称)大门。对于百年来在现代化道路上踯躅前行的中国来说,加入WTO不仅是适应一系列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它是一个怀着“创伤记忆”的现代化追赶者的梦想,是一个国家以开放带动改革的寄托。
“中国,请进”,这一声呼唤令人落泪。中国终于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民以平等的姿态,冷静的态度真正融入世界。一个世界经济史的奇迹出现了——通过发展加工贸易,中国紧紧抓住了三次大的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并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跃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
中国兑现“入世”承诺的一系列举措,更成为国内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的助力。随着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依次敞开,计划让位于市场、垄断让位于竞争,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股市开盘
从1996年到2001年,中国股市终于迎来一轮超级规模的牛市,从1996年初的512点涨到2001年5月的2245点,指数的上升和个股的上升都异常生猛。1999年5月19日,一轮来势凶猛的行情震惊了全国。只要是与网络相关的股票无一例外的是涨停涨停再涨停,清华同方、深科技、东方电子等一批网络科技股崛起,其中任何一只股票都有10倍甚至上百倍的升幅。
中国制造:低廉劳动力的全球控制力
2002年,一个“中国制造”的新名词开始在媒体上广泛传播,整个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
凭借价格利器,中国制造在十几年间席卷世界,尤其最近五六年,“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无可置疑、无法捍动——目前,全世界70%的鞋和玩具,50%以上的PC、手机、彩电、空调,40%的纺织品都在中国生产。
但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也成为国际上攻击性言论的工具。这是当今世界最诡异的事件之一:谁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可是每个人都在表达着对它的不满。“一方面,西方消费者获得巨大的好处,另一方面,西方人大声抱怨廉价中国商品正在让当地人失去工作,让中国得到不容置疑的好处。”
2007年:中国经济之年
没有哪一年能像这一年留下如此多的深刻记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嫦娥奔月”、物权法实施和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再加上太湖蓝藻引发饮用水危机、淮河洪灾和周老虎事件。这一切,无论喜的、怒的还是哀的,丝毫都不能冲淡另一个现象:“疯涨”。
股市节节攀升,即便遭遇“5 30”偷袭,也没摁住疯牛,11月5日中石油回归,A股直上6000点,只要炒股,稳赚不赔;5月,沪申两市开户总数已突破1亿户。
2008奥运年
2008奥运年,中国已期待了太久,也准备了很久。一切就绪,一切如愿。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大脚印缓缓走来,之后的16天里,各国运动员不断创造奇迹,中国军团更是摘金夺银创下了历史最好纪录。
这显然不是还未结束的2008年的全部,眼下,中国正经历“经济最困难一年”的关键时刻。这一切源于一系列的天灾人祸。经济上受美国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影响,救市与否成了各方争论焦点,楼市理性回归,CPI涨幅亦放缓,出口告急,宏观经济面临下滑风险,微观经济则经历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