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驾驭课堂还是引领课堂,是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文章以两次公开课为例,反思两种不同教学理念下的不同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在书本中找到知识,引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并善于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驾驭课堂;引领课堂;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0-0017-01
“驾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1.驱使车马行进;2.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引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引导;带领。将这两个词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驾驭课堂和引领课堂谁更棋高一着?谁更能抓住学生的心?谁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预设”和“生成”。教师通常希望打造安全的、可以掌控的课堂,但很多时候课堂上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出现。笔者曾经先后上过两次地理教学公开课,第一次是在南京市某中学上的一节公开课,第二次是一节区级公开课。在这两节公开课上,笔者分别遵循了驾驭课堂、引领课堂这两种教学理念,并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论述和反思“驾驭”“引领”这两个词语分别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影响。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若干次尝试,总是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达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境界,希望自己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在一次课题为“水资源”的公开课上,笔者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即“扮演以下六个角色:农民、政府官员、自来水厂厂长、造纸厂厂长、环卫工人、家庭主妇,并从自身角色出发谈谈如何节约用水。”然后,笔者将学生们分成六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一个身份,让学生们开始讨论。起初,一切看起来很顺利,同学们热切地讨论着。但是,很快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不要做农民,我要做自来水厂厂长。”当时笔者一愣,没有想到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意外”。
是呀,教师凭什么给学生分配身份,教师是否考虑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换一句话说,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以致出现绑架学生思维、绑架课堂的问题。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且这样的课堂是安全的,可以掌控的。但是如果所有的课堂都是这般清澈见底,那么课堂教学的魅力又在哪里呢?教师究竟要凭借什么来吸引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呢?可见,完全驾驭课堂的理念是不科学、不明智的。
怎樣的课堂,才是教师应该追求的呢?试想,当教师不再把课堂当成自己表演的舞台,而是把它看作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更融洽一些呢?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否能更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呢?出于此种考虑,笔者在上“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区级公开展示课时,采用了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设计教学时,笔者将以下理念贯穿本节课的始终: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应该陪伴学生一起去探索。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图。
在这个教学流程设计中,以青藏高原深度游中旅游公司老总征集旅游开发案作为一条主线,将所有地理知识点串起来,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思考空间。学生们只有在小组共同努力下,才能闯关成功。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并不多,但所有教学环节都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之下,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到最后一个环节——设计“雪域高原”旅游开发案时,学生们在课堂上迸发了很多奇思妙想,比如去青藏泡温泉、DIY糌粑、穿上民族服装参加藏族婚礼,等等。这些课堂生成,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所无法预料的,但它又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种综合,似乎也是一种必然。从学生的表现和其他教师们课后评课的结果来看,这次教学设计是成功的。
可见,教师不能简单地驾驭课堂,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同时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注重引领学生,引领学生学会在书本中找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并善于思考。
正如古人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备课时,教师要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来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在上课时,教师要放下身段和学生一起探究,要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只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引领者,努力引领课堂,引领学生,才能做到课堂地位的真正平等,也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蒋兴东.地理教学以平等对话促进课堂生成[J].地理教学,2010(12).
[2]吴炯岭.地理生成性教学的行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地理教学;驾驭课堂;引领课堂;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0-0017-01
“驾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1.驱使车马行进;2.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引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引导;带领。将这两个词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驾驭课堂和引领课堂谁更棋高一着?谁更能抓住学生的心?谁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预设”和“生成”。教师通常希望打造安全的、可以掌控的课堂,但很多时候课堂上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出现。笔者曾经先后上过两次地理教学公开课,第一次是在南京市某中学上的一节公开课,第二次是一节区级公开课。在这两节公开课上,笔者分别遵循了驾驭课堂、引领课堂这两种教学理念,并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论述和反思“驾驭”“引领”这两个词语分别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驾驭课堂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若干次尝试,总是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达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境界,希望自己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在一次课题为“水资源”的公开课上,笔者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即“扮演以下六个角色:农民、政府官员、自来水厂厂长、造纸厂厂长、环卫工人、家庭主妇,并从自身角色出发谈谈如何节约用水。”然后,笔者将学生们分成六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一个身份,让学生们开始讨论。起初,一切看起来很顺利,同学们热切地讨论着。但是,很快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不要做农民,我要做自来水厂厂长。”当时笔者一愣,没有想到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意外”。
是呀,教师凭什么给学生分配身份,教师是否考虑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换一句话说,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以致出现绑架学生思维、绑架课堂的问题。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且这样的课堂是安全的,可以掌控的。但是如果所有的课堂都是这般清澈见底,那么课堂教学的魅力又在哪里呢?教师究竟要凭借什么来吸引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呢?可见,完全驾驭课堂的理念是不科学、不明智的。
二、引领课堂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怎樣的课堂,才是教师应该追求的呢?试想,当教师不再把课堂当成自己表演的舞台,而是把它看作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更融洽一些呢?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否能更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呢?出于此种考虑,笔者在上“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区级公开展示课时,采用了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设计教学时,笔者将以下理念贯穿本节课的始终: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应该陪伴学生一起去探索。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图。
在这个教学流程设计中,以青藏高原深度游中旅游公司老总征集旅游开发案作为一条主线,将所有地理知识点串起来,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思考空间。学生们只有在小组共同努力下,才能闯关成功。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并不多,但所有教学环节都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之下,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到最后一个环节——设计“雪域高原”旅游开发案时,学生们在课堂上迸发了很多奇思妙想,比如去青藏泡温泉、DIY糌粑、穿上民族服装参加藏族婚礼,等等。这些课堂生成,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所无法预料的,但它又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种综合,似乎也是一种必然。从学生的表现和其他教师们课后评课的结果来看,这次教学设计是成功的。
可见,教师不能简单地驾驭课堂,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同时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注重引领学生,引领学生学会在书本中找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并善于思考。
三、结束语
正如古人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备课时,教师要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来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在上课时,教师要放下身段和学生一起探究,要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只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引领者,努力引领课堂,引领学生,才能做到课堂地位的真正平等,也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蒋兴东.地理教学以平等对话促进课堂生成[J].地理教学,2010(12).
[2]吴炯岭.地理生成性教学的行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