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手段的飞速进步,人们很多的疑难病症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前的神经内科类的疾病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笔者根据近些今年常见的神经内科类的疾病,对其具体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一些列的讨论。
【关键词】 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38-011前言
经济的飞速进步带来了人们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的进步和提升,当前几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经过长久的医学探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文中笔者主要对较为常见的集中神经内科疾病进行了治疗方法的讨论,主要是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问题,偏头痛的治疗现状和治疗方法以及透穴埋线悬吊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2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特征与治疗方案讨论
2.1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
脑室内出血根据出血来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出血部位在脑室脉络丛或室管膜下区1.5cm内出血为原发性,1.5cm外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为继发性。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是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该病预后较差,死亡率可达42.6%-86.3%。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争取得到好的临床效果,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2.2治疗方案选择
据有关研究显示,自发性脑室内出血轻级患者内科治疗方式最佳,由于轻级患者脑室内的出血量较小,颅内压力增高不明显,一般不伴有脑室扩张或梗阻,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效果均较好,我们建议对轻级患者主要采取内科治疗,密切监测,谨慎进行腰椎穿刺,不建议做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这样既能避免产生对脑的损伤以及由此引起的颅内感染,又可减少迟发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中级患者以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效果最佳,对脑室内积血的尽早清除是影响治疗和预后的关键。我们采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可以解除急进型梗阻性脑积水,还可以抽吸出部分血凝块,加尿激酶灌注,能够有效引出积血,使周围水肿液顺压力梯度渗入脑室而排出,尽可能快地降低脑室内压及脑内压。重级患者以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最佳,分析其原因为脑室内的积血阻塞了脑室系统,使脑室发生急剧膨胀,脑内压急剧升高,从而破坏脑深部结构,刺激和压迫丘脑下部和脑干,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在脑室出血的自然病程中,由于脑室内的血块完全溶解,导致CT不能早期发生,一般需3周左右时间,在此期间脑室处于持续的扩张状态,引发脑室周围组织顺应性下降,发生不可逆脑室扩张,同时脑脊液中的红细胞释放毒性介质,引起血管痉挛。
3偏头痛的发病特征与治疗方法
3.1偏头痛的发病特征
偏头痛(migraine)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种与脑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偏头痛列入慢性疾病,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的精神病等同。偏头痛临床治疗目的为终止头痛发展,缓解伴发症状和预防复发。
3.2偏头痛的治疗方法
高压氧可使脑血管收缩,明显抑制因颅内血管扩张而导致的偏头痛,可以通过减少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防止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可显著降低患者鼻黏膜P 物质免疫反应程度,影响周围神经肽含量而缓解头痛,可刺激网状系统,增强其双向调控及控制皮质下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失调的神经系统功能得以改善。钟巧芬等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尼莫地平组,治疗1个月,随访半年,结果发现高压氧组偏头痛发作的程度明显减轻,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总有效率达到90%,与尼莫地平组有显著差异。针灸是治疗偏头痛的传统方法,对头痛有确切的疗效。现有研究发现针灸还能起到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作用。有报道显示以百会、神庭、本神为主穴的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其对提高偏头痛患者身体、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与氟桂利嗪无显著差异。谢菊英等比较了足少阳、手少阳及足厥阴三组经穴对偏头痛的疗效,结果发现三组均有缩短偏头痛发作时间、减少发作频率及降低疼痛程度的疗效,其中足少阳组效果最佳。
4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特征与治疗方法
4.1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特征
面神经麻痹传统医学称口僻,俗称“口角歪斜”,临床分中枢性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又分为Hunt 综合征及贝尔麻痹,表现为病变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
4.2透穴埋线悬吊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
埋线疗法是在中医学脏腑、气血、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是根据留针和埋针原理而形成的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它将羊肠线埋植到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来达到治病目的,由于羊肠线在穴内要经过软化、液化、吸收的过程,会对穴位产生持久的刺激。由于周围性面瘫的恢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而穴位埋线疗法既有针刺的高效性,又具有持久刺激性,这就延长了对经络穴位的刺激时间,以起到穴位刺激的续效作用,从而弥补了毫针刺激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就诊次数多等缺点。埋线疗法既有物理刺激效应,又有化学刺激效应。羊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在体内逐软化吸收,对人体产生特异性刺激,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同时羊肠线刺激了穴位和面神经主要分支的分布区,使之经络流通,气血调和,改善了面部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组织营养物质和肌肉的紧张度,降低神经变性,从而加速麻痹神经功能的恢复。埋线作为一种手段加强了穴位特性的发挥,并通过经络这一中心环节来通调经络脏腑气血的运行,或疏通经络,邪离经络而去,正气得旺,邪气得除;或鼓动气血,滋养脏腑筋肉,最终促进人体脏腑组织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5结束语
针对当前比较常见的几种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随着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这些疾病一定能够得到更有效更快速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钟巧芬,毛丽,姜兰,等.高压氧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 656-657.
[2]董闽田,曾勉治,唐浩.透穴埋线悬吊法治疗面神经炎[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5,17( 2) : 192-193.
【关键词】 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38-011前言
经济的飞速进步带来了人们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的进步和提升,当前几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经过长久的医学探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文中笔者主要对较为常见的集中神经内科疾病进行了治疗方法的讨论,主要是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问题,偏头痛的治疗现状和治疗方法以及透穴埋线悬吊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2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特征与治疗方案讨论
2.1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
脑室内出血根据出血来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出血部位在脑室脉络丛或室管膜下区1.5cm内出血为原发性,1.5cm外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为继发性。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是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该病预后较差,死亡率可达42.6%-86.3%。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争取得到好的临床效果,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2.2治疗方案选择
据有关研究显示,自发性脑室内出血轻级患者内科治疗方式最佳,由于轻级患者脑室内的出血量较小,颅内压力增高不明显,一般不伴有脑室扩张或梗阻,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效果均较好,我们建议对轻级患者主要采取内科治疗,密切监测,谨慎进行腰椎穿刺,不建议做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这样既能避免产生对脑的损伤以及由此引起的颅内感染,又可减少迟发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中级患者以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效果最佳,对脑室内积血的尽早清除是影响治疗和预后的关键。我们采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可以解除急进型梗阻性脑积水,还可以抽吸出部分血凝块,加尿激酶灌注,能够有效引出积血,使周围水肿液顺压力梯度渗入脑室而排出,尽可能快地降低脑室内压及脑内压。重级患者以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最佳,分析其原因为脑室内的积血阻塞了脑室系统,使脑室发生急剧膨胀,脑内压急剧升高,从而破坏脑深部结构,刺激和压迫丘脑下部和脑干,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在脑室出血的自然病程中,由于脑室内的血块完全溶解,导致CT不能早期发生,一般需3周左右时间,在此期间脑室处于持续的扩张状态,引发脑室周围组织顺应性下降,发生不可逆脑室扩张,同时脑脊液中的红细胞释放毒性介质,引起血管痉挛。
3偏头痛的发病特征与治疗方法
3.1偏头痛的发病特征
偏头痛(migraine)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种与脑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偏头痛列入慢性疾病,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的精神病等同。偏头痛临床治疗目的为终止头痛发展,缓解伴发症状和预防复发。
3.2偏头痛的治疗方法
高压氧可使脑血管收缩,明显抑制因颅内血管扩张而导致的偏头痛,可以通过减少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防止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可显著降低患者鼻黏膜P 物质免疫反应程度,影响周围神经肽含量而缓解头痛,可刺激网状系统,增强其双向调控及控制皮质下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失调的神经系统功能得以改善。钟巧芬等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尼莫地平组,治疗1个月,随访半年,结果发现高压氧组偏头痛发作的程度明显减轻,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总有效率达到90%,与尼莫地平组有显著差异。针灸是治疗偏头痛的传统方法,对头痛有确切的疗效。现有研究发现针灸还能起到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作用。有报道显示以百会、神庭、本神为主穴的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其对提高偏头痛患者身体、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与氟桂利嗪无显著差异。谢菊英等比较了足少阳、手少阳及足厥阴三组经穴对偏头痛的疗效,结果发现三组均有缩短偏头痛发作时间、减少发作频率及降低疼痛程度的疗效,其中足少阳组效果最佳。
4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特征与治疗方法
4.1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特征
面神经麻痹传统医学称口僻,俗称“口角歪斜”,临床分中枢性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又分为Hunt 综合征及贝尔麻痹,表现为病变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
4.2透穴埋线悬吊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
埋线疗法是在中医学脏腑、气血、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是根据留针和埋针原理而形成的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它将羊肠线埋植到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来达到治病目的,由于羊肠线在穴内要经过软化、液化、吸收的过程,会对穴位产生持久的刺激。由于周围性面瘫的恢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而穴位埋线疗法既有针刺的高效性,又具有持久刺激性,这就延长了对经络穴位的刺激时间,以起到穴位刺激的续效作用,从而弥补了毫针刺激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就诊次数多等缺点。埋线疗法既有物理刺激效应,又有化学刺激效应。羊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在体内逐软化吸收,对人体产生特异性刺激,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同时羊肠线刺激了穴位和面神经主要分支的分布区,使之经络流通,气血调和,改善了面部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组织营养物质和肌肉的紧张度,降低神经变性,从而加速麻痹神经功能的恢复。埋线作为一种手段加强了穴位特性的发挥,并通过经络这一中心环节来通调经络脏腑气血的运行,或疏通经络,邪离经络而去,正气得旺,邪气得除;或鼓动气血,滋养脏腑筋肉,最终促进人体脏腑组织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5结束语
针对当前比较常见的几种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随着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这些疾病一定能够得到更有效更快速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钟巧芬,毛丽,姜兰,等.高压氧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 656-657.
[2]董闽田,曾勉治,唐浩.透穴埋线悬吊法治疗面神经炎[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5,17( 2) : 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