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还要命好

来源 :科学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钱能够给人带来的满足基本有以下三点:1、保证基本生活需要,过一种体面的生活;2、安全感,防范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3、成就感,或者可以说满足虚荣心的奢侈消费。对于眼下中国的中产阶层来说,大都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任务:一份有不错收入的工作,一套或者两套房(房改房和一套商品房),一辆车(还有的给老婆也买了辆微型车,反正车价没有几个钱,养车的费用倒是不可小视),银行里还有六七位数字的存款,或者还有点股票、金条……
  过日子是没有问题的,风光体面地出现在各种场合也没有问题,但是,安全感和成就感还是不够的,经不起折腾。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做高级管理人员,一年有三四十万元收入。几年奋斗下来,买了房买了车,女儿也上了重点学校——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就像花儿一样”。
  好景不长。朋友的母亲病了:癌症。手术顺利做完了,效果不错,住院和手术、治疗费用花了4万多元,老太太的单位还给报销了一部分。这些费用对朋友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癌症是公认的医学难题,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各种“努力攻关”的尝试性药物很多。朋友是搞生物制药的,当然知道个中的深浅:这些药物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多少总有些益处;而且,基本上都是价格不菲的自费药。
  这也许是横亘在天下所有为人子女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不给父母治疗吧,来自良心的谴责会让人晚上睡不着觉,那是一种道德的煎熬;治疗吧,是经济上的无底洞,还不一定有效果。如果说,经济条件很差,根本就没有承受能力,抱定了“小病不看,大病等死”信条,也就生死由命,不去四处借债了,可能借也借不来钱了;可是,如果经济条件还可以,有房有车有存折,能不尽人子之道吗?
  生命在靠药物维持,准确地说,是靠金钱维持!当月的收入填进去了,要不要从存折上取钱?存折上的钱取完了,要不要去借或想别的办法?父母心疼子女,不想再接着治疗了,子女要不要坚持?又有一种新药问世了,要不要试一试?……
  这些问题如何回答?我的那位朋友三四年的时间,已经花去了60多万元,他的母亲年纪不大,60多岁。我们只能祝福老太太早日康复,朋友多挣些钱!
  上述这个例子是一个悲剧,让人心情很沉重,不敢想象自己如何面对。下边这个例子呢,却是另外的一种复杂滋味。
  另一位朋友面对的是另一种问题:他的家庭生活很不幸福。记得有好长时间了,他下班后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回家,他夫人也不管他,两人各忙各的,孩子基本交给保姆。我曾经见过他的夫人,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出入各家商场和俱乐部,是个很肤浅虚荣的女人。我这个朋友却是个很实在的好男人。说实话,我个人认为,他们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应该在于女方。我曾经私下里问一个和他关系更密切的朋友:他为什么不离婚啊?感情破裂了,重新找一个嘛。你看现在这日子怎么过啊?
  回答是:没那么简单。离婚可以,他老婆要一千万元。
  我的天哪!确实不简单。这个朋友自己有一个企业,经过多年打拼,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可是,从法律的角度讲,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夫妻共同财产,都有人家的一半!想离婚吗?可以,把属于我的一半拿来!不给?那好,就这样,我也不想离,你接着好好干吧……
  地球人都知道:富豪们财富缩水的最主要的短期因素是离婚,长期因素是生养了败家子。
  我们当年学习西方的投资理财教科书时,这样的例子在书中到处可见,没想到,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了身边。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小中产阶层来说,挣钱是很辛苦的,像蚂蚁搬家、燕子衔泥、蜜蜂采蜜,一点点地把零散的钞票累计成一个能够为我们带来喜悦的数字,可是,一阵微风吹过,这堆花花绿绿的纸片可能就所剩无几了……
  上帝在跟我们玩掷色子游戏,没有人知道他老人家下一把会给我们掷出一个什么图案来。也许是个惊喜,也许就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在当今中国,我们可能会碰到的难题还是不少的,离婚、癌症和败家子也许都是小概率事件,可是,谁就敢说那些高昂的医药费、学费就不是负担呢?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不会诱惑饮食男女犯些错误呢?
  唉,努力去挣钱,还要祈祷上帝先生少给我们出些难题。钱多还要命好才行。
其他文献
对于创业型企业家来说,风险投资有时候也是一个陷阱。   随着风险投资基金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日益深入,其背景和成分日益复杂,风险投资基金参与创业型企业的潜台词也日益丰富,急于成为新一代数字英雄的创业者们要想把VC们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疑需要一双慧眼:对于创业型企业家来说,风险投资有时候也是一个陷阱。    引来“海龟”    已过而立之年的“老李”,是成都一家著名的大规模盈利商业网站的创始人,打
期刊
敢明目张胆收拾客户的,基本上都是垄断企业。一般企业可别跟着学,学了就是死。  把客户当敌人,似乎是中国的特色。比如超市里有一阵就挂标语,说“偷一罚十”,就让人特别不舒服。全世界的超市都可能有贼,可为什么我们就得挂在脸上呢?后来,据说这句口号没有法律依据,被强行取消。但这让人心里很不爽。  我家里是习惯喝桶装水的,当年郊区各种配套设施不全,商业没发达起来,远近几里地,就一家桶装水配送,我也就在那里买
期刊
在投资资本运转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风险就是财务风险。  有这样两种企业,一种是资产负债率很高,但却在正常地运转着,而且活得有滋有味;一种是资产负债率很低,有形和无形的资产数量相当可观,却不能运转。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最终都归结为现金存量的枯竭。对于现金流的控制是灵魂资本的关键。    汪醒生的恶梦    2006年底时,汪醒生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向他的员工交代,当年年终奖肯定是发不出来了。刚刚看完财务送
期刊
金钱面前的非理性和无休止的物质欲望,也许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什么时候可以扔掉“口袋”,去消费去休息呢?天知道。  从前有个穷人,非常贫穷,连老婆也娶不起,做梦都想着发财。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苍。有一天,一个神仙来到他的破茅屋中,交给他一个神奇的口袋,告诉他:只要伸手进去,就可以取出钱来,取多少都行。但是,当他觉得钱已经足够用了,要去花钱之前,必须把这个口袋在夜晚扔进村后的大河里,否则不但所有的钱都
期刊
秸秆花盆 废物变“金子”    秸秆也能做花盆?最近,江苏的小陈在江苏省农科院见识到一种刚刚研发成功的新型花盆,其外观光洁、靓丽,手感轻巧,感觉很不错。    这种花盆是将各种作物秸秆、花秸、稻草、玉米秸等加工粉碎后,经加工制作成各种型号的花盆,既经济又实惠,还充分地利用了我国廉价的秸秆农作物。这种材料做成的花盆,不会像塑料花盆那样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刚一上市便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与消费者的青睐。 
期刊
如果走在路上,发现有人拿着家里的话筒边走边打电话,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呢?如今在台北、日本和美国的大街上就会看见这样的现象,很多装扮时尚的年轻人手中拿着各种不同颜色的电话听筒接听电话。这种听筒与家中电话的那种大大的听筒一样,当然他们不是在搞恶作剧,而的确是在打电话。  当下的时尚和潮流总是会给人以新奇感。这个看似家用电话听筒的东西其实就是时下年轻人流行的新式手机听筒。有了这个漂亮时尚的手机听筒,当手
期刊
从一个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到拥有300万美元人资产的手工产品生产商,罗克珊·昆比用自已的苦难经历讲述了她弥足珍贵的创业经验。  罗克珊·昆比的工作是搞艺术,但是她发现仅仅依靠搞艺术,她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她还要养活两个孩子。她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艰苦生活,吃最恶劣的食物,住简陋的窝棚,看众人的冷眼,被家人所漠视……在经过这样一段漫长的痛苦煎熬以后,罗克珊·昆比忽然发现,她的才华原来还可以有别的用途。
期刊
赚快钱,快速盈利,是当今社会热门词汇。要“快速盈利”,这种盈利模式必须有一个环节,那就是创造一个个“革命性突破产品”,以迅速拉动消费者购买。因为一旦与其他产品趋同,消费者就能够进行充分的比较辨别,这就难以获取高额利润。同时,存在趋同产品,一旦需要进行与其它产品的阵地争夺,也很难快速启动市场而实现快速盈利。  常识告诉我们,“创新突破产品”往往可遇不可求,需要强有力的产品支持,而这又依赖于企业长期的
期刊
不管是“精明”还是“智慧”,说深了就是“商业才智”,说通俗一点可以叫做会“算计”。对天下所有的生意人而言,要赚钱就必须会算计,这是为商者的基本能力。    在上海,由一名微软高管刘润所记的博客《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记录了一位神奇“的哥”的自述。这名出租车司机名叫臧勤,开了17年的出租车,近几年平均月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在出租司机这个劳动密集型的职业中,这么高的收入令人瞠目。臧勤“在工作
期刊
《科学投资》编辑部:  我是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的,我们从事的是中间测试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公司成立3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公司现在已经拥有了近40名员工。目前,可以说形势喜人,但其间也潜藏着隐忧,主要是管理问题令我们感到十分头痛。我也想找一些书读,学习一下别人的管理经验,但是发现市场上的管理类书藉,大多是面对成熟企业和巨型企业的,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成长型小企业的管理类书藉非常少。我也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