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伦·麦克法兰教授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
在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麦克法兰致力于跨学科、跨国界的现代化、全球化的历史比较研究。他的学术思考围绕着一个重大课题,即探究“现代世界”的起源和特征。
麦克法兰教授早已引起中国学界的关注,尤其是2003年他的第一本中译专著《玻璃的世界》问世之后。对于许多中文读者来说,这是一部令人意外之作。我们可能对培根和马克思关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论述耳熟能详,而麦克法兰告诉我们,玻璃也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人类伟大发明之一。不仅如此,麦克法兰还试图从玻璃制造技术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历史境况,回答中西在近代(甚至更早的时期)为什么发生“大分流”这一重大问题。
此后,麦克法兰教授的另外一些作品也被陆续译成中文,包括《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日本镜中行》《给莉莉的信》等。喜欢宏大理论的读者,或许会认为玻璃、茶叶之类话题趣味大于学术,会将麦克法兰的著作视为通俗读物。其实,麦克法兰的著作探讨的是有关现代化、全球化的重大课题,其研究路径也体现了某些新的学术潮流。此外,从考察日常事物切入,将重大的学术话题写得很有趣味,非有举重若轻的能力不可。
现代世界的起源和特征,可以说是近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议题。近些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围绕着对“大分流”的解释展开的。“大分流”指的是近代“西方的兴起”和“其他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所谓停滞。一些学者基本沿袭了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思路,强调东(中)西有别,认为资本主义或现代性只能在西方的特殊性中产生出来。英国学者埃里克·琼斯的《欧洲的奇迹》是这一思路的代表。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东亚和西方的差距是一种巨大但暂时的分离。美国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是第二种思路的代表。麦克法兰属于第一种学者,而且走得更远。
对于现代世界起源于何处,他的回答很干脆——起源于英格兰。在他看来,“欧洲的奇迹”更准确地说是“英格兰的奇迹”。这是他始终如一所坚持的观点。早在《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一书中,他就主张,从12世纪起,英格兰与欧洲其他地区分道扬镳,已具备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即经济和法律上的个人主义,此后英格兰的社会和经济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一观点挑战了学界关于近代社会转型的基本范式,引起轩然大波。批评者甚众,赞同者甚少。主要的批评意见是,麦克法兰无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对英国的重大影响。麦克法兰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其思考持续不断且愈加丰富。
在后续著作里, 麦克法兰吸收了一个概念——勤业革命(Industrious Revolution)。这个概念由日本经济史学家速水融在1967年首次提出,用来概括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以区别于英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革命。他对这对概念爱不释手,不断发挥。最终我们在这本书里看到,他把这对概念发挥到极致。他认为,12世纪至18世纪,只有英格兰走上“工业化”之路,而整个欧亚大陆其他地区都走上了“勤业”之路。至此,在麦克法兰看来,“大分流”乃是工业化的英格兰和勤业化的整个欧亚大陆其他地区之间的分化。
谈到社会结构转型,麦克法兰采纳托克维尔的说法,用种姓和阶级来区分前现代与现代。乍听起来有点奇怪。按照一般的常识,种姓是印度或少数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而现代社会则是平等的社会。托克维尔和麦克法兰的种姓和阶级概念,显然不同于我们的“常识”。他们是用“种姓”来泛指前现代的以血统为基础的世袭的等级制度,用阶级来指称现代社会非法律规定的社会阶层。在麦克法兰看来,英国的现代社会特征恰恰是自由而不平等。
总的来看,麦克法兰的这部著作充满了精辟的创见,发人深省。尤其是,他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现代化过程中的英国形象,几乎处处都可以用来对照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当然,麦克法兰教授的一些观点也有推至极端之嫌,或者说具有“片面的深刻”,无疑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其实,几十年来,麦克法兰教授在争议中一路走来。按照他对莎士比亚的解说,争议乃是现代世界的常态。他很习惯和享受这种争议。这或许正是一个现代学者应有的态度。
在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麦克法兰致力于跨学科、跨国界的现代化、全球化的历史比较研究。他的学术思考围绕着一个重大课题,即探究“现代世界”的起源和特征。
麦克法兰教授早已引起中国学界的关注,尤其是2003年他的第一本中译专著《玻璃的世界》问世之后。对于许多中文读者来说,这是一部令人意外之作。我们可能对培根和马克思关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论述耳熟能详,而麦克法兰告诉我们,玻璃也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人类伟大发明之一。不仅如此,麦克法兰还试图从玻璃制造技术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历史境况,回答中西在近代(甚至更早的时期)为什么发生“大分流”这一重大问题。
此后,麦克法兰教授的另外一些作品也被陆续译成中文,包括《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日本镜中行》《给莉莉的信》等。喜欢宏大理论的读者,或许会认为玻璃、茶叶之类话题趣味大于学术,会将麦克法兰的著作视为通俗读物。其实,麦克法兰的著作探讨的是有关现代化、全球化的重大课题,其研究路径也体现了某些新的学术潮流。此外,从考察日常事物切入,将重大的学术话题写得很有趣味,非有举重若轻的能力不可。
现代世界的起源和特征,可以说是近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议题。近些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围绕着对“大分流”的解释展开的。“大分流”指的是近代“西方的兴起”和“其他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所谓停滞。一些学者基本沿袭了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思路,强调东(中)西有别,认为资本主义或现代性只能在西方的特殊性中产生出来。英国学者埃里克·琼斯的《欧洲的奇迹》是这一思路的代表。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东亚和西方的差距是一种巨大但暂时的分离。美国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是第二种思路的代表。麦克法兰属于第一种学者,而且走得更远。
对于现代世界起源于何处,他的回答很干脆——起源于英格兰。在他看来,“欧洲的奇迹”更准确地说是“英格兰的奇迹”。这是他始终如一所坚持的观点。早在《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一书中,他就主张,从12世纪起,英格兰与欧洲其他地区分道扬镳,已具备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即经济和法律上的个人主义,此后英格兰的社会和经济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一观点挑战了学界关于近代社会转型的基本范式,引起轩然大波。批评者甚众,赞同者甚少。主要的批评意见是,麦克法兰无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对英国的重大影响。麦克法兰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其思考持续不断且愈加丰富。
在后续著作里, 麦克法兰吸收了一个概念——勤业革命(Industrious Revolution)。这个概念由日本经济史学家速水融在1967年首次提出,用来概括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以区别于英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革命。他对这对概念爱不释手,不断发挥。最终我们在这本书里看到,他把这对概念发挥到极致。他认为,12世纪至18世纪,只有英格兰走上“工业化”之路,而整个欧亚大陆其他地区都走上了“勤业”之路。至此,在麦克法兰看来,“大分流”乃是工业化的英格兰和勤业化的整个欧亚大陆其他地区之间的分化。
谈到社会结构转型,麦克法兰采纳托克维尔的说法,用种姓和阶级来区分前现代与现代。乍听起来有点奇怪。按照一般的常识,种姓是印度或少数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而现代社会则是平等的社会。托克维尔和麦克法兰的种姓和阶级概念,显然不同于我们的“常识”。他们是用“种姓”来泛指前现代的以血统为基础的世袭的等级制度,用阶级来指称现代社会非法律规定的社会阶层。在麦克法兰看来,英国的现代社会特征恰恰是自由而不平等。
总的来看,麦克法兰的这部著作充满了精辟的创见,发人深省。尤其是,他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现代化过程中的英国形象,几乎处处都可以用来对照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当然,麦克法兰教授的一些观点也有推至极端之嫌,或者说具有“片面的深刻”,无疑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其实,几十年来,麦克法兰教授在争议中一路走来。按照他对莎士比亚的解说,争议乃是现代世界的常态。他很习惯和享受这种争议。这或许正是一个现代学者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