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知识的动力,而实验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力措施。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课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14-01
初中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如何将他们带入化学殿堂,是每个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欲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知识的动力,而实验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力措施。
一 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天生就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想知道事物变化的原因,而化学实验的现象对学生的感官有很多冲击作用,学生因为神奇的化学现象而喜欢学习它。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开始时,让学生观察那些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如镁带燃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等。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实验,如魔棒点火、水点“香烟”等。这些实验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的品质还不高,欲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反复观看这个实验现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使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动力。如让学生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学生将这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呼出的气体也能使之变浑浊,从而体验到利用化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成功。从本质上看,学生观察的还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现象,但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了成功,使学习兴趣变的更稳定。
二 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而观察则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在利用实验探究问题时,离不开各种信息的收集,要准确收集到各种信息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内到外,不漏掉任何部位的观察方法,还要注意对重点部位的观察。
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现象明显的观察转到较难的、不易觉察现象的实验观察。
刚开始观察一些发光的颜色变化明显的实验,如白磷燃烧、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等,逐步转到放热的或吸热的化学反应实验的观察。在观察现象较为复杂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在观察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时,不要只顾看火星四射,而忽略了对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产生的观察;再如,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时,酚酞试剂颜色变化的时间特别短暂,需要反复多次做实验来观察突变现象的耐心。只要平时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不断提高,当学生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后,就具备了分析化学问题的基础。
三 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讓学生背实验,这种方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位置上,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是无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更谈不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规范熟练的技能尤其重要。实验技能是一名化学实验者基本的但又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做实验时,简单的错误操作往往易被人忽视,这不但对实验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药品用量的随意性,硝酸与金属铜反应时,金属铜的取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有毒气体,既浪费药品又影响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还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重要的实验技能能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化操作意识,甚至成套实验装置的组装、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做到准确而有序,为实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次要重视课后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对相似的或同类型的技能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四 化学实验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与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所有实验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做出相应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等。
五 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尤其是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提出对解决问题的猜想、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这个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一样的,因此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素养。要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必须严谨操作每个实验步骤,事实求是对待实验中的现象与数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进行,对于较复杂的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合作探究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艺术,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尤其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课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14-01
初中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如何将他们带入化学殿堂,是每个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欲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知识的动力,而实验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力措施。
一 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天生就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想知道事物变化的原因,而化学实验的现象对学生的感官有很多冲击作用,学生因为神奇的化学现象而喜欢学习它。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开始时,让学生观察那些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如镁带燃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等。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实验,如魔棒点火、水点“香烟”等。这些实验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的品质还不高,欲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反复观看这个实验现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使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动力。如让学生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学生将这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呼出的气体也能使之变浑浊,从而体验到利用化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成功。从本质上看,学生观察的还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现象,但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了成功,使学习兴趣变的更稳定。
二 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而观察则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在利用实验探究问题时,离不开各种信息的收集,要准确收集到各种信息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内到外,不漏掉任何部位的观察方法,还要注意对重点部位的观察。
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现象明显的观察转到较难的、不易觉察现象的实验观察。
刚开始观察一些发光的颜色变化明显的实验,如白磷燃烧、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等,逐步转到放热的或吸热的化学反应实验的观察。在观察现象较为复杂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在观察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时,不要只顾看火星四射,而忽略了对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产生的观察;再如,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时,酚酞试剂颜色变化的时间特别短暂,需要反复多次做实验来观察突变现象的耐心。只要平时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不断提高,当学生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后,就具备了分析化学问题的基础。
三 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讓学生背实验,这种方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位置上,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是无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更谈不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规范熟练的技能尤其重要。实验技能是一名化学实验者基本的但又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做实验时,简单的错误操作往往易被人忽视,这不但对实验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药品用量的随意性,硝酸与金属铜反应时,金属铜的取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有毒气体,既浪费药品又影响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还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重要的实验技能能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化操作意识,甚至成套实验装置的组装、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做到准确而有序,为实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次要重视课后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对相似的或同类型的技能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四 化学实验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与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所有实验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做出相应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等。
五 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尤其是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提出对解决问题的猜想、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这个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一样的,因此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素养。要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必须严谨操作每个实验步骤,事实求是对待实验中的现象与数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进行,对于较复杂的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合作探究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艺术,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尤其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