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的经验和伦理之维

来源 :比较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mao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跨学科、跨文化的领域,比较教育能够增进人们对本国教育与全球教育的理解。比较教育的经验之维有助于详细描述教育政策和实践的设置、成因、作用和效果;比较教育的伦理之维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教育中涉及价值观的诸多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综合性跨国视野可以促进更为开明的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
其他文献
在席卷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热潮中,巴西立足国际视野和国情特点,通过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大学研究能力、繁荣本土学术研究、维护促进教育公平等五大战略,试图在不进行重点建设的前提下,沿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维度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内在品质,培育高水平的大学体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发展道路。将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的支点建立在优先应对国内各种需求和矛盾的基础上,把服务国家及民众置于追求国际认可之上,是巴西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显著特色。
进入21世纪,学校领导的变革再度聚焦教与学的改进,专注学生学习成效的改善成为学校领导变革的重要议程,由此将着力点转移到"学习领导"这个议题,强调学校领导者要更加重视学习与领导的联结。采用研究综述法对国际学习领导研究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学校领导者在实践中所展现的学习领导作为主要包括支持教师发展、专注学生学习成效、取得与善用资源、构建学习愿景、运用分散性领导、经营课程教学、塑造学习环境和氛围七大构面。这些学习领导作为的实践既会受到领导者个性特质的影响,又会受到社会文化情境因素的调节,学校领导者的学习领
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在国内15种教育类CSSCI期刊上已发表论文212篇。这些成果在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要素分析框架下表现为:研究主体单一,跨文化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意识淡薄;研究客体重短期的教育实施过程,轻长远的价值观念培育和政策制度建设;研究目的重在实践探索和教育决策,忽视知识创新和价值构建;研究媒介仍以传统渠道为主,现场研究匮乏,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初露端倪;研究方法以一般哲学思辨和实践总结为主,系统循证研究不足。未来的研究在方法论上需要坚守比较教育的特性和使命,凸显研究主体的跨文化
进入21世纪,美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学生"逃离工程"、教育脱离工程实践、本土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数量短缺及工程教育结构与社会产业发展对接不够等突出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变革性应对政策:注重K-12工程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的衔接、实施学生保留及工程素养培养计划、出台资助法案激励本土青年攻读工程类研究生、调整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大学与政府及产业界联合培养工程人才。其政策效应已显现,高等工程教育入学率、保留率和毕业率持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得到提升,本土工程研究生数量逐渐增多,高等工程教育结构与社会产业发
为应对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迫切需求以及解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05-2014)"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3年推出后续举措"可持续发展教育全球行动计划(2015-2019)"。在该计划推进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标准制定、能力建设、信息共享和国际合作等机制,发挥了在全球治理方面独特的作用。实践表明,该计划在政策支持、项目启动、覆盖学校、吸引学生和培训教师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也面临着全球框架与地方需求难以平衡、监测和评估机制不完善、国际合作伙伴网络分散和
基于国际教育对加拿大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大贡献,加拿大于2019年8月发布《立足成功:加拿大国际教育战略(2019-2024)》,以进一步推动本国国际教育发展。该战略在充分规划基础上确定了未来五年加拿大国际教育发展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战略行动来推动目标的实现,包括:立足于学生能力发展,打造一流学习目的地;灵活发展国际教育市场,进一步扩大潜在机会国家;优化加拿大留学推广行动,营造教育福利国家形象;联合教育部门及相关利益者,成为国际教育引领者以及关注K-12国际教育,吸引全球最优质的学生等。但加拿大在具体推
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实施的军国主义对世界和平造成严重伤害,战后被迫放弃了向青少年灌输"爱国心"等教育内容的资格和权力,这是基于"爱国主义"的最大危险就是易走向军国主义。但自2006年安倍内阁执政以来,日本政府相继修订了《教育基本法》等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嵌入了"爱国心""道德心"等教育理念和原则。日本文部科学省检定合格的八种初中历史教科书,其主题的编写均围绕育人改革要求来体现国家意志,遵照新教育基本法的指示精神来实现国家使命,凸显出内容编写的新动向与新趋势,同时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各
期刊
期刊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21世纪,对课程的概念化和定位限制了它保持与未来-相关性的潜力。为摆脱这一困境,可以从八个维度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义,优化课程的未来-相关性,促进课程向全球性的范式转变,从而培养学习者应对未来的能力。但其中有些维度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认真对待和慎重纾解。同时,为使课程的未来-相关性在21世纪得以发展,课程必须不断预测并适应多变的关键驱动力,而且必须使课程作为建设性颠覆者的一分子。尽管课程变化的具体方向尚不清晰,但确保课程为学习者的将来做好准备不是一道选择题,它无论是从道德、社会正义,还是从全球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