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路可逆”演示实验教具的理论设计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光在气体、液体、固体等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的介质表面上发生折射。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白光直线传播性质、折射规律、直观掌握光的传播路径的可逆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文章通过实验设计,制作了一个光的折射和光路可逆演示仪,详细论证了其演示原理和可行性,以供教學参考和应用。
  关键词:光路;折射;光路可逆
  一、 引言
  光在气体、液体、固体等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的介质表面上发生折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光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然而,在物理教科书沪科版中,第四章,第一节p54,图4-4中的演示实验仅仅呈现了光在透明液体(水)中的传播路径和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却没有光在气体中传播的实验。另外,在光的折射现象中,物理教科书沪科版第四章第三节中,提到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也就是说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从一种透明介质A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B的路径,和从一种透明介质B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A的路径相同(也就是说折射角变为入射角)。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验证的物理规律会非常生硬和难以理解,因此,对光路可逆进行试验演示和验证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一般实验室中具有光的直线传播的演示实验装置,但是对光的折射,仅仅以一根插入水中的木棍来简单说明,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如果要证实光路的可逆性,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没有看到教材和实验室中具体讨论过相关的实验。因此,为了提升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以及为学生深刻理解光路的概念打下基础,有必要开发一组实验装置,正确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和光路可逆。
  二、 光路可逆性实验教具的设计
  (一)实验设计依据
  大量资料和初中物理教科书沪科版中,第四章,第三节中提到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见图1,图2和图3,教科书截图)却没有实验证实。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的规律是学生学习以后几节内容的基础。学生比较熟悉光的折射现象,如生活中装满水的玻璃杯中的勺子似乎被折断了,学生知道现象却不知道原理。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二)实验设计方案
  图4是验证光路可逆的实验原理图。实验由白色挡板,由两个薄玻璃盒子、盒子中装入不同透明介质和激光笔组成。实验中,光线从一侧斜射入,从另一侧射出,在水槽上画出相应的光路。验证实验,从前一次折射光线出射点,用相同的角度反向射入,可以得到正向射入和反向入射,光路一致,得到结论光路可逆。
  (三)实验原理
  根据折射率N=cν(ν介质中的光速),相对折射率N21=N2N1=sinαsinβ,可以知道光在一些常见物体中的折射率(常温常压),见表1。
  为了使演示实验效果较好,我们需要让入射光线和折现光线之间的夹角——偏转角较大。为此,做折射演示实验的两种物质应该对光的折射率有较大的差异,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入射角进行演示,这样才可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演示效果。因此,为了取材的便利,我们选择了水和糖水(80%)这两种物质作为演示材料,装置如图6所示。
  为弄清什么情况下入射可以获得较大的偏转角,设入射角为α1,第一次折射角为β1,第二次折射角为β2,偏转角为γ,由几何关系可知γ=α1-β2。
  根据偏转角关系,可以知道随入射角增加而增加。我们分别计算各种不同介质,以30°、45°、60°为入射角度计算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度。我们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介质1,2,3分别为空气、糖水(80%)、透明玻璃、透明塑料(聚苯乙烯)中的三种,计算获得表2,3和4相关折射角数据。
  由表2~4折射角数据可以看出,当入射角度越大,那么偏转角度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因此,做实验时,使用大角度入射得到实验现象明显。而且,选择介质1、2和3分别为空气、水和透明塑料(聚苯乙烯)在同样入射角下获得的偏转角也越大,效果也越好。
  (四)选取适合的角度
  虽然入射角越大,偏转角也会越大,但是不是入射角尽量大呢?显然,不是这样的。光通过界面时一方面折射,一方面也要反射。当折射的光强衰减到入射光强的67.5%左右时,折射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因此,有必要知道多大的入射角可以实现较好的实验效果。光在通过透明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而反射率R和透射率T的关系满足:T=1-R,要使实验光线损失小,那么T
其他文献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懵懂年少时,不懂愁滋味,一个个美丽的夏天,让童年像一首歌,舒缓又悠扬。  儿时的暑假里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恣意玩耍,那种解放的感觉让自己没有了睡懒觉的心情,每天都起得很早,五六点钟就跟随奶奶奔向公园的情形一直历历在目。就连当时拂过脸庞的清凉的风都还一直记得,那是一种像吃了润喉糖的感覺,舒服极了。每天早早地来到公园,
期刊
在太阳高照的一天,我坐上了去姨妈家的公交车,在车上我遇到了一位口是心非的人。她是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一个三岁的小孩儿,她不停地教孩子背诗。看见那么小的孩子都会背诗,车上的乘客不住地向小男孩儿投去赞许的目光。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儿把手里的面包紧紧捏了一下,面包屑掉在了小男孩儿身上。中年妇女见了,便说:“不想吃,就扔掉。看看你又把衣服弄这么脏!”说着便把面包从孩子手里夺过来扔进了垃圾桶,然后接着让小男孩儿
期刊
跟馬有关、跟虎有关的词语,马虎绝对数第一。两个表示动物的名词凑到一起就成了一个形容词,汉语的神奇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何况,还有一个成语叫马马虎虎。马虎是怎么来的呢?  说法一:宋朝有一画家一次刚画了个虎头,有人来请画马,他便顺手又画了个马身。来人问这是什么,他答道:“马马虎虎。”人家自然不要,他就把画挂在家里,大儿子来问,他说是虎;小儿子来问,他说是马。大儿子去打猎,错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小儿子
期刊
1.用动物名称填成语。   争 斗 歌 舞  杯弓 影 声名 起   死 悲 为奸   丝 迹 不宁  2.写出下列动物的叫声。  狮 犬 猿 狼   虎 鸡 龙   3.你能写出下面十个所以“然”吗?  (1)( )然而止 (2)( )然不
期刊
一天,父亲带我去钓鱼。  我們一起坐船来到了河中央。父亲装好钓鱼竿,挂上鱼饵,握住竿柄,又用手指钩上鱼线,稳稳地往河里一抛,浮标就慢慢地从水上升了起来。  一切显得十分宁静,只有几只调皮的蜻蜓偶尔飞到浮标上嬉戏。突然,我看见浮标下沉了几下,蜻蜓受到惊吓飞走了。父亲连忙把鱼钩往上拉,在阳光的照耀下,鱼钩上一条鱼的鳞反射出刺眼的光。父亲把它从鱼钩上取下,扔进桶里。  看着鱼儿奄奄一息地在桶里动弹,我不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统编教科书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基本特征,积极探寻插图教学在“教”与“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对新形势下更加有效地推进插图教学运用的若干措施予以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统编教科书;低年级;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插图运用  一、 引言  课文的文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主导地位,信息量大、阐述内容丰富,而课文中所配的插图形式多样,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尤其是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教学德育渗透与融合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了其渗透和融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渗透措施,如,合理选择适合小学德育语文绘本、引导学生领悟绘本读物中的德育价值、利用绘本读物展开阅读教学,让学生感悟绘本内涵、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对课文理解、体现出绘本读物故事,渗透德育主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传统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表述用语普遍存在模糊、层次不明、目标主体偏离等问题,为体现教学目标的“三导”功能——导学、导教、导测评,教师需要重新明确教学目标含义,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正确设置并陈述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目标陈述;行为方式  一、 引言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也在教育教学一线如火如荼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