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9-01
小学作文就是要写真人,记实事,抒真情。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就如同现今社会中到处泛滥着假酒、假药、假奶粉一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充斥着“假教”、“教假”“假写”、“写假”的现象。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当去伪求诚,真实作文。
一、转变思想,是真实作文的前提。
1.教师应试的指导思想。
学生的文风与教师的教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确保考试时拿稳分、高分,一些教师不是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真实习作,反而鼓励学生模仿范文,甚至要求学生背熟几篇优秀作文,考试时“对号入座”,或是“掐头去尾”、“改头换面”。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使部分学生热衷于抄套话,编假话,写空话。久而久之,学生们面对作文本,他们只会克隆、编排、嫁接,而不会真诚地倾吐,不但养成了虚假的文风,而且污染了纯洁的心灵。
2.学生想得高分的思想。
一些学生围绕分数转,有的认为搬抄优秀作文是获取高分的捷径,有的迎合老师的要求,说假话、空话、套话。加上一些老师也没有以明朗的态度指出这种“伪作文”的危害性,结果把学生训练成了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的“高手”。长此以往,学生又怎能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作文?
3.家长急于求成的思想。
一些家长过分看重分数,在盲目从众、急于求成的心理驱使下,也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愿意,就给孩子报个作文补习班、提高班之类的,往往造成孩子厌恶作文的后果。此外,一些家长不是鼓励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而是给孩子买来一大堆的作文书,然后强迫孩子去读、去背。这样的方法不仅费时低效,更是扼杀了孩子们阅读、习作的兴趣。孩子们又怎能将“我笔写我心”的作文视为乐事呢?
二、描绘生活,是真实作文的途径。
1.留心身边,观察多彩的生活。
教师在课内外活动中,要教会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有次序,表达才有条理。还要指导学生观察时懂得要有侧重点,由表及里,透过表象看本质。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经常写日记,将平时观察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录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能勤练笔,将观察所得和感悟付诸笔端,又不至于把日记视为负担,从而获得表达乐趣。
2.抓住突发事件,找到关注热点。
如今学生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互联网、电视、身边快节奏的生活,处处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只要肯留心,会观察,身边的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充分地利用这些生活资源,就能很好地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烦恼。作文胡编乱造的现象自然而然就会少了。
3.模拟表演,再现生活场景。
许多生活场景,有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渐至淡忘;有的即便亲眼目睹了,却因为无法身临其境而不能获得真切的感受;有的由于时空转换,无法深入观察其细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一些道具,将习作需要的生活场景“模拟再现”一番。学生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就会勾起对生活的回忆,再次细细咀嚼个中滋味,下笔写起作文来自然会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乐于表达真情实感。
三、表达真情,是真实作文的目标。
文章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辞以情发就是这个道理。必须变“求伪”为“求诚”,把开发学生情感作为作文教学的前提。情感作文,贵在启发学生的真知灼见,贵在有个人的独特思考。作文训练中,教师应不束缚学生,任凭学生的激情张扬。以学校学习生活中常见的老师生气之事为例。学生在老师动怒时,完全触动心灵,他们会随着老师的语言动作,做出不同的思考:顿悟、检点自己的有之;担心、忧虑的有之;委屈、不安的有之;反感、生厌的有之……无论从什么角度思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迸发,情感的闸门已打开。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回忆事态的过程,发现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学生情感道路畅通,即使他们用“大发雷霆,如一头发怒的狮子”、“火冒三丈”、“脸都扭曲变形了,像一只魔兽”这一类的词语,也千万不要以有损教师形象来加以指责,而是要极力开发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这样,作文教学才能得以成功。
小学生有一颗富有稚气的纯真的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于他们的习作不一定要求有中心思想,更不能苛求深刻。表现形式也应当是自由随意的,让他们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脑之所思。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认识与表达融为一体,学生才能写得得心应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才能激发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消除作文的神秘感和畏惧感。
四、宽松评价,是真实作文的保障。
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教师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限制多,要求高,忽视儿童天真、好奇、爱被表扬的天性。因此,教师要从欣赏的角度对学生的习作宽松评价,不吝赞美之词,放大其优点,委婉指出不足之处。
1.重内容,轻形式。
小学阶段的习作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主要注重内容,如果一味地从篇幅长短、体裁选择、中心思想等方面去限制学生,那就是人为地拔高要求,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失去习作兴趣,胡编乱造、克隆作文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2.抒真情,写实感。
表达与情感是分不开的,有了情感,就能娓娓道来;有了情感,就能一气呵成。儿童天真无邪、想象丰富,“童言无忌”,情感往往自然流露,教师要好好地珍惜这种童真,让学生直诉衷情。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并以此来衡量习作的优劣。对那些套范文、拼凑范文的现象,教师不能等闲视之,姑息迁就,要明确表示不赞赏态度,并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挖掘习作潜能,写出有创意、显个性的作文。
3.少挑剔,多赞赏。
小学生习作犹如孩童走路,需要一个滚跌、搀扶、放手的过程。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尽量捕捉其闪光点。多看他们有多少好词、好句、好段,看看哪儿写得最具体,哪儿联想最丰富,极力发掘闪光之处。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喜欢各种形象的评价符号,如“金笔”、“ 笑脸”、“五角星”之类的,老师不妨“投其所好”,多“赏”他几个。在赞扬声中,学生便会扬起兴趣之帆,真实表达,在习作之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小学作文就是要写真人,记实事,抒真情。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就如同现今社会中到处泛滥着假酒、假药、假奶粉一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充斥着“假教”、“教假”“假写”、“写假”的现象。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当去伪求诚,真实作文。
一、转变思想,是真实作文的前提。
1.教师应试的指导思想。
学生的文风与教师的教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确保考试时拿稳分、高分,一些教师不是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真实习作,反而鼓励学生模仿范文,甚至要求学生背熟几篇优秀作文,考试时“对号入座”,或是“掐头去尾”、“改头换面”。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使部分学生热衷于抄套话,编假话,写空话。久而久之,学生们面对作文本,他们只会克隆、编排、嫁接,而不会真诚地倾吐,不但养成了虚假的文风,而且污染了纯洁的心灵。
2.学生想得高分的思想。
一些学生围绕分数转,有的认为搬抄优秀作文是获取高分的捷径,有的迎合老师的要求,说假话、空话、套话。加上一些老师也没有以明朗的态度指出这种“伪作文”的危害性,结果把学生训练成了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的“高手”。长此以往,学生又怎能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作文?
3.家长急于求成的思想。
一些家长过分看重分数,在盲目从众、急于求成的心理驱使下,也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愿意,就给孩子报个作文补习班、提高班之类的,往往造成孩子厌恶作文的后果。此外,一些家长不是鼓励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而是给孩子买来一大堆的作文书,然后强迫孩子去读、去背。这样的方法不仅费时低效,更是扼杀了孩子们阅读、习作的兴趣。孩子们又怎能将“我笔写我心”的作文视为乐事呢?
二、描绘生活,是真实作文的途径。
1.留心身边,观察多彩的生活。
教师在课内外活动中,要教会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有次序,表达才有条理。还要指导学生观察时懂得要有侧重点,由表及里,透过表象看本质。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经常写日记,将平时观察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录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能勤练笔,将观察所得和感悟付诸笔端,又不至于把日记视为负担,从而获得表达乐趣。
2.抓住突发事件,找到关注热点。
如今学生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互联网、电视、身边快节奏的生活,处处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只要肯留心,会观察,身边的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充分地利用这些生活资源,就能很好地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烦恼。作文胡编乱造的现象自然而然就会少了。
3.模拟表演,再现生活场景。
许多生活场景,有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渐至淡忘;有的即便亲眼目睹了,却因为无法身临其境而不能获得真切的感受;有的由于时空转换,无法深入观察其细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一些道具,将习作需要的生活场景“模拟再现”一番。学生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就会勾起对生活的回忆,再次细细咀嚼个中滋味,下笔写起作文来自然会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乐于表达真情实感。
三、表达真情,是真实作文的目标。
文章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辞以情发就是这个道理。必须变“求伪”为“求诚”,把开发学生情感作为作文教学的前提。情感作文,贵在启发学生的真知灼见,贵在有个人的独特思考。作文训练中,教师应不束缚学生,任凭学生的激情张扬。以学校学习生活中常见的老师生气之事为例。学生在老师动怒时,完全触动心灵,他们会随着老师的语言动作,做出不同的思考:顿悟、检点自己的有之;担心、忧虑的有之;委屈、不安的有之;反感、生厌的有之……无论从什么角度思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迸发,情感的闸门已打开。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回忆事态的过程,发现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学生情感道路畅通,即使他们用“大发雷霆,如一头发怒的狮子”、“火冒三丈”、“脸都扭曲变形了,像一只魔兽”这一类的词语,也千万不要以有损教师形象来加以指责,而是要极力开发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这样,作文教学才能得以成功。
小学生有一颗富有稚气的纯真的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于他们的习作不一定要求有中心思想,更不能苛求深刻。表现形式也应当是自由随意的,让他们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脑之所思。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认识与表达融为一体,学生才能写得得心应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才能激发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消除作文的神秘感和畏惧感。
四、宽松评价,是真实作文的保障。
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教师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限制多,要求高,忽视儿童天真、好奇、爱被表扬的天性。因此,教师要从欣赏的角度对学生的习作宽松评价,不吝赞美之词,放大其优点,委婉指出不足之处。
1.重内容,轻形式。
小学阶段的习作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主要注重内容,如果一味地从篇幅长短、体裁选择、中心思想等方面去限制学生,那就是人为地拔高要求,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失去习作兴趣,胡编乱造、克隆作文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2.抒真情,写实感。
表达与情感是分不开的,有了情感,就能娓娓道来;有了情感,就能一气呵成。儿童天真无邪、想象丰富,“童言无忌”,情感往往自然流露,教师要好好地珍惜这种童真,让学生直诉衷情。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并以此来衡量习作的优劣。对那些套范文、拼凑范文的现象,教师不能等闲视之,姑息迁就,要明确表示不赞赏态度,并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挖掘习作潜能,写出有创意、显个性的作文。
3.少挑剔,多赞赏。
小学生习作犹如孩童走路,需要一个滚跌、搀扶、放手的过程。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尽量捕捉其闪光点。多看他们有多少好词、好句、好段,看看哪儿写得最具体,哪儿联想最丰富,极力发掘闪光之处。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喜欢各种形象的评价符号,如“金笔”、“ 笑脸”、“五角星”之类的,老师不妨“投其所好”,多“赏”他几个。在赞扬声中,学生便会扬起兴趣之帆,真实表达,在习作之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