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采用各抒己见、讨论、对话、辩论的形式,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灵活有效运用讨论法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更加精彩。
【关键词】陶行知;初中政治;讨论法;运用
陶行知先生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一文中提到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即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学生的世界,让他们有言论自由,走上创造之路。同样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思想品德课定位为综合性课程,即知识领域综合为学生生命成长服务,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释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教知识、记考知识。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学生由于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单靠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对知识学习上的矛盾、实践过程中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此时如果教师也只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很难解决学生思想中的许多疑难,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无法做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讨论式教学法恰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采用各抒己见、讨论、对话、辩论的形式,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互相教育来共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对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讨论形式的选择
课堂讨论形式主要有:辩论式、演讲式、咨询式、设置情境式和调查研究式讨论。教师应根据教材、学情灵活选择不同的讨论形式。
1.辩论式讨论
对一些有争论,需要有一段时间酝酿,而且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可采用辩论式的讨论形式。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框内容可以设计这样的辩题:“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活动前,各小组选善辩者4—6名组成正反两方。各小组自主收集资料,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种形式的讨论,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双方又都作了认真准备,在辩论中既能做到有理有据,又充满真情实感。辩论过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
2.演讲式讨论
演讲式讨论适合于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并激励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例如,在苏教版九年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课上,开展“我是文化交流小使者”的短小演讲。学生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演讲过程拍摄成短片上传至视频网站,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3.咨询式讨论
咨询式讨论是课上指定一个小组或某些人为咨询小组,由他们扮演教师的角色,承担回答班上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或由他们发布讨论命题,组织全班讨论。例如,“如何保持乐观心态”,“谈谈我们该如何战胜挫折”等。由咨询小组收集命题,课上发布命题并组织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以及组织、应变能力。
4.设置情境式
对一些有着丰富内涵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可采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即运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有趣的小品表演等形式,引出所讨论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例如,“我的维权经历”,“培养自理能力之今天我当家”可让学生先采用小品等文艺形式表演,然后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对表演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通过特定情境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借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5.调查研究式讨论
让学生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以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交流,解决疑问。例如,一位老师在上苏教版八下《学会休闲》时,她课前让学生到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展调查,走访居民、居委会,了解当地居民休闲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休闲方式对居民的影响,探究如何培养高雅的休闲方式,然后写成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发言并展开讨论。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课堂讨论的方式方法多样,但由于各年级教材、学生素质的不同,教师特长各异,所以不能采用同一种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二)运用讨论法的基本环节
课堂离不开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不管运用何种讨论方法都应把握好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讨论前有准备。准备好两方面的内容:小组建设、讨论题目的选择。讨论式教学法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必须具有凝聚力,能够精诚合作,小组应相对固定并有组织性、纪律性,不能过于松散。我在所教的班级中尝试这样的分组:将班级分成六-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小组内2-3人为轮值发言人。各小组凭借每次课堂表现获得相应得分,学期末选出得分高的优胜小组。
另一方面,讨论式教学法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所以精选讨论的问题,是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灵魂。讨论问题务必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和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要基于教材、符合实际、关注时代特点。另一方面所讨论的问题要难度适宜、深度适中。简单鲜明、一目了然的问题就不需再去讨论了;而难度太大的问题,学生又回答不出来,讨论陷入冷场和僵局,课堂活动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讨论问题设计在广度上不能太宽泛空洞,题目太大会让学生无从谈起,无法谈清、谈透问题,可能会启而不发,变成空喊理论;如果讨论主题范围过窄,会影响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制约学生的思维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会影响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如: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下《资源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请从学校、家庭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有效利用资源”。这样的讨论题目切合了学生实际,角度明确,涉及的范围不大,但可谈的内容很多,有利于展开讨论。
第二讨论中要有引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对课堂的宏观调控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培训各小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组内分工,引导学生有步骤、分层次进行讨论归纳。其次对学生代表的发言要及时评析。对学生的回答尽量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民主、平等的共同磋商气氛,让大家都能敢于、愿意发表见解,把讨论引向深入,使问题得以解决。最后教师要加强宏观调控。学生有时会偏离主题而高谈阔论,争论不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把握住讨论方向,引导讨论围绕中心议题开展。
第三讨论结束后要有总结。对学生的准备情况、发言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既要充分肯定有创造性的见解,又要对讨论中学生提出的不科学观点给予客观的理性分析,使学生心悦诚服,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综上所述,只有有效开展讨论教学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也才能培养陶行知先生所热切期望的“头脑能指挥手指行动的人”,才能培养一大批对改造社会有实际作用的“手脑并用”的真正的人才。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讨论法,方能呈现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2005年1月教育科學出版社
[2]王红,苏平华.《新课程政治怎么教》,2011年9月世界图书出版社
【关键词】陶行知;初中政治;讨论法;运用
陶行知先生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一文中提到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即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学生的世界,让他们有言论自由,走上创造之路。同样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思想品德课定位为综合性课程,即知识领域综合为学生生命成长服务,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释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教知识、记考知识。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学生由于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单靠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对知识学习上的矛盾、实践过程中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此时如果教师也只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很难解决学生思想中的许多疑难,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无法做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讨论式教学法恰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采用各抒己见、讨论、对话、辩论的形式,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互相教育来共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对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讨论形式的选择
课堂讨论形式主要有:辩论式、演讲式、咨询式、设置情境式和调查研究式讨论。教师应根据教材、学情灵活选择不同的讨论形式。
1.辩论式讨论
对一些有争论,需要有一段时间酝酿,而且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可采用辩论式的讨论形式。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框内容可以设计这样的辩题:“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活动前,各小组选善辩者4—6名组成正反两方。各小组自主收集资料,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种形式的讨论,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双方又都作了认真准备,在辩论中既能做到有理有据,又充满真情实感。辩论过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
2.演讲式讨论
演讲式讨论适合于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并激励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例如,在苏教版九年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课上,开展“我是文化交流小使者”的短小演讲。学生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演讲过程拍摄成短片上传至视频网站,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3.咨询式讨论
咨询式讨论是课上指定一个小组或某些人为咨询小组,由他们扮演教师的角色,承担回答班上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或由他们发布讨论命题,组织全班讨论。例如,“如何保持乐观心态”,“谈谈我们该如何战胜挫折”等。由咨询小组收集命题,课上发布命题并组织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以及组织、应变能力。
4.设置情境式
对一些有着丰富内涵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可采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即运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有趣的小品表演等形式,引出所讨论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例如,“我的维权经历”,“培养自理能力之今天我当家”可让学生先采用小品等文艺形式表演,然后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对表演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通过特定情境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借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5.调查研究式讨论
让学生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以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交流,解决疑问。例如,一位老师在上苏教版八下《学会休闲》时,她课前让学生到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展调查,走访居民、居委会,了解当地居民休闲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休闲方式对居民的影响,探究如何培养高雅的休闲方式,然后写成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发言并展开讨论。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课堂讨论的方式方法多样,但由于各年级教材、学生素质的不同,教师特长各异,所以不能采用同一种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二)运用讨论法的基本环节
课堂离不开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不管运用何种讨论方法都应把握好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讨论前有准备。准备好两方面的内容:小组建设、讨论题目的选择。讨论式教学法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必须具有凝聚力,能够精诚合作,小组应相对固定并有组织性、纪律性,不能过于松散。我在所教的班级中尝试这样的分组:将班级分成六-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小组内2-3人为轮值发言人。各小组凭借每次课堂表现获得相应得分,学期末选出得分高的优胜小组。
另一方面,讨论式教学法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所以精选讨论的问题,是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灵魂。讨论问题务必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和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要基于教材、符合实际、关注时代特点。另一方面所讨论的问题要难度适宜、深度适中。简单鲜明、一目了然的问题就不需再去讨论了;而难度太大的问题,学生又回答不出来,讨论陷入冷场和僵局,课堂活动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讨论问题设计在广度上不能太宽泛空洞,题目太大会让学生无从谈起,无法谈清、谈透问题,可能会启而不发,变成空喊理论;如果讨论主题范围过窄,会影响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制约学生的思维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会影响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如: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下《资源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请从学校、家庭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有效利用资源”。这样的讨论题目切合了学生实际,角度明确,涉及的范围不大,但可谈的内容很多,有利于展开讨论。
第二讨论中要有引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对课堂的宏观调控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培训各小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组内分工,引导学生有步骤、分层次进行讨论归纳。其次对学生代表的发言要及时评析。对学生的回答尽量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民主、平等的共同磋商气氛,让大家都能敢于、愿意发表见解,把讨论引向深入,使问题得以解决。最后教师要加强宏观调控。学生有时会偏离主题而高谈阔论,争论不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把握住讨论方向,引导讨论围绕中心议题开展。
第三讨论结束后要有总结。对学生的准备情况、发言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既要充分肯定有创造性的见解,又要对讨论中学生提出的不科学观点给予客观的理性分析,使学生心悦诚服,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综上所述,只有有效开展讨论教学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也才能培养陶行知先生所热切期望的“头脑能指挥手指行动的人”,才能培养一大批对改造社会有实际作用的“手脑并用”的真正的人才。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讨论法,方能呈现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2005年1月教育科學出版社
[2]王红,苏平华.《新课程政治怎么教》,2011年9月世界图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