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职业教育实践中,通过一次“微课”技能竞赛,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深入细致地体会了一次微课设计与展示的全过程,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有赖于对核心知识点的透彻理解,在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微课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而无数个分类清晰、内容系统、质量保证的微课体系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自始至终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微课;函数的概念
当今社会,网络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我们不受网络的影响。学生们对它更是爱不释手,课堂上…
我们何不利用网络,为学生开辟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微课给我们的理想插上了翅膀,而网络资源的海选同时也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亟待一个分类清晰、内容系统、质量保证的微课体系。这更需要一线老师的辛勤劳动才能真正实现。
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展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因此,此次“竞赛”我选定的题目为“函数的概念”。
此内容涉及五个问题: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达式、定义域、函数值与值域、对应法则。
核心知识点是:函数的定义。难点:是对函数表达式y=f(x)的理解。
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一定要透,否则会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应用知识的准确程度。
为此我设计了引语:函数的概念随着数学的发展也经历着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理解函数的概念首先要明确的是函数定义的出发点;函数的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两种定义从本质上讲是相同的,只是叙述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集合、映射观点出发的。我们这里“函数的定义”是从集合的观点出发的。学生了解了这一点,才会迅速调集头脑中关于集合的有关知识来组织学习。
同时,我采用了学生都能理解的s=2t,设计了两个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式子?(2)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1)这是一个物体做某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式子,速度为2m/s。(2)它表达了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一个过程。
这个例子突出了运动变化这一特点,将它换成数学的函数表达式y=2x也比较容易理解。从y=2x来回顾传统的函数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X为自变量,y因变量。
这一回顾为我们新的函数的定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 y=2x ,每有一个确定的x,通过2x作用,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此x对应。如果(1)把作用2x称作对应法则f;(2)把所有x 的值组成集合设为A,即x∈A;(3)把所有y的值组成的集合设为B, 即 y∈B;则传统的函数关系将变成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之间的关系:
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内每一个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法则f,都有唯一确定的值y与它对应,则称对应法则f为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f(x)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集合概念下的函数定义了,同时,通过这一概念的得到,也能很好的理解函数表达式y=f(x)。也就是找到了突破难点的突破口。
对于y=f(x),x∈A ,我们把集合A称为函数的定义域,f是对应法则,x仍然叫自变量,y仍然叫因变量。这样,我们就解决了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的问题。
我们传统的y=2x 的函数式就可以写成f(x)= 2x,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传统的函数定义和近代函数的定义从本质上是相同的。与前面的引语相呼应。
当x=a时,函数y=f(x)所对应的值,也就可以记作f(a)。我们把f(a)叫做函数值。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为B, 即 y∈B
至此,函数概念所涉及到的五个问题都已解决。
集合观念下定义的函数,涉及三个要素:A、B和f,由于A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确定的x,通过对应法则f,在B集合中都能找到唯一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也就是说,B集合中的元素是可以通过A集合中的元素和对应法则f唯一确定的,所以,确定一个函数只需要两个要素:A和f。这一点,在理解了函数定义后,是很容易的得到的。
在此教学设计中例题的精选和先后难易程度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个微课的设计与展示,教师能更加细致地去体会微课地好处,去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对职业教育实践中,基础课教学难的状况也有了比较乐观的憧憬。怎样在“够用”的要求中构建结构较为牢固知识结构,让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准确无误,我觉得需要做到:
首先,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要透彻。当下,在“够用”的要求下,由于理解的偏差,使用知识拼接的现象比较广泛,形成了很多知识断点,其实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一知半解,解决问题花费的时间要比学习知识花费的时间多很多,呈现出事倍功半的特点。在核心知识点教学上多下功夫,一定会让学生体会到“事半功倍”的喜悦。而不是让学生觉得基础课难学又没有用。
其次,对知识的拓展延伸留下一定的空间,设计一套能循序渐进的作业和资源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自主学习,可以改变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完、考完就全还给老师了的现象。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又增强了学生的发展潜力。
而要做到这两点,除了要靠不断的课程改革,还可以借助微课的发展,我们期待微课体系的完整,而不是只看到了好处,像广告效应一样,一阵风。而是切实地为人的发展,起到一个至始至终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微课;函数的概念
当今社会,网络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我们不受网络的影响。学生们对它更是爱不释手,课堂上…
我们何不利用网络,为学生开辟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微课给我们的理想插上了翅膀,而网络资源的海选同时也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亟待一个分类清晰、内容系统、质量保证的微课体系。这更需要一线老师的辛勤劳动才能真正实现。
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展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因此,此次“竞赛”我选定的题目为“函数的概念”。
此内容涉及五个问题: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达式、定义域、函数值与值域、对应法则。
核心知识点是:函数的定义。难点:是对函数表达式y=f(x)的理解。
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一定要透,否则会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应用知识的准确程度。
为此我设计了引语:函数的概念随着数学的发展也经历着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理解函数的概念首先要明确的是函数定义的出发点;函数的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两种定义从本质上讲是相同的,只是叙述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集合、映射观点出发的。我们这里“函数的定义”是从集合的观点出发的。学生了解了这一点,才会迅速调集头脑中关于集合的有关知识来组织学习。
同时,我采用了学生都能理解的s=2t,设计了两个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式子?(2)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1)这是一个物体做某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式子,速度为2m/s。(2)它表达了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一个过程。
这个例子突出了运动变化这一特点,将它换成数学的函数表达式y=2x也比较容易理解。从y=2x来回顾传统的函数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X为自变量,y因变量。
这一回顾为我们新的函数的定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 y=2x ,每有一个确定的x,通过2x作用,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此x对应。如果(1)把作用2x称作对应法则f;(2)把所有x 的值组成集合设为A,即x∈A;(3)把所有y的值组成的集合设为B, 即 y∈B;则传统的函数关系将变成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之间的关系:
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内每一个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法则f,都有唯一确定的值y与它对应,则称对应法则f为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f(x)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集合概念下的函数定义了,同时,通过这一概念的得到,也能很好的理解函数表达式y=f(x)。也就是找到了突破难点的突破口。
对于y=f(x),x∈A ,我们把集合A称为函数的定义域,f是对应法则,x仍然叫自变量,y仍然叫因变量。这样,我们就解决了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的问题。
我们传统的y=2x 的函数式就可以写成f(x)= 2x,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传统的函数定义和近代函数的定义从本质上是相同的。与前面的引语相呼应。
当x=a时,函数y=f(x)所对应的值,也就可以记作f(a)。我们把f(a)叫做函数值。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为B, 即 y∈B
至此,函数概念所涉及到的五个问题都已解决。
集合观念下定义的函数,涉及三个要素:A、B和f,由于A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确定的x,通过对应法则f,在B集合中都能找到唯一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也就是说,B集合中的元素是可以通过A集合中的元素和对应法则f唯一确定的,所以,确定一个函数只需要两个要素:A和f。这一点,在理解了函数定义后,是很容易的得到的。
在此教学设计中例题的精选和先后难易程度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个微课的设计与展示,教师能更加细致地去体会微课地好处,去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对职业教育实践中,基础课教学难的状况也有了比较乐观的憧憬。怎样在“够用”的要求中构建结构较为牢固知识结构,让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准确无误,我觉得需要做到:
首先,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要透彻。当下,在“够用”的要求下,由于理解的偏差,使用知识拼接的现象比较广泛,形成了很多知识断点,其实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一知半解,解决问题花费的时间要比学习知识花费的时间多很多,呈现出事倍功半的特点。在核心知识点教学上多下功夫,一定会让学生体会到“事半功倍”的喜悦。而不是让学生觉得基础课难学又没有用。
其次,对知识的拓展延伸留下一定的空间,设计一套能循序渐进的作业和资源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自主学习,可以改变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完、考完就全还给老师了的现象。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又增强了学生的发展潜力。
而要做到这两点,除了要靠不断的课程改革,还可以借助微课的发展,我们期待微课体系的完整,而不是只看到了好处,像广告效应一样,一阵风。而是切实地为人的发展,起到一个至始至终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