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阅》(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先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地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着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课文人物刻画鲜明丰满,心理描写真实细腻,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精神。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情节虽然简单,但极富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比较接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体会、感悟美好情感的空间。教学中要落实“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这一理念,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充分运用民主对话、多维对话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进而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课文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思维在故事情节中潺潺流动,心灵在情网中悠悠舒展,人性在情趣中静静徜徉,以建构感性与悟性交融的课堂,让学生快乐地享受语文课堂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使学生感受到做人要自尊、自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的录像,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语言说说“检阅”的含义。(可以从阅兵仪式庄严、隆重的场面上说,也可以从严格选拔受检阅人员方面谈。)
2.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游行队伍在这一天要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上万群众的检阅。这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是既激动又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
(此环节是让学生与媒体资源对话,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阅兵场面来说说感受。它能补充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形象地去理解“检阅”的意思,为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理解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大意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阅生字表或字词典。
2.试着运用学过的方法,将自己对新词的理解批注在课文的页边或空白处,然后找伙伴相互补充、完善。
3.采用指名读、展示性读等形式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师生相机进行评价。
4.想一想,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5.议一议,课文写了检阅的哪几件事?(课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接受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自读自悟,然后围绕问题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批注和感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批注的阅读习惯。)
三、多元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1.细读课文,说说在这次隆重的检阅中,这群儿童队员做出了一个怎样的决定。画出描写这群儿童队员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将自己对这群儿童队员的评价批注在课文旁边,再反复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孩子们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交流点拨,重点讨论:“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既然这么为难,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3.思考: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请你把想对这群儿童队员说的话写在课文旁。
4.感情朗读,体验情感。(提醒学生在朗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时,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想、去说。)
(此环节,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对话环境,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文本接触、交流,与同学思维碰撞,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后,教师凭借感情朗读这一手段,引导学生以儿童队员的角色,入情入境地体会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体会他们善良的心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经历多元对话,真正走进了文本,融入了文本,知识与技能目标自然达成,过程与方法潜移默化,情感自然萌发,价值观又得以提升。)
四、精读文本,体悟人文主题
1.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2.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读书,思考:观众为什么这样说。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找找其中的原因,并将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文旁。
3.讨论:你觉得博莱克棒在哪里?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博莱克虽然是个残疾人,却走得那么精神,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自卑。他是一个多么自信的孩子,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这群儿童队员有着美好、善良的心灵。他们不但让一残疾孩子参加受检阅的队伍,还让他走在第一排。儿童队员们关爱残疾人的举动,尊重每一个人平等生活权利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
4.如果你是博莱克,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这些儿童队员中的一员,当听到人们的称赞后又会怎么想?
5.指导感情朗读。(朗读课文第7~9自然段时,要求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情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时,着重体会博莱克复杂的心情。)
(在此环节中,师生聚焦博莱克,聚焦博莱克的伙伴,聚焦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使教学导向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述说自己的想法,并记下来,这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学习过程。它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时要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悟情,课文中的少年儿童队员美好心灵的凸现,博莱克自强精神的体验,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而是来自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和感悟,使课堂呈现立体美。)
五、拓展延伸,实现心灵对话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并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2.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你们已经被课文中刻画的孩子们美好心灵所感动了。请你任选一个内容写一写:(1)博莱克,我想对你说……(2)从观众的议论纷纷中,我明白了……
(课外延伸训练,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练习设计顾及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点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情节虽然简单,但极富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比较接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体会、感悟美好情感的空间。教学中要落实“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这一理念,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充分运用民主对话、多维对话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进而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课文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思维在故事情节中潺潺流动,心灵在情网中悠悠舒展,人性在情趣中静静徜徉,以建构感性与悟性交融的课堂,让学生快乐地享受语文课堂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使学生感受到做人要自尊、自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的录像,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语言说说“检阅”的含义。(可以从阅兵仪式庄严、隆重的场面上说,也可以从严格选拔受检阅人员方面谈。)
2.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游行队伍在这一天要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上万群众的检阅。这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是既激动又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
(此环节是让学生与媒体资源对话,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阅兵场面来说说感受。它能补充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形象地去理解“检阅”的意思,为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理解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大意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阅生字表或字词典。
2.试着运用学过的方法,将自己对新词的理解批注在课文的页边或空白处,然后找伙伴相互补充、完善。
3.采用指名读、展示性读等形式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师生相机进行评价。
4.想一想,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5.议一议,课文写了检阅的哪几件事?(课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接受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自读自悟,然后围绕问题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批注和感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批注的阅读习惯。)
三、多元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1.细读课文,说说在这次隆重的检阅中,这群儿童队员做出了一个怎样的决定。画出描写这群儿童队员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将自己对这群儿童队员的评价批注在课文旁边,再反复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孩子们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交流点拨,重点讨论:“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既然这么为难,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3.思考: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请你把想对这群儿童队员说的话写在课文旁。
4.感情朗读,体验情感。(提醒学生在朗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时,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想、去说。)
(此环节,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对话环境,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文本接触、交流,与同学思维碰撞,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后,教师凭借感情朗读这一手段,引导学生以儿童队员的角色,入情入境地体会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体会他们善良的心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经历多元对话,真正走进了文本,融入了文本,知识与技能目标自然达成,过程与方法潜移默化,情感自然萌发,价值观又得以提升。)
四、精读文本,体悟人文主题
1.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2.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读书,思考:观众为什么这样说。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找找其中的原因,并将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文旁。
3.讨论:你觉得博莱克棒在哪里?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博莱克虽然是个残疾人,却走得那么精神,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自卑。他是一个多么自信的孩子,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这群儿童队员有着美好、善良的心灵。他们不但让一残疾孩子参加受检阅的队伍,还让他走在第一排。儿童队员们关爱残疾人的举动,尊重每一个人平等生活权利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
4.如果你是博莱克,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这些儿童队员中的一员,当听到人们的称赞后又会怎么想?
5.指导感情朗读。(朗读课文第7~9自然段时,要求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情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时,着重体会博莱克复杂的心情。)
(在此环节中,师生聚焦博莱克,聚焦博莱克的伙伴,聚焦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使教学导向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述说自己的想法,并记下来,这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学习过程。它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时要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悟情,课文中的少年儿童队员美好心灵的凸现,博莱克自强精神的体验,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而是来自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和感悟,使课堂呈现立体美。)
五、拓展延伸,实现心灵对话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并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2.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你们已经被课文中刻画的孩子们美好心灵所感动了。请你任选一个内容写一写:(1)博莱克,我想对你说……(2)从观众的议论纷纷中,我明白了……
(课外延伸训练,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练习设计顾及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点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