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组觉得光明组说得不够准确,把‘从悬崖峭壁上飞泻下来’的‘泻’字换成‘流’字来理解,不能体现瀑布流动得很猛烈的样子。”“烈焰组说得非常棒。我们组觉得‘泻’字非常形象生动,把瀑布水流的快和猛烈都表现出来了,‘流’字就没这么好了。”……这是钦州市钦北区新塘镇南忠小学四(1)班的一节语文课现场。
“现在,我们都是这样上课的。一个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就会对这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大家一起讨论,课堂很热烈,非常有趣。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了。”该班学生李夏说。
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自信,是钦州市钦北区实施课改取得的显著成效。2014年4月,经过前期的酝酿和筹备,钦北区正式启动实施课改工作。两年来,该城区结合本地学校的实际,将课改作为撬动区域教育改革的支点,不断推进整个辖区教育向前发展。
改变,从农村学校开始
南忠小学位于钦北区新棠镇南忠村,过去由于当地部分群众不够重视教育,导致该校学生逃课、辍学现象较为严重,教育教学质量很不理想。“连续好多年,南忠小学的教学成绩在全镇的排名都垫底,群众的意见越来越大。”新棠镇中心校校长黄其宾说。
然而,如今的南忠小学却成功“逆袭”:2014年,该校教学成绩排名从原来的全镇最后一名跃升至全镇第2名;近两年,该校的教学成绩排名始终保持在全镇前三名,有时与第一名学校的平均分仅差了零点几分。
这样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改变?“是课改改变了学校!”南忠小学校长陈芳说,“我们是钦北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改革两年来,感受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家长们也改变了态度,不少外出就读的学生有所回流。”
钦北区板城中心校也同样经历着一场变革。“目前,我校的课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以前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工作要一再催促才能完成。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拧成一股绳,有事情一起出谋划策,教研氛围很浓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我们还组织了许多富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终于起步了。”板城镇中心校校长袁月扬高兴地说。
“不少地方的课改是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同时进行的,但由于生源、师资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学校实施课改所需的时间和取得的效果,与城区学校相比往往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容易打击农村学校的积极性。所以,我们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活动刺激课堂的改革策略。”钦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贵昌说。
何为“农村包围城市”?即将课改的重点放在农村学校,从城区的“外围”做起,打造一批示范性农村课改学校,逐步形成一个包围圈,从而激发城区学校的课改活力。何为“活动刺激课堂”?即各试点学校的课改工作首先从活动着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一节课前开展“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每一天开展小课间活动,如跳兔子舞、做武术操等;每一星期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举行全校性的综合文体大课间活动,班级之间PK交流;每一个月举行一次感恩和安全主题教育;每一个学期举办一次“学生展演日”活动,各学校学生代表同台展演。
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新棠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其宾告诉记者,以前他到兄弟市县学习时,发现有不少地方都是采取“城区推动农村”思路。“这样做的结果是,某些农村学校以应付的态度对待课改。而我们从农村学校开始改,让一部分农村学校先改变,这样其他学校就无话可说了”。
教师,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新棠镇那胜小学的陆管平老师今年已经50多岁了,年近退休的他是学校的课改积极分子。是什么让他如此热衷课改?按他的说法,是因为“课改确实是一件利于学生、利于老师的事情”。“看着课堂上不再有学生睡觉、开小差,看着孩子们都能大胆展示发言,有时候还能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观点,我就觉得很幸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觉得自己都年轻了十几岁。”陆管平笑着说。
不过,陆管平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能接受课改的。教书几十年,他早就习惯了“讲学”的授课模式。而课改要求教师缩减课堂中“讲”的时间,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这不免让陆管平担忧,担心学生不会讲、讲不深,学不到,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其实更担心学生成绩会下滑。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把握,课改之后老师要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老师一旦放手又会带来很多不可控的问题。怎么保证教学的效率?怎么让学生们都能有效学习?”陆管平当时有不少疑虑。
事实上,在课改之初,钦北区有不少教师都存在这样的顾虑。为此,钦北区教育局从校长队伍建设入手,实施钦北区精准扶贫村小学校长能力提高培训项目,以提高各校的课改管理、实践能力,坚定校长的课改信心,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外出观摩学习、跟班培训,让教师亲身体验课改,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截至目前,钦北区已轮训农村学校校长156人次、教师1 250人次。通过培训,课改试点学校找到了自己的思路,设计出了符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钦北区大垌镇初级中学的“三优先、五探索和三目标”课堂、板城镇中心校的“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总结反思”教学流程,等等。
2015年,钦北区的课改之火烧到了板城镇屯车小学。“课改之前,虽然也到别的学校看过一两节课改课,但自己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该校教师冼灵告诉记者,“局里很关心老师的成长,多次安排我们到市里的课改名校去跟岗学习,中心校也经常组织全镇老师交流学习。我现在已经能熟练地驾驭课改后的课堂了。”
为了进一步扩大培训面,增强培训实效性,钦北区教育局还建立了课改交流QQ群,校长和老师们在管理、教学实践中碰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QQ群进行及时而广泛的交流。“这个工作才刚刚起步,但已经有不小的成效了,QQ群的讨论非常活跃。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发更多的网络学习通道,让老师们都动起来。”钦北区教育局局长谢旭初很有信心地说道。 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新棠镇中心小学五(2)班学生黄大胜以前是一个腼腆害羞的男孩,上课总是低着头,害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现在,我不但敢说了,还做了小组长,和组员一起为我们小组争光呢。”黄大胜自豪地说。
黄大胜从何时起有了这样的改变?他告诉记者,大概是课改一个学期后。新棠镇中心小学是钦北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按照钦北区教育局的“活动刺激课堂”思路,该校双管齐下,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前活动比较少,大家都闷头学习,像我这样害羞的都不敢找其他同学一起玩,就只好自己一个人玩了。课改后,学校的活动越来越多,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这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开朗和自信了。”黄大胜说。
课改给新棠镇中心小学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我的小孩放学回家后不仅会帮忙做家务,而且变得很大胆,都会帮我们卖东西了!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我觉得这是学校搞课改的好处。”在新棠镇中心小学门外的摊铺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商贩告诉记者。
钦北区大垌镇初级中学校长黄朝东说,课改后学校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文雅了,变得更像一所学校了。据黄朝东校长介绍,课改前的学校可以用一个“乱”字形容:学生不思学习,逃课爬墙外出上网屡禁不止,学生打群架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师们经常为一些小事闹情绪,教师队伍内部不够团结。实施课改后,这些困扰黄朝东的难题逐渐解决了。活跃的课堂、积极探讨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姿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晚自修前的活动,让学校变成了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此外,该校还有健美操、排球、绘画、街舞、武术等社团,供学生任意选择。
“以前,我觉得学校是一个很没有意思的地方。课改后,学校变了个样,上课有意思了,平时还有那么多活动,我渐渐喜欢上了学校。我现在还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呢。”该校2015届学生陈亮亮告诉记者。他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不符合浦北县高级中学的招生条件,但他勇敢地向浦北高中推荐自己,最终因演讲和主持特长被破格录取。
“课改真的让学生、老师都改变了。以前学校的水龙头、窗户经常被学生破坏,每个学期都要专门花一笔钱进行维修。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学生们都变得很文明。”黄朝东校长说。
两年时间,钦北区第一批5所课改试点学校都经历着不一样的变化。它们就像星星之火,点燃自身的同时也引燃了兄弟学校的课改热情。当地不少校长参观了这些学校后,都纷纷表示也要进行课改。“原来课可以这样上,老师可以这么轻松,学生可以这么活跃,教学效果可以这么好!我们不能再落后了!”钦北区贵台镇屯良小学校长蒙日坚说道。
如今,钦北区的课改试点学校已从原来的5所扩大到20所,部分城区学校也开始实施课改,“农村包围城市”的课改格局逐渐形成。为了确保课改的可持续性,钦北区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间的差距;一方面帮助各个课改试点学校探寻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百花齐放的办学格局。“我相信,(课改)这把火会越烧越旺,越烧越红火!”谢旭初局长自信地说。
(责编 欧金昌)
“现在,我们都是这样上课的。一个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就会对这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大家一起讨论,课堂很热烈,非常有趣。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了。”该班学生李夏说。
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自信,是钦州市钦北区实施课改取得的显著成效。2014年4月,经过前期的酝酿和筹备,钦北区正式启动实施课改工作。两年来,该城区结合本地学校的实际,将课改作为撬动区域教育改革的支点,不断推进整个辖区教育向前发展。
改变,从农村学校开始
南忠小学位于钦北区新棠镇南忠村,过去由于当地部分群众不够重视教育,导致该校学生逃课、辍学现象较为严重,教育教学质量很不理想。“连续好多年,南忠小学的教学成绩在全镇的排名都垫底,群众的意见越来越大。”新棠镇中心校校长黄其宾说。
然而,如今的南忠小学却成功“逆袭”:2014年,该校教学成绩排名从原来的全镇最后一名跃升至全镇第2名;近两年,该校的教学成绩排名始终保持在全镇前三名,有时与第一名学校的平均分仅差了零点几分。
这样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改变?“是课改改变了学校!”南忠小学校长陈芳说,“我们是钦北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改革两年来,感受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家长们也改变了态度,不少外出就读的学生有所回流。”
钦北区板城中心校也同样经历着一场变革。“目前,我校的课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以前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工作要一再催促才能完成。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拧成一股绳,有事情一起出谋划策,教研氛围很浓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我们还组织了许多富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终于起步了。”板城镇中心校校长袁月扬高兴地说。
“不少地方的课改是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同时进行的,但由于生源、师资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学校实施课改所需的时间和取得的效果,与城区学校相比往往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容易打击农村学校的积极性。所以,我们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活动刺激课堂的改革策略。”钦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贵昌说。
何为“农村包围城市”?即将课改的重点放在农村学校,从城区的“外围”做起,打造一批示范性农村课改学校,逐步形成一个包围圈,从而激发城区学校的课改活力。何为“活动刺激课堂”?即各试点学校的课改工作首先从活动着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一节课前开展“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每一天开展小课间活动,如跳兔子舞、做武术操等;每一星期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举行全校性的综合文体大课间活动,班级之间PK交流;每一个月举行一次感恩和安全主题教育;每一个学期举办一次“学生展演日”活动,各学校学生代表同台展演。
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新棠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其宾告诉记者,以前他到兄弟市县学习时,发现有不少地方都是采取“城区推动农村”思路。“这样做的结果是,某些农村学校以应付的态度对待课改。而我们从农村学校开始改,让一部分农村学校先改变,这样其他学校就无话可说了”。
教师,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新棠镇那胜小学的陆管平老师今年已经50多岁了,年近退休的他是学校的课改积极分子。是什么让他如此热衷课改?按他的说法,是因为“课改确实是一件利于学生、利于老师的事情”。“看着课堂上不再有学生睡觉、开小差,看着孩子们都能大胆展示发言,有时候还能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观点,我就觉得很幸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觉得自己都年轻了十几岁。”陆管平笑着说。
不过,陆管平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能接受课改的。教书几十年,他早就习惯了“讲学”的授课模式。而课改要求教师缩减课堂中“讲”的时间,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这不免让陆管平担忧,担心学生不会讲、讲不深,学不到,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其实更担心学生成绩会下滑。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把握,课改之后老师要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老师一旦放手又会带来很多不可控的问题。怎么保证教学的效率?怎么让学生们都能有效学习?”陆管平当时有不少疑虑。
事实上,在课改之初,钦北区有不少教师都存在这样的顾虑。为此,钦北区教育局从校长队伍建设入手,实施钦北区精准扶贫村小学校长能力提高培训项目,以提高各校的课改管理、实践能力,坚定校长的课改信心,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外出观摩学习、跟班培训,让教师亲身体验课改,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截至目前,钦北区已轮训农村学校校长156人次、教师1 250人次。通过培训,课改试点学校找到了自己的思路,设计出了符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钦北区大垌镇初级中学的“三优先、五探索和三目标”课堂、板城镇中心校的“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总结反思”教学流程,等等。
2015年,钦北区的课改之火烧到了板城镇屯车小学。“课改之前,虽然也到别的学校看过一两节课改课,但自己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该校教师冼灵告诉记者,“局里很关心老师的成长,多次安排我们到市里的课改名校去跟岗学习,中心校也经常组织全镇老师交流学习。我现在已经能熟练地驾驭课改后的课堂了。”
为了进一步扩大培训面,增强培训实效性,钦北区教育局还建立了课改交流QQ群,校长和老师们在管理、教学实践中碰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QQ群进行及时而广泛的交流。“这个工作才刚刚起步,但已经有不小的成效了,QQ群的讨论非常活跃。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发更多的网络学习通道,让老师们都动起来。”钦北区教育局局长谢旭初很有信心地说道。 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新棠镇中心小学五(2)班学生黄大胜以前是一个腼腆害羞的男孩,上课总是低着头,害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现在,我不但敢说了,还做了小组长,和组员一起为我们小组争光呢。”黄大胜自豪地说。
黄大胜从何时起有了这样的改变?他告诉记者,大概是课改一个学期后。新棠镇中心小学是钦北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按照钦北区教育局的“活动刺激课堂”思路,该校双管齐下,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前活动比较少,大家都闷头学习,像我这样害羞的都不敢找其他同学一起玩,就只好自己一个人玩了。课改后,学校的活动越来越多,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这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开朗和自信了。”黄大胜说。
课改给新棠镇中心小学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我的小孩放学回家后不仅会帮忙做家务,而且变得很大胆,都会帮我们卖东西了!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我觉得这是学校搞课改的好处。”在新棠镇中心小学门外的摊铺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商贩告诉记者。
钦北区大垌镇初级中学校长黄朝东说,课改后学校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文雅了,变得更像一所学校了。据黄朝东校长介绍,课改前的学校可以用一个“乱”字形容:学生不思学习,逃课爬墙外出上网屡禁不止,学生打群架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师们经常为一些小事闹情绪,教师队伍内部不够团结。实施课改后,这些困扰黄朝东的难题逐渐解决了。活跃的课堂、积极探讨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姿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晚自修前的活动,让学校变成了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此外,该校还有健美操、排球、绘画、街舞、武术等社团,供学生任意选择。
“以前,我觉得学校是一个很没有意思的地方。课改后,学校变了个样,上课有意思了,平时还有那么多活动,我渐渐喜欢上了学校。我现在还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呢。”该校2015届学生陈亮亮告诉记者。他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不符合浦北县高级中学的招生条件,但他勇敢地向浦北高中推荐自己,最终因演讲和主持特长被破格录取。
“课改真的让学生、老师都改变了。以前学校的水龙头、窗户经常被学生破坏,每个学期都要专门花一笔钱进行维修。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学生们都变得很文明。”黄朝东校长说。
两年时间,钦北区第一批5所课改试点学校都经历着不一样的变化。它们就像星星之火,点燃自身的同时也引燃了兄弟学校的课改热情。当地不少校长参观了这些学校后,都纷纷表示也要进行课改。“原来课可以这样上,老师可以这么轻松,学生可以这么活跃,教学效果可以这么好!我们不能再落后了!”钦北区贵台镇屯良小学校长蒙日坚说道。
如今,钦北区的课改试点学校已从原来的5所扩大到20所,部分城区学校也开始实施课改,“农村包围城市”的课改格局逐渐形成。为了确保课改的可持续性,钦北区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间的差距;一方面帮助各个课改试点学校探寻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百花齐放的办学格局。“我相信,(课改)这把火会越烧越旺,越烧越红火!”谢旭初局长自信地说。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