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活动让品德教育滋润到学生心灵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但如果工作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成人化,就会影响实效性。为此,必须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实际,以小微活动为载体,从小、微、实入手实施微德育,坚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主线,真正落实小学生核心素养,从而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地平线,实现了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对接,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一、小处入手,持之以恒抓好养成教育
  小学生德育的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为此,我们对学生坚持养成教育,抓学生的日常习惯,完善学生的品行。
  (1)明确标准,让学生“有章可循”。我们围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人文底蕴六个维度,挖掘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18个要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对小学生的日常德育养成内容进行了明确界定,最终形成小微德育践行维度与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时时处处遵循规则,注重习惯养成。
  (2)注重评价,让学生养成习惯。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采取“日检查、周评比、月评选”制度。其中日检查是基础管理,周评比是及时反馈、月评选是评出“习惯小明星”和“好习惯流动红旗”。我们还设立了红领巾督导岗和校园执勤岗,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监督的功能,规范和约束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形成了“教育—管理—反饋—再教育—再管理”的模式,把养成教育渗入到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让好习惯时刻伴随学生左右。
  二、微中存真,开展多样化主题活动
  抽象的道德观念必须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使小学生乐于接受。我校提倡生活无小事、事事皆德育,将少先队活动、传统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日常活动融合,选择学生身边的、贴近生活的、好操作的、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微小的活动,形成了系列化、多样化的主题活动。我校的四大系列主题活动如下:①有梦想(理想、信念等方面)——微出梦想观念;②懂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微出感恩意识;③有爱心(爱自己、爱亲人、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微出仁爱意识;④知责任(环保、诚信等方面)——微出责任意识。比如知责任系列中,环保方面的活动为“节能减排我先行”和“美丽的校园我的家”。其中“节能减排我先行”又具体分成三个主题活动:“珍惜生命之水”“节电小分队在行动”“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研究”。“美丽的校园我的家”其中一个小主题活动为《一草一木总关情——给校园花木发身份证》,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认一认:校园花木何其多”“问一问:各种花木是何名”“查一查:了解花木知其性”“做一做:各式各样身份证”“挂一挂:加深印象交朋友”“拓一拓:争做花木讲解员”六个易操作的小活动,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树种,增强了爱绿护绿的意识和对校园热爱的情感。
  三、细中求实,挖掘活动的评价指标
  围绕小微德育践行维度与评价标准,充分挖掘各项主题活动中的观测点,引导学生时时刻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并将学生的表现作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依据。
  例如在《清明祭英烈》活动中,我们围绕小微德育践行维度挖掘到了如下观测点:①遵守规则。在祭扫烈士墓的路上是否符合“社会责任”中“熟知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到达集合地点后,整队能否做到“快、静、齐”,符合“公共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②健康生活。在祭扫烈士墓的路上,如果自己遇到困难,能否做到“健康生活”中“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笑对困难的乐观精神”。③人文关怀。如果别人遇到困难,能否做到“人文关怀”中“主动帮助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④国家认同。在扫墓的过程中符合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具有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和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等。
  这样,学生置身于评价的氛围中修身正行,良好的行为品质得到有效的培养,个性特长得到主动的发展。
  四、继续探索,力求工作再上新台阶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识到德育教育就要以小求实,从小处着眼,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要以小求精,让每一个教育者都俯下身去体察学情,在操作上把事情做深做透;就要以小求实,从而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微德育的主题活动,学生张扬了个性,发展了特长,道德素养得到提高。
  在微德育的路上,尽管我们做了尝试,但仍觉粗浅。下一步,我们既要立足本校实际,又要积极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做法,力求在两方面予以突破:①力求小微德育内容序列化。进一步梳理活动内容,力求更加科学系统,形成序列化小微德育活动。②力求小微德育内容课程化。在小微德育系列化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提升,让每一项活动主题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恰切,力争向课程化迈进。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品德教育,更需要教育者蹲下身、静下心,从细微处着手,于无声处滋润孩子的心灵。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效率高或较高的课堂。高效课堂的真谛,不是肤浅的演绎,也不是哗众取宠的嬉闹,更不是对答如流的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而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深度推进。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既取决于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深度沉淀、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也取决于学生的深度预习。在此,笔者就从文化素养、文本解读、学生预习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文化素养的深度沉淀  语文教
期刊
摘要:英语复习课该怎么上,如何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发现如果在复习课中创设一条立意新颖的“storyline”,各项任务围绕该“storyline”开展,就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鲜活起来。  关键词:复习课 创设 storyline 鲜活 交融  英语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一片几近荒芜的土地,没有受到足够
期刊
摘要:有声语言和无声的肢体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表达思想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在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分析并总结自己实习期的教学经验,着重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的内涵、特点、具体运用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其功能和使用原则,使教师更好的运用肢体语言,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效
期刊
一、学生语文成绩差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也已成为了教师的共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往往是各施各法。  一开始,我和许多教师存在着一种误解,就是认为讲读课是以教师讲解课文为主,要讲深讲透。甚至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讲到某些点而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于是在备课方面力求详尽。在教学中也往往是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像《落花生》《最后一课》这些
期刊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想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法,便要利用它的教学优势,应用在教学课堂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了解他们初中阶段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以及学习技能,然后对其划分等级。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行为中,每个英语老师所教两个平行班的英语教学任务,第一项对于学生的了解以及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将所有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等级后,进行针对性教学安排。教师在进行英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将面临新的挑战。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只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才能达成新课程的目标,2006年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新课程而进行。通过相关课题的展开,促进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反思,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人具有创造的潜能,但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在我
期刊
摘要:数学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数学学科内容为教学的基本依据,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课程形态。   关键字:高中;数学;活动;课程;实践   数学活动课程是一种融合课程,它既可以以学科课程为基础融入大量活动,也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融入学科内容。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对教
期刊
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学,体现出了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学生的生活中、一生中都在不断的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教师要科学地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力争使每一位孩子都喜欢语文,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何让语文课堂有魅力,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
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学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
期刊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即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教师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