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鳖,学名中华鳖,又称甲鱼、团鱼、脚鱼、水鱼、元鱼、山瑞,鳖科变温动物。它不仅肉味鲜美,营养价值甚高,被人们视为席上珍馐,具防癌之功,且在民间还有许多轶闻趣事。
先知先觉预报洪水
传说这是渔民积数十年之经验,实施观察,验证所得,完全可以置信。
鳖在河边产卵,幼鳖爬入河中,这是自然现象,奇怪的是,鳖如当年爬到河边高地产卵,那么,当年的洪水一定发得很大。反之,如鳖在河岸附近产卵,当年的洪水必定不会太大。人们从鳖产卵的位置,可以看出洪水的水位。其实,早在洪水来到之前,鳖便能确切了解洪水水位的高低,对生活在河岸两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预测洪水的方法。说来有趣,鳖还能知道洪水来到的日期。据观察洪水到达时间,往往是鳖产卵后18天左右。这对防洪抢险的人来说,能事先掌握洪水到达的时间,是夺取抗洪胜利最有利的条件。
鳖产卵的位置,时间和洪水的水位、到达时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实践告诉我们,鳖产卵后约20天左右孵成幼鳖,如洪水水位低,或洪水来得迟,而卵却产在离河流很远处,那么初孵出来的幼鳖,在爬向河中时,会在中途干死,无法进入水中,相反的是,如洪水很大,或卵还没有孵化洪水就来了,鳖的产卵处如离河岸很近,那么,鳖卵势必要被洪水冲走,不可能孵成幼鳖。总之,鳖产卵的时间、地点,与洪水来到的日期、位置,必须配合得正好,幼鳖才能平安进入河中,鳖方能顺利地繁衍后代,否则它就要绝种。关于鳖与自然的这一奥秘还有待于科学家去探索。
美味引发弑君事件
古代思想家墨翟,曾十分赞叹:“江汉之鱼鳖鼋为天下饶”。唐代诗人皮日休,在他写的《食箴》中,提到“鼋羹不均,事家肆其祸。”是说因贪食楚国的珍味发生的弑君事件。公元605年夏天,郑国的国君郑灵公得到楚国送来的一只大鳖(即鼋)。他的大臣公子宋和子家去见他。路上子宋对子家说:“我的食指在动,必有珍味吃。”到了郑灵公那里,果然见庖人在烹调鼋羹呢!他们相视而笑。郑灵公问笑什么,子家就说了。吃鼋羹时,郑灵公不给子宋吃,子宋大怒,用手抓了一块肉,吃了就走。郑灵公火了,要杀子宋。结果子宋与子家却先下手,把郑灵公杀了。可见,当时楚国的珍味鼋羹,对各国王公大臣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鳖裙甚美古人至爱
鳖的真滋味,不在肉,而在它的四周下垂的柔软部分,即“鳖裙”。五代时有名高僧,法名谦光,他说:“饮酒食鳖,但愿鹅生四掌,鳖留两裙。”这位大师着实不愧为食鳖的专家,佛门弟子中,嗜食鳖裙的,颇不乏人。《江邻几杂志》:“客有投缙云寺中宿者,僧为具馔馐,鳖甚美,但讶其无裙耳。”烧火的和尚师父,别的不动,就只吃鳖裙部分,并且吃个精光。“味知居”中如果排座次,头把交椅,非此公莫属。然而,当时的和尚,很多人只吃鳖裙部分,别的不吃,不知是否还有其他意思?
《江陵县志》也记载:北宋时期,仁宗召见江陵张景时问道:“卿在江陵有何贵?”张说:“两岸绿扬遮虎渡,一湾芳草护龙洲。”仁宗又问:“所食何物?”张说:“新粟米炊鱼子饮,嫩冬瓜煮鳖裙羹。”由此可见“冬瓜鳖裙羹”,早在北宋时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菜了。如今荆州著名的“聚珍园”菜馆仍按传统方法烹制此菜,颇有特色。一些到荆州古城品尝过此菜的人称赞说:“荆州处处鱼米香,佳肴要数鳖裙羹。”由此可见古人对“鳖裙”情有独钟。
慰劳功臣表达民意
颇具古代饮食风格的“黄焖潍河甲鱼”,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负有盛名。古人曾用此肴对为民求解放、为民办实事的功臣进行慰劳,以此来表达百姓对功臣的敬重和一片心意。相传汉初大将韩信曾与楚国大将龙且战于潍河之滨,当地人们出于对韩信的敬重,曾献潍河甲鱼于韩信帐前。韩信感激不尽,命厨师烹而食之,次日摆鼓激战,大败龙且于潍水两岸。又传,郑板桥在潍县任职十年,为官清正廉明,深得潍县人民的敬重,但由于过度操劳,身体十分虚弱,人民极为痛心。有一年板桥寿日,潍县人民得知后,即到潍河里抓捕了许多甲鱼,送至知县家为他祝寿。板桥见状,深受感动,于是命家厨把甲鱼全部做成了甲鱼汤,与民共享美味。操厨者本是一个技术颇高的庖人,于是就仿效古法,烹制成了一道独具古代风味的甲鱼汤。
先知先觉预报洪水
传说这是渔民积数十年之经验,实施观察,验证所得,完全可以置信。
鳖在河边产卵,幼鳖爬入河中,这是自然现象,奇怪的是,鳖如当年爬到河边高地产卵,那么,当年的洪水一定发得很大。反之,如鳖在河岸附近产卵,当年的洪水必定不会太大。人们从鳖产卵的位置,可以看出洪水的水位。其实,早在洪水来到之前,鳖便能确切了解洪水水位的高低,对生活在河岸两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预测洪水的方法。说来有趣,鳖还能知道洪水来到的日期。据观察洪水到达时间,往往是鳖产卵后18天左右。这对防洪抢险的人来说,能事先掌握洪水到达的时间,是夺取抗洪胜利最有利的条件。
鳖产卵的位置,时间和洪水的水位、到达时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实践告诉我们,鳖产卵后约20天左右孵成幼鳖,如洪水水位低,或洪水来得迟,而卵却产在离河流很远处,那么初孵出来的幼鳖,在爬向河中时,会在中途干死,无法进入水中,相反的是,如洪水很大,或卵还没有孵化洪水就来了,鳖的产卵处如离河岸很近,那么,鳖卵势必要被洪水冲走,不可能孵成幼鳖。总之,鳖产卵的时间、地点,与洪水来到的日期、位置,必须配合得正好,幼鳖才能平安进入河中,鳖方能顺利地繁衍后代,否则它就要绝种。关于鳖与自然的这一奥秘还有待于科学家去探索。
美味引发弑君事件
古代思想家墨翟,曾十分赞叹:“江汉之鱼鳖鼋为天下饶”。唐代诗人皮日休,在他写的《食箴》中,提到“鼋羹不均,事家肆其祸。”是说因贪食楚国的珍味发生的弑君事件。公元605年夏天,郑国的国君郑灵公得到楚国送来的一只大鳖(即鼋)。他的大臣公子宋和子家去见他。路上子宋对子家说:“我的食指在动,必有珍味吃。”到了郑灵公那里,果然见庖人在烹调鼋羹呢!他们相视而笑。郑灵公问笑什么,子家就说了。吃鼋羹时,郑灵公不给子宋吃,子宋大怒,用手抓了一块肉,吃了就走。郑灵公火了,要杀子宋。结果子宋与子家却先下手,把郑灵公杀了。可见,当时楚国的珍味鼋羹,对各国王公大臣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鳖裙甚美古人至爱
鳖的真滋味,不在肉,而在它的四周下垂的柔软部分,即“鳖裙”。五代时有名高僧,法名谦光,他说:“饮酒食鳖,但愿鹅生四掌,鳖留两裙。”这位大师着实不愧为食鳖的专家,佛门弟子中,嗜食鳖裙的,颇不乏人。《江邻几杂志》:“客有投缙云寺中宿者,僧为具馔馐,鳖甚美,但讶其无裙耳。”烧火的和尚师父,别的不动,就只吃鳖裙部分,并且吃个精光。“味知居”中如果排座次,头把交椅,非此公莫属。然而,当时的和尚,很多人只吃鳖裙部分,别的不吃,不知是否还有其他意思?
《江陵县志》也记载:北宋时期,仁宗召见江陵张景时问道:“卿在江陵有何贵?”张说:“两岸绿扬遮虎渡,一湾芳草护龙洲。”仁宗又问:“所食何物?”张说:“新粟米炊鱼子饮,嫩冬瓜煮鳖裙羹。”由此可见“冬瓜鳖裙羹”,早在北宋时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菜了。如今荆州著名的“聚珍园”菜馆仍按传统方法烹制此菜,颇有特色。一些到荆州古城品尝过此菜的人称赞说:“荆州处处鱼米香,佳肴要数鳖裙羹。”由此可见古人对“鳖裙”情有独钟。
慰劳功臣表达民意
颇具古代饮食风格的“黄焖潍河甲鱼”,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负有盛名。古人曾用此肴对为民求解放、为民办实事的功臣进行慰劳,以此来表达百姓对功臣的敬重和一片心意。相传汉初大将韩信曾与楚国大将龙且战于潍河之滨,当地人们出于对韩信的敬重,曾献潍河甲鱼于韩信帐前。韩信感激不尽,命厨师烹而食之,次日摆鼓激战,大败龙且于潍水两岸。又传,郑板桥在潍县任职十年,为官清正廉明,深得潍县人民的敬重,但由于过度操劳,身体十分虚弱,人民极为痛心。有一年板桥寿日,潍县人民得知后,即到潍河里抓捕了许多甲鱼,送至知县家为他祝寿。板桥见状,深受感动,于是命家厨把甲鱼全部做成了甲鱼汤,与民共享美味。操厨者本是一个技术颇高的庖人,于是就仿效古法,烹制成了一道独具古代风味的甲鱼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