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预设与生成兼容兼顾、互动共生, 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语文课前预设与课堂即兴生成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相关概念,接着论述了课堂预设与生成中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最后论述了课前预设与课堂即兴生成的互动共生问题,即有效的教学应当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前预设 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8-02
现代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性。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效的教学应当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动态生成,在课堂中追求师生、生生合作,许多问题往往超出教师课前预设的范围,教师要想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就必须增强课前预设的广度和弹性,以充分把握和利用课堂即兴生成。
一、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概念
所谓预设就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清晰理性超时空设想与安排。这个阶段包括确定与叙写教学目标,准备与处理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方式,编制教学方案等等。课前预设应该看成是课堂的最初环节,应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进行课堂内容的多角度、全方位解读,预测学生学习以后会产生的各种反应与认知程度,进而预测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教学过程所发生的全部情景,但是教师要想上好这一堂课,就必须尽可能地做好课前预设。教师要认识预设的特殊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教学专业知识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故此,教学预设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课堂教学的即兴生成指的是根据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动态形成活动的过程,丰富性和动态性是课堂即兴生成的特点。新课程理念下,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传统课堂教学的机械性和固定性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更加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构建的生成性和探究性。我们知道,课堂上的教和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凸显了课堂的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以及知识的丰富性等,教师应该具备把握生成材料的能力,有效利用动态的生成过程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预设与生成性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
1.预设与生成性课堂应该遵循主动性原则
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首先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魅力,善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哲理性,同时教师要有自己讲课的风格和特色,激发学生的激情,感情要融进文本,融进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热爱语文、热爱事业、热爱学生,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融进文本中去,先感动自己才能够感动学生,这样,课堂才能凸现教学的主动性。
2.预设与生成性课堂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
语文课堂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课堂教学都是围绕一定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没有目的的课堂内容是凌乱无序的,目的明确和正确是上好语文课的最基本的前提。语文教学中首先应该明确教什么,“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是语文最基本的学习内容。然后就是教文化,语文是传递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中华文化的传授放在重要位置上,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预设与生成性课堂应该遵循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检验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金石,实效性是评价语文教学课堂的重要标准。预设与生成性课堂的实效性首先要看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看知识、感情目标的落实情况,学生是否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语文知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是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来,实效性是预设与生成性课堂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4.预设与生成性课堂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把教学目标局限在教学内容的简单传授上,而应该遵循发展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接受现有知识的过程,同时还要有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不断创新的过程。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教师的自我发展,就是教师要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才能够有效地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就是指学生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创造力、直觉以及形象思维等的发展。预设生成性课堂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是为了促进学生以及教师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采取措施使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和谐统一
现代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视这种生成性教学模式。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究,本人觉得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1.把生成与预设放在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 教学预设有助于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规定了成员活动的目标、任务以及主要途径等。一个好的预设, 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但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教学生成, 教学生成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预设与生成, 既对立又统一, 关键是要适时、适度。教学的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 有效的生成不能脱离精心预设的教学目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服务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在实际行动中,把预设与生成放在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精心预设,充分利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即兴生成促进学生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利用课堂生成,深化探究。对于学生来讲,探究的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具有挑战性。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思路,把握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导学生有价值的课堂生成。我们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 却不能忽视课前的精心预设。缺乏目标、漫无边际的生发挤占了教师和学生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侵蚀。所以,教师只有在做好精心预设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利用和引导课堂的即兴生成,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3.兼容兼顾, 让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和谐统一
精心预设可以保证课堂生成走向合情、合理和有效。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驾驭能力,这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和谐统一的前提条件;其次,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主动性;再次,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预设,有效地引导和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材料,实现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和谐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目标导向,切实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用它去统领教学。教师还应该做到“无为而为”,在做好预设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上的即兴生成,收到教学效果。教学中做到兼容兼顾,目标明确、方法科学、任务合理、措施有力, 能随时检验发展的情况。教学过程中要有收有放,教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好充分的预见和灵活的对策。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避免出现被动的情况。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反对“强制性预设”,同时也反对“无效生成”;我们讲求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兼容兼顾、互动共生、和谐统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刘淼 《当代语文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
[3]钟启泉 崔允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4]余文森 郑金州 《新课程语文教与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5]赵谦翔 《绿色语文案例集锦》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5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前预设 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8-02
现代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性。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效的教学应当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动态生成,在课堂中追求师生、生生合作,许多问题往往超出教师课前预设的范围,教师要想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就必须增强课前预设的广度和弹性,以充分把握和利用课堂即兴生成。
一、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概念
所谓预设就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清晰理性超时空设想与安排。这个阶段包括确定与叙写教学目标,准备与处理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方式,编制教学方案等等。课前预设应该看成是课堂的最初环节,应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进行课堂内容的多角度、全方位解读,预测学生学习以后会产生的各种反应与认知程度,进而预测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教学过程所发生的全部情景,但是教师要想上好这一堂课,就必须尽可能地做好课前预设。教师要认识预设的特殊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教学专业知识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故此,教学预设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课堂教学的即兴生成指的是根据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动态形成活动的过程,丰富性和动态性是课堂即兴生成的特点。新课程理念下,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传统课堂教学的机械性和固定性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更加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构建的生成性和探究性。我们知道,课堂上的教和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凸显了课堂的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以及知识的丰富性等,教师应该具备把握生成材料的能力,有效利用动态的生成过程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预设与生成性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
1.预设与生成性课堂应该遵循主动性原则
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首先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魅力,善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哲理性,同时教师要有自己讲课的风格和特色,激发学生的激情,感情要融进文本,融进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热爱语文、热爱事业、热爱学生,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融进文本中去,先感动自己才能够感动学生,这样,课堂才能凸现教学的主动性。
2.预设与生成性课堂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
语文课堂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课堂教学都是围绕一定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没有目的的课堂内容是凌乱无序的,目的明确和正确是上好语文课的最基本的前提。语文教学中首先应该明确教什么,“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是语文最基本的学习内容。然后就是教文化,语文是传递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中华文化的传授放在重要位置上,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预设与生成性课堂应该遵循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检验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金石,实效性是评价语文教学课堂的重要标准。预设与生成性课堂的实效性首先要看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看知识、感情目标的落实情况,学生是否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语文知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是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来,实效性是预设与生成性课堂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4.预设与生成性课堂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把教学目标局限在教学内容的简单传授上,而应该遵循发展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接受现有知识的过程,同时还要有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不断创新的过程。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教师的自我发展,就是教师要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才能够有效地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就是指学生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创造力、直觉以及形象思维等的发展。预设生成性课堂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是为了促进学生以及教师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采取措施使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和谐统一
现代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视这种生成性教学模式。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究,本人觉得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1.把生成与预设放在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 教学预设有助于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规定了成员活动的目标、任务以及主要途径等。一个好的预设, 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但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教学生成, 教学生成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预设与生成, 既对立又统一, 关键是要适时、适度。教学的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 有效的生成不能脱离精心预设的教学目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服务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在实际行动中,把预设与生成放在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精心预设,充分利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即兴生成促进学生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利用课堂生成,深化探究。对于学生来讲,探究的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具有挑战性。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思路,把握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导学生有价值的课堂生成。我们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 却不能忽视课前的精心预设。缺乏目标、漫无边际的生发挤占了教师和学生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侵蚀。所以,教师只有在做好精心预设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利用和引导课堂的即兴生成,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3.兼容兼顾, 让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和谐统一
精心预设可以保证课堂生成走向合情、合理和有效。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驾驭能力,这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和谐统一的前提条件;其次,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主动性;再次,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预设,有效地引导和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材料,实现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和谐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目标导向,切实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用它去统领教学。教师还应该做到“无为而为”,在做好预设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上的即兴生成,收到教学效果。教学中做到兼容兼顾,目标明确、方法科学、任务合理、措施有力, 能随时检验发展的情况。教学过程中要有收有放,教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好充分的预见和灵活的对策。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避免出现被动的情况。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反对“强制性预设”,同时也反对“无效生成”;我们讲求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兼容兼顾、互动共生、和谐统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刘淼 《当代语文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
[3]钟启泉 崔允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4]余文森 郑金州 《新课程语文教与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5]赵谦翔 《绿色语文案例集锦》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