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看到主观题就脑子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对命题者的意图都搞不清楚。在高考政治备考中,学生对主观题既害怕又不敢放弃,既想得高分又苦于找不到“神仙”指引,而这个“神仙”就是解题的思路及方法技巧。下面以2014年合肥市二模文科综合中的部分政治主观题为例,分析解题的“拦路虎”,以期对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支点,找到解题的关键
例1(38题第一问)材料一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并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8分)
【试题特点】城镇化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城镇化建设的设想蓝图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和意义。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运用经济学知识说出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
【思维路径】首先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搞懂命题者的意图。因为设问是关键信息,是背景材料的灵魂和主题。其次是带着问题读材料,画出关键词,找出显性信息或者隐性信息。本题对城镇化的要求用分号隔开,是并列关系,答题时要防止要点遗漏。再次找出设问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2分)②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分)③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2分)④有利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二、重走探寻知识的征程
例2 (39题)[中国梦,创新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1)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在鼓励科技创新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首先定点:审设问明确行为主体是国家,要求是怎么办,即采取什么措施鼓励科技创新,知识范围是必修1经济生活。其次联系:如何找到题干材料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呢?重走探寻知识的征程是一条好途径。我们可以这样想:①经济生活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必须充分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的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运用法律等手段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社会生产的过程可以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要让劳动者有工作积极性,主动进行科技创新,就必须做好分配和消费;交换,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消化、吸收、再创造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再次梳理作答:将材料与所考查的知识点一一对应,理清思路,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2分)②发挥财政、税收等对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的扶持力度。(2分)③健全创新体系,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和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性。(2分)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2分)
三、识破预先挖好的陷阱
例3(39题)[中国梦,民族梦]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睦近交远。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12分)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①不能准确判断选用知识的范围。有的学生用政治生活模块中的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等知识分析说明。②概念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判断失误。有的学生只回答出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这是从静态描述的,而题干要求“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关系”自然还应包括从动态角度来描述,即中外是如何交流借鉴融合的。在交流中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同时还要注意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只有这样抽丝剥茧,认真思考,才不会误入命题者预先挖好的陷阱。
【参考答案】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崇尚“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分)②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既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取长补短,并在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征的新文化。(3分)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④在处理中外文化关系中,要坚持正确方向,防止出现“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产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3分)
(责任编辑袁妮)
一、选择合适的支点,找到解题的关键
例1(38题第一问)材料一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并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8分)
【试题特点】城镇化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城镇化建设的设想蓝图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和意义。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运用经济学知识说出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
【思维路径】首先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搞懂命题者的意图。因为设问是关键信息,是背景材料的灵魂和主题。其次是带着问题读材料,画出关键词,找出显性信息或者隐性信息。本题对城镇化的要求用分号隔开,是并列关系,答题时要防止要点遗漏。再次找出设问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2分)②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分)③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2分)④有利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二、重走探寻知识的征程
例2 (39题)[中国梦,创新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1)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在鼓励科技创新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首先定点:审设问明确行为主体是国家,要求是怎么办,即采取什么措施鼓励科技创新,知识范围是必修1经济生活。其次联系:如何找到题干材料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呢?重走探寻知识的征程是一条好途径。我们可以这样想:①经济生活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必须充分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的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运用法律等手段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社会生产的过程可以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要让劳动者有工作积极性,主动进行科技创新,就必须做好分配和消费;交换,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消化、吸收、再创造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再次梳理作答:将材料与所考查的知识点一一对应,理清思路,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2分)②发挥财政、税收等对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的扶持力度。(2分)③健全创新体系,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和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性。(2分)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2分)
三、识破预先挖好的陷阱
例3(39题)[中国梦,民族梦]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睦近交远。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12分)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①不能准确判断选用知识的范围。有的学生用政治生活模块中的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等知识分析说明。②概念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判断失误。有的学生只回答出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这是从静态描述的,而题干要求“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关系”自然还应包括从动态角度来描述,即中外是如何交流借鉴融合的。在交流中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同时还要注意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只有这样抽丝剥茧,认真思考,才不会误入命题者预先挖好的陷阱。
【参考答案】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崇尚“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分)②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既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取长补短,并在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征的新文化。(3分)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④在处理中外文化关系中,要坚持正确方向,防止出现“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产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3分)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