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方法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学效果。而设喻阅读教学法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师生可通过更形象的方式来分析与理解文章,变枯燥平淡为形象生动,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设喻及其作用
设喻是一种阐述问题或事物的方法,以已知事物为出发点,说明对新事物的理解,亦或说明精微而深刻的道理。一般创设或者借用自然现象或寓言故事等阐述一个较为抽象的道理,以让听者更好的理解。因而设喻具有通俗性与形象性。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运用设喻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增强知识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知识。如在分析文章结构时,教师可运用设喻阅读教学法;如学习一些古诗词时,教师也可利用“图”来设喻,如《天净沙·秋思》,勾勒出九幅不同画面,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学生更形象地感知文章意境。同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设喻教学有着其独特优势。作为形象化的阅读教学法,设喻教学法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和数理化相比,语文知识并不是环环相扣的。因而,若想抓住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需利用语文学科特征展开形象性教学,于是形成了设喻教学。设喻教学可让审视角度更为形象,使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其次,设喻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由设喻教学自身看,则是情感性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对文章形成一定的情感偏向时,他们才可更好地展开设喻教学。当设喻教学不断深入后,可逐步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进入文本研读之中。同时,在设喻时,学生需要展开想象与联想,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其形象思维。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设喻阅读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及注意事项
通常而言,设喻方式是多样的。如《劝学》一文,为了更好地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需持的态度,文章运用了不少设喻方式: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由正面表述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驽马”与“骐骥”等,利用正反对比,更具体而明白地阐明所说道理;反复设喻,如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连用多个比喻,加深读者对道理的理解。而局部设喻与整体设喻也是重要的设喻方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是较为常用的。
第一、局部设喻。所谓局部设喻,即对课文某部分内容展开设喻,而不需要由整篇课文加以考虑。这一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易于突出重点,学生也易于找出喻体。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文章有几段文字描绘出冬天的山景,教师可以通过局部设喻加以分析。此画的着色非常精彩:这幅画的底色是“雪白”,而后雪的白与松的翠相映成趣(“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似银的白雪与洗的蓝天相映生辉(“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暗黄的草色与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于是这幅画的色调逐渐鲜艳明亮,组合成彩色的阳光山景图与薄雪后山景图;继续欣赏,水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此刻整个画面,从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都是清亮、蓝汪汪,犹如蓝水晶,勾画出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这确实是一幅淡雅温情的济南冬景水墨画。
第二、整体设喻。在分析课文结构时,教师可运用整体设喻。如教学《云南的歌会》一文时,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文章的大标题是“歌会”,这是全文的“主线”,将其他零散的音符串联起来,歌唱出一首壮观宏伟(的)云南民歌。然后文章描绘了三个不同场合的歌会情景,是不同的“音符”,可概括如下:第一个“音符”—— 山野对歌(侧重描绘唱歌人);第二个“音符”—— 山野漫歌(侧重描绘唱歌的环境);第三个“音符”—— 村寨传歌(侧重描绘唱歌的场面)。当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一串串音符后,学生则会沉浸于云南对歌的意境与氛围之中。同时,感叹文章独特的艺术结构。这样,将枯燥、抽象的文章结构,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有效运用设喻阅读教学法,教师还需注意如下几点:第一、设喻的喻体既可源于生活,也可源于教材。来自书本的喻体会更为自然与亲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发掘出有设喻之效的喻体,并进行强化。第二、设喻教学仅仅是教学手段与方法,并非万能的,不一定适合所有文章,需根据课文与学生特点而定。同时,设喻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知识,教师不可将太多注意力置于设喻上,而是注重文章分析。另外,教师还可将设喻教学法和其他方法综合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设喻及其作用
设喻是一种阐述问题或事物的方法,以已知事物为出发点,说明对新事物的理解,亦或说明精微而深刻的道理。一般创设或者借用自然现象或寓言故事等阐述一个较为抽象的道理,以让听者更好的理解。因而设喻具有通俗性与形象性。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运用设喻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增强知识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知识。如在分析文章结构时,教师可运用设喻阅读教学法;如学习一些古诗词时,教师也可利用“图”来设喻,如《天净沙·秋思》,勾勒出九幅不同画面,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学生更形象地感知文章意境。同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设喻教学有着其独特优势。作为形象化的阅读教学法,设喻教学法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和数理化相比,语文知识并不是环环相扣的。因而,若想抓住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需利用语文学科特征展开形象性教学,于是形成了设喻教学。设喻教学可让审视角度更为形象,使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其次,设喻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由设喻教学自身看,则是情感性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对文章形成一定的情感偏向时,他们才可更好地展开设喻教学。当设喻教学不断深入后,可逐步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进入文本研读之中。同时,在设喻时,学生需要展开想象与联想,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其形象思维。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设喻阅读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及注意事项
通常而言,设喻方式是多样的。如《劝学》一文,为了更好地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需持的态度,文章运用了不少设喻方式: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由正面表述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驽马”与“骐骥”等,利用正反对比,更具体而明白地阐明所说道理;反复设喻,如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连用多个比喻,加深读者对道理的理解。而局部设喻与整体设喻也是重要的设喻方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是较为常用的。
第一、局部设喻。所谓局部设喻,即对课文某部分内容展开设喻,而不需要由整篇课文加以考虑。这一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易于突出重点,学生也易于找出喻体。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文章有几段文字描绘出冬天的山景,教师可以通过局部设喻加以分析。此画的着色非常精彩:这幅画的底色是“雪白”,而后雪的白与松的翠相映成趣(“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似银的白雪与洗的蓝天相映生辉(“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暗黄的草色与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于是这幅画的色调逐渐鲜艳明亮,组合成彩色的阳光山景图与薄雪后山景图;继续欣赏,水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此刻整个画面,从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都是清亮、蓝汪汪,犹如蓝水晶,勾画出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这确实是一幅淡雅温情的济南冬景水墨画。
第二、整体设喻。在分析课文结构时,教师可运用整体设喻。如教学《云南的歌会》一文时,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文章的大标题是“歌会”,这是全文的“主线”,将其他零散的音符串联起来,歌唱出一首壮观宏伟(的)云南民歌。然后文章描绘了三个不同场合的歌会情景,是不同的“音符”,可概括如下:第一个“音符”—— 山野对歌(侧重描绘唱歌人);第二个“音符”—— 山野漫歌(侧重描绘唱歌的环境);第三个“音符”—— 村寨传歌(侧重描绘唱歌的场面)。当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一串串音符后,学生则会沉浸于云南对歌的意境与氛围之中。同时,感叹文章独特的艺术结构。这样,将枯燥、抽象的文章结构,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有效运用设喻阅读教学法,教师还需注意如下几点:第一、设喻的喻体既可源于生活,也可源于教材。来自书本的喻体会更为自然与亲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发掘出有设喻之效的喻体,并进行强化。第二、设喻教学仅仅是教学手段与方法,并非万能的,不一定适合所有文章,需根据课文与学生特点而定。同时,设喻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知识,教师不可将太多注意力置于设喻上,而是注重文章分析。另外,教师还可将设喻教学法和其他方法综合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