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锄掉旷野上的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为什么学生对互联网的利用以娱乐、游戏、聊天等为主,甚至造成少数学生网络沉溺?因为互联网少有适合他们的学习课程。那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微课程,让学生用有益的学习活动,替代对娱乐、游戏、聊天等的依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微课程,是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的系列微课教学视频。微课程由一系列的微课视频组成。每个微课视频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们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而专题微课程是基于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那么,又什么是微课呢:微课是指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型教学。它既可用于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又可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辅导。微课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所以它更能表现出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基本教学素养,因此它被用在很多赛课活动中,并且它对于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微课程也是由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某个专题的微课程一般有5-10节微课组成(具体数量因学科、学习对象、专题内容等而定),这些微课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过程,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意义建构和提升成绩。
因此,我们“班班通”背景下高中校本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研究与应用实践,1)形成一套高中“自助式”网络校本微课程的建设和应用策略。2)建成一个高中“自助式”网络校本微课程学习平台(网站)。3)通过高中“自助式”网络校本微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高中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重点是如何设计“班班通”背景下适合学生个性化自主微学习的高中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并将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督。具体为:
1)在哪里挖掘知识?学生注意力时间短,适合微学习。微课程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目标单一、陈述清晰,使学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微课的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短暂、高效。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且能以此为契机,不断滚雪球式增加信息量。移动设备,包括iPhone、iPad、iPod等,都能让学生进行微学习,草坪、汽车……都是微学习的场所,学习将无处不在。微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是一种及时、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微”特征,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展开微学习的要求,但微课程的设计必须要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体系的深入理解,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需要挖些什么?只有深挖微课细节,加强互动,才能提高学生微学习效率。我们要深挖微课细节,设计体系完整的微问题,加强微课互动,提高微学习目标精准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微课要重视细节研磨,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完整的、短小精悍的微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疑难讲解,都要不断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微问题。在建构微课程时,我们应该用系统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策划,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把一些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划分成若干小主题,把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组织成小专题,供学生选学,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权重,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此外,“班班通”背景下高中校本微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难点是:(一)、微课制作者的自我定位。从老师的角度怎样努力使视频在内容上具有准确性、逻辑性、知识性?从视频制作人的角度怎样努力提高视频的视觉效果?使视频具有可观赏性,尽可能关注PPT的动态效果、颜色搭配、解说技巧等?所以,要关注以下方面:知识储备、PPT制作技巧、视觉美感、解说技巧、软件操纵技巧。(二)、微课制作途径的探索。1、原创开发式制作。教师怎样制作一节全新的“微课”作品?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拍摄准备(重点要将教学设计转化成拍摄脚本,并与拍摄人员充分沟通明确拍摄要点及注意事项)、课堂教学实施(同时进行微课视频拍摄,既可只拍摄某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也可将整节课全程拍摄后再按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切片处理)、视频后期编辑合成、专家点评、教学反思等环节。2、加工改造式制作。教师将优秀教学课例(录像课例),经过加工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点评、反思等)后,制作成微课。
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他还说,“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所以,“微课程”是破解当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瓶颈”的一条有效途径;微课程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用途广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诸多特点和优势,是一种符合“微时代"的新型教学资源类型,具有较大的教育教学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微课程,是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的系列微课教学视频。微课程由一系列的微课视频组成。每个微课视频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们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而专题微课程是基于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那么,又什么是微课呢:微课是指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型教学。它既可用于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又可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辅导。微课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所以它更能表现出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基本教学素养,因此它被用在很多赛课活动中,并且它对于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微课程也是由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某个专题的微课程一般有5-10节微课组成(具体数量因学科、学习对象、专题内容等而定),这些微课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过程,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意义建构和提升成绩。
因此,我们“班班通”背景下高中校本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研究与应用实践,1)形成一套高中“自助式”网络校本微课程的建设和应用策略。2)建成一个高中“自助式”网络校本微课程学习平台(网站)。3)通过高中“自助式”网络校本微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高中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重点是如何设计“班班通”背景下适合学生个性化自主微学习的高中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并将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督。具体为:
1)在哪里挖掘知识?学生注意力时间短,适合微学习。微课程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目标单一、陈述清晰,使学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微课的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短暂、高效。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且能以此为契机,不断滚雪球式增加信息量。移动设备,包括iPhone、iPad、iPod等,都能让学生进行微学习,草坪、汽车……都是微学习的场所,学习将无处不在。微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是一种及时、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微”特征,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展开微学习的要求,但微课程的设计必须要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体系的深入理解,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需要挖些什么?只有深挖微课细节,加强互动,才能提高学生微学习效率。我们要深挖微课细节,设计体系完整的微问题,加强微课互动,提高微学习目标精准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微课要重视细节研磨,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完整的、短小精悍的微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疑难讲解,都要不断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微问题。在建构微课程时,我们应该用系统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策划,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把一些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划分成若干小主题,把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组织成小专题,供学生选学,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权重,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此外,“班班通”背景下高中校本微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难点是:(一)、微课制作者的自我定位。从老师的角度怎样努力使视频在内容上具有准确性、逻辑性、知识性?从视频制作人的角度怎样努力提高视频的视觉效果?使视频具有可观赏性,尽可能关注PPT的动态效果、颜色搭配、解说技巧等?所以,要关注以下方面:知识储备、PPT制作技巧、视觉美感、解说技巧、软件操纵技巧。(二)、微课制作途径的探索。1、原创开发式制作。教师怎样制作一节全新的“微课”作品?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拍摄准备(重点要将教学设计转化成拍摄脚本,并与拍摄人员充分沟通明确拍摄要点及注意事项)、课堂教学实施(同时进行微课视频拍摄,既可只拍摄某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也可将整节课全程拍摄后再按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切片处理)、视频后期编辑合成、专家点评、教学反思等环节。2、加工改造式制作。教师将优秀教学课例(录像课例),经过加工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点评、反思等)后,制作成微课。
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他还说,“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所以,“微课程”是破解当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瓶颈”的一条有效途径;微课程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用途广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诸多特点和优势,是一种符合“微时代"的新型教学资源类型,具有较大的教育教学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