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随堂练习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_7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树对山、
   对                ,                对                 。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1)《黄鹤楼》中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是:
  。
  (2)《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与此诗句有相
  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
  (3)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黄鹤楼》,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特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4)“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作用有何不同。
  
  
  3.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下列對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圆日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4.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2)“月下飞天镜”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       图。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5.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
  
  (3)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精选了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参考答案见下期)
其他文献
埃德加·斯诺是谁?一名美国记者。他来中国干什么?采访写作。他为什么名留青史?因为他发现了“新大陆”,“大陆”名为“中国共产党”!他还是一名天文学家,发现了被国民党统治下层层乌云所遮蔽的一颗颗星星……这些熠熠生辉的红星,是照亮中国四万万劳苦人民的希望,璀璨了世界的东方!   在《红星照耀中国》的故事里有四种人:一种是满怀理想,有着伟大抱负的追梦者;一种是碌碌无为,只为活命的墙头草;一种是欺压劳苦民众
期刊
王维栽种的银杏,挺立在雨后的河岸,树皮满是裂纹的粗壮的主杆,被水淋成了黑色。从叶子上流下的水,继续洗濯着树皮。它实在是老了,呈现着一种挣扎的状态。它已经在辋川生长了千年之久。  王维在辋川的别墅,在开始是宋之问的,这个喜欢歌功颂德的诗人,以媚附权贵而得宠朝廷,但最终的下场却是被赐死。王维迁往辋川的时候,宋之问已经作古,那么他是如何购得这里的别墅呢?我能猜测的只是,辋川的美一定迷惑了王维,不然,他怎
期刊
王績一生遭遇坎坷,三仕三隐。贞观中出任太乐丞,旋又告归隐居东皋。《野望》便写于此时。诗歌表达了诗人归隐后孤独、寂寞的心境。  首联借动作暗示孤苦无依的内心感受。傍晚时分,诗人在水边走走停停,踱来踱去,抬头远望,想找一个可以让灵魂栖息的地方。可是,世界之大,“我”这颗孤独的心,何处可以安放?这一联,诗人借助动词“望”,写出寻找心灵栖息之所的无助;借助动词“徙倚”,写出内心的矛盾和彷徨;而“欲何依”则
期刊
近日,西安街头出现了一条为“低头族”设计的专用通道,该通道宽约1米,写着“低头族专用通道”,“低头族”可在上面一边玩手机一边走路。对此,有市民觉得挺好,可以提高安全保障;也有市民认为,走路就不应该玩手机,不能纵容“低头族”。  ——《扬子晚报》2018年6月5日  @吕少嘚啵嘚:从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上来看,长期低头看手机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只有当事人自觉控制自己,适当减少使用手机时间,才是最重
期刊
与《作文周刊》相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那是2015年的11月,当时与我同教毕业班的黄老师因《作文周刊》频频向他约稿,他忙不过来。  “罗老师,你来做吧。”  “黄老师,我做作文稿件?做不来的。”  “试试看嘛,我让卢编辑加你QQ。”  “卢编辑,您好!作文这一块不是我的强项,但我爱学习,做事有耐心,您好好带带我!”  “罗老师好!您先做一版‘写作指津’吧。我把样稿发您。”  卢编辑上午把样稿发我,我
期刊
参加完社团活动,我和伙伴们正准备冲下楼打会儿篮球,谁知天公不作美,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来。  打了电话,让父母来接。没过多久,伙伴们都被接走了,留我一人独守原地,看着大雨。  淋雨的感觉会很爽吧,披挂着“细雨”,与父母在雨中相遇,也是很浪漫的吧。这么想着,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只觉得一股清凉,雨滴打在了脸上,划出一道曲线,流入了衣襟。似乎因为有了先锋,雨点争先恐后地做着相同的事。我忙缩紧脖子,抱紧书
期刊
我学习的特点之一,是重思考,不太重记忆。在读私塾的时候,有“回讲制度”,就是在老师讲过书后,学生去复习两三天,然后,讲给老师听。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回讲”的情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回讲”时,常比一般同学讲得好。有人说我的记忆力好,把老師讲的话全记熟了,其实不是。我是用思考帮助记忆。由于听老师讲的时候,经过思考,完全理解了他讲的意思,所以就记得准确。因为我爱思考,所以不管读什么书,总愿意自己给
期刊
《与朱元思书》,吴均向友人叙述了自己乘船从富阳到桐庐所见的“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以及自己“独绝”的内心感受。  作者写山,从三个方面表现其“天下独绝”的特点。  山势争高,是一绝。作者写山,首先突出的是山“争高直指”的充满生命力的態势。前两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点明夹在富春江两岸的山之“高”,且用“皆生寒树”之“寒”来烘托其高,“寒”是因为缺少光照,缺少光照是因为山高。接下来“负势竞上,
期刊
姥姥,陪伴著我一路成长。  小时候,我最喜欢姥姥送我上学。早晨的阳光,清清浅浅的,通通透透的。那时,姥姥站在校门外面的人群里,向我挥手,大喊:“好好学!”我也高兴地挥手回应姥姥,跳起来向姥姥大喊:“哎!”人潮涌动中,我们的身影不断被掩盖,但很快,我和姥姥追寻彼此的眼神又会相撞。我的身影从操场上穿过,进入教学楼。转弯前回头一看,姥姥依然在原地凝望。  少年,时光轻浅,岁月安然。我却渐渐厌倦了姥姥的目
期刊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漫游初期的杰出诗篇,表达了诗人的青春激情和理想抱负。  一、李白为何要渡远?从地点看,诗人从蜀地出发,经过荆门,目的是到楚国(今湖北一带),这样的渡远,行程已达数千里。从“万里送行舟”看,诗人此次远渡似有万里之遥,但“万里”的说法并非实写,只是形容此次漫游行程之远罢了,或者说,诗人此次漫游将会有万里之遥。那么,诗人为何要“不远万里”呢?盛唐土壤孕育的李白,满腹经纶,斗酒诗百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