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以来,盐池县坚持抓好扶志和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统筹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互助资金、千村信贷、资金捆绑、评级授信、企业参与、小额信贷、融资担保”7种金融扶贫新模式,全县累计减少贫困群众4.2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43%以上下降到24%,扶贫攻坚工作的“盐池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十三五”期间,盐池县将继续举全县之力确保2018年率先脱贫摘帽,2020年前率先在中南部地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聚焦群众增收致富,力促富民产业增效强支撑。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树立融合发展新理念。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大在基地建设、产品研发、金融信贷等方面支持力度,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产业模式,力争到2018年扶强做大3~5家产值过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3213”特色产业布局,重点扶持引导每个贫困村发展1~2个主导产业和主打品牌,每户有1~2个主导增收项目,支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资源资产,参股经营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全力推动特色产业与运输业、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互动融合,增强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发展新业态,探索扶贫产业新路径。围绕互联网、光伏新能源等扶贫开发新业态,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支持骨干流通企业、邮政、电信等实体在贫困乡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用3年时间,打通本地电商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闲置荒地等资源,大力推进光伏扶贫产业,2018年全县贫困村实现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贫困户每年光伏产业相关收入达3000元以上。
——聚焦城乡统筹发展,力促公共服务均等补短板。围绕扶贫攻坚中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薄弱的“瓶颈”,科学规划加大投入补短板,重点实施“六项工程”。道路通畅工程方面,深入开展“交通扶贫3年大决战”行动,优先在急需产业发展和人口较多的贫困村改造路网,打通断头路、对接出境路,确保2018年实现贫困村村级道路提升改造全覆盖。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方面,重点解决好南部山区、北部沙区以及边界村分散农户、规模化养殖园区通电问题,确保全县所有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农村水利安全工程方面,持续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盐环定扬黄二期工程,彻底解决47个自然村4582人的饮水问题,使群众能喝上安全达标的自来水。美丽村庄建设工程方面,整合住建、财政、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项目资金,持续加快美丽村庄建设、危房危窑改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步伐。每年建设美丽村庄10个,完成1400户危房危窑改造任务,实现全面消除危房目标。“数字乡村”覆盖工程方面,延伸“智慧盐池”触角,加快农村移动通讯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到2018年,全县贫困村宽带及4G网络实现全覆盖。社会事业提质工程方面,加快贫困地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覆盖,确保2018年实现乡镇优质幼儿园、农民文化广场、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增强社会保障兜底能力,将残障、失能等自身无力脱贫的救助型贫困户剥离出来,守好最低保障、特困供养、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四条保障线”,逐步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探索建立政府救助基金和大病统筹基金,逐年提高贫困户大病救助比例,帮助因病、因灾等致贫、返贫户度过生活难关,尽早脱贫致富。
——聚焦解决资金难题,力促金融扶贫扩面提标增活力。以创建全国金融扶贫示范县为目标,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扩大容量、防范风险,着力破解扶贫攻坚资金瓶颈。一是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延伸服务网点、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金融服务,2018年实现农村信用社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站全覆盖。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中国银行盐池分支机构2016年挂牌运营,成立2~3家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力促宁夏惠民小额信贷公司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二是建立健全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大型农机具、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逐步扩大特色农业保险、扶贫小额贷款保险等保险覆盖面。完善扶贫对象贷款评级授信机制,扩大“富农卡”惠农信贷发放范围,实现每年贫困户创业贷款比重占贷款总额的35%以上。三是提升扶贫“资金池”容量。进一步整合财政扶贫资金,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入股,壮大县级扶贫信用担保基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县财政每年将新增收入的30%用于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互助资金扩面、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实现贫困村村均互助资金达200万元以上,全县互助资金总额达2亿元以上,扶贫小额贷款余额达50亿元
——聚焦强化自我发展,力促贫困群众提升素质强能力。增强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坚持抓好扶志和扶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以生产需要为重点,整合各类培训项目,大力实施“133”农民技术到户工程,重点开展特色种养、旱作节水、林果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明星示范户、农民技术员、技术明白人覆盖各个产业、各个村组和每家农户,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紧盯县内煤炭石油开发企业、园区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培训就业挂钩责任制,大力开展订单式、“一对一”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到2018年,全县贫困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实现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拿到技能资质证书,贫困户劳务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以互帮互带为引领,全面推广“百富带百贫”模式,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加快发达地区文明向贫困地区的辐射、扩散和融合,切实增强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聚焦工作合力,力促社会帮扶巩固深化见成效。深夯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领导作用,全力加强村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党建促扶贫。选好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多培养一批有情怀、敢负责、肯干事、干成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深推驻村帮扶。各级包村单位和包户干部落实好精准扶贫工作职责,准确、动态地掌握联系村户的贫困状况,建立扶贫台账,做到帮扶计划一目了然、帮扶措施心中有数,同时帮助和指导联系村、联系户把有限的资金、项目真正用在“刀刃”上。深化对口帮扶。加强与中航油、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和闽宁协作对口单位的协调对接,精心谋划落地一批扶贫协作项目。并从产业、智力、人才、技术等方面争取更大的支持,形成多方面帮扶的综合效应。深促社会帮扶。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和社会扶贫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救助、产业发展、劳务就业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县内资源开发型企业联系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机制,继续抓紧落实中民投后续配套产业建设,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作者系盐池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冯学娟
——聚焦群众增收致富,力促富民产业增效强支撑。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树立融合发展新理念。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大在基地建设、产品研发、金融信贷等方面支持力度,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产业模式,力争到2018年扶强做大3~5家产值过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3213”特色产业布局,重点扶持引导每个贫困村发展1~2个主导产业和主打品牌,每户有1~2个主导增收项目,支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资源资产,参股经营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全力推动特色产业与运输业、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互动融合,增强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发展新业态,探索扶贫产业新路径。围绕互联网、光伏新能源等扶贫开发新业态,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支持骨干流通企业、邮政、电信等实体在贫困乡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用3年时间,打通本地电商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闲置荒地等资源,大力推进光伏扶贫产业,2018年全县贫困村实现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贫困户每年光伏产业相关收入达3000元以上。
——聚焦城乡统筹发展,力促公共服务均等补短板。围绕扶贫攻坚中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薄弱的“瓶颈”,科学规划加大投入补短板,重点实施“六项工程”。道路通畅工程方面,深入开展“交通扶贫3年大决战”行动,优先在急需产业发展和人口较多的贫困村改造路网,打通断头路、对接出境路,确保2018年实现贫困村村级道路提升改造全覆盖。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方面,重点解决好南部山区、北部沙区以及边界村分散农户、规模化养殖园区通电问题,确保全县所有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农村水利安全工程方面,持续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盐环定扬黄二期工程,彻底解决47个自然村4582人的饮水问题,使群众能喝上安全达标的自来水。美丽村庄建设工程方面,整合住建、财政、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项目资金,持续加快美丽村庄建设、危房危窑改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步伐。每年建设美丽村庄10个,完成1400户危房危窑改造任务,实现全面消除危房目标。“数字乡村”覆盖工程方面,延伸“智慧盐池”触角,加快农村移动通讯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到2018年,全县贫困村宽带及4G网络实现全覆盖。社会事业提质工程方面,加快贫困地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覆盖,确保2018年实现乡镇优质幼儿园、农民文化广场、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增强社会保障兜底能力,将残障、失能等自身无力脱贫的救助型贫困户剥离出来,守好最低保障、特困供养、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四条保障线”,逐步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探索建立政府救助基金和大病统筹基金,逐年提高贫困户大病救助比例,帮助因病、因灾等致贫、返贫户度过生活难关,尽早脱贫致富。
——聚焦解决资金难题,力促金融扶贫扩面提标增活力。以创建全国金融扶贫示范县为目标,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扩大容量、防范风险,着力破解扶贫攻坚资金瓶颈。一是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延伸服务网点、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金融服务,2018年实现农村信用社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站全覆盖。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中国银行盐池分支机构2016年挂牌运营,成立2~3家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力促宁夏惠民小额信贷公司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二是建立健全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大型农机具、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逐步扩大特色农业保险、扶贫小额贷款保险等保险覆盖面。完善扶贫对象贷款评级授信机制,扩大“富农卡”惠农信贷发放范围,实现每年贫困户创业贷款比重占贷款总额的35%以上。三是提升扶贫“资金池”容量。进一步整合财政扶贫资金,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入股,壮大县级扶贫信用担保基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县财政每年将新增收入的30%用于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互助资金扩面、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实现贫困村村均互助资金达200万元以上,全县互助资金总额达2亿元以上,扶贫小额贷款余额达50亿元
——聚焦强化自我发展,力促贫困群众提升素质强能力。增强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坚持抓好扶志和扶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以生产需要为重点,整合各类培训项目,大力实施“133”农民技术到户工程,重点开展特色种养、旱作节水、林果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明星示范户、农民技术员、技术明白人覆盖各个产业、各个村组和每家农户,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紧盯县内煤炭石油开发企业、园区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培训就业挂钩责任制,大力开展订单式、“一对一”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到2018年,全县贫困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实现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拿到技能资质证书,贫困户劳务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以互帮互带为引领,全面推广“百富带百贫”模式,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加快发达地区文明向贫困地区的辐射、扩散和融合,切实增强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聚焦工作合力,力促社会帮扶巩固深化见成效。深夯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领导作用,全力加强村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党建促扶贫。选好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多培养一批有情怀、敢负责、肯干事、干成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深推驻村帮扶。各级包村单位和包户干部落实好精准扶贫工作职责,准确、动态地掌握联系村户的贫困状况,建立扶贫台账,做到帮扶计划一目了然、帮扶措施心中有数,同时帮助和指导联系村、联系户把有限的资金、项目真正用在“刀刃”上。深化对口帮扶。加强与中航油、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和闽宁协作对口单位的协调对接,精心谋划落地一批扶贫协作项目。并从产业、智力、人才、技术等方面争取更大的支持,形成多方面帮扶的综合效应。深促社会帮扶。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和社会扶贫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救助、产业发展、劳务就业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县内资源开发型企业联系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机制,继续抓紧落实中民投后续配套产业建设,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作者系盐池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冯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