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是一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交流工具,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现代英语呈现全球化趋势,在各地逐渐体现了本土化特征。因为语言具有可变性和包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的变体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将会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这种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我国,也势必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即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中国英语是有益的,中式英语是应当避免的,然而中式英语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本文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进行比较,通过实例,分析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并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中式英语的对策,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中国英语是一种英语变体,从19世纪初开始,中国人就接触和使用英语, 大量的汉语借词(Chinese Borrowings)进入英语,并且成为规范英语的一部分。中国英语表达了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的特有事物,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自然、风土人情等,比较准确贴切,对丰富英语内涵、介绍中国文化等有着积极作用。中国英语不受母语干扰,它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生成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只有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想下它才会出现。因此,“中国英语”是积极的语言变体,具有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中国英语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标准英语的渗透和发展,它的出现丰富了英语的内涵。
中国英语的构成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一)通过借译或语义再生的手段生成的,虽然在标准英语中没有出现过,但英语国家人士还是能从字面的表述中大体明白其所含之意。1.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儒家思想(Confucianism)、文化大革命 (Cultural Revolution)、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等;2.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的政策、construct clean politics廉政建设、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fairly comfortable standard of living小康水平等;3.其他:语义再生,在翻译形象化语言时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这不但使外国人深感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犹如饱餐一顿异国佳肴,而且丰富了英语表达方式。中国英语中有一部分词汇、短语、句子是从汉语意思译成英语后而生成的英语意思;(二)音译:中国英语中有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话或粤、闽地区的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这类通过普通话或粤、闽地区的发音直接转化而成,且附有必要注解的,能够让英语国家人士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也填补了英语语言表达中的空白。
二、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形成的。由于中西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以及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在英语日常交际和写作中,经常发生硬搬汉语句法和词汇套用于英语的现象,西方人把我国这种不合规范的英语称之为Chinglish,即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有别于比较准确表达中国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是一种不中不西的畸形语言现象,它生硬混淆不同的语言体系,使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甚至产生歧义,在中外语言交流中有很大的消极作用,而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一)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1、英语使用者对原文缺乏透彻的理解,不能根据上下文把握 词义,只顾字面上的对应,致使译文完全不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2、英汉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3、不熟悉英语民族的心理习惯和社会文化的特点。
(二)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1、搭配不当: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的搭配不当的问题;2、过多使用修饰词:汉语中经常使用很强的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用形容词修饰名词,欲加重语气。而译成英语时需要斟酌,不能逐字照译;3、语气生硬: 礼貌是处理人际关系时人所共知的准则。语气委婉的表达,是达到礼貌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用词不当,语气生硬也是引起社会语用失效的因素之一。
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适当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要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合上下文的词,使思想连贯、内容完整。最好使用教材提供或自己熟悉的句型,不要生编硬造,可以平时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型。如:在西方,医生看到病人常问“How do you feel?” “What's the matter?”看到病人脸色不好,会说“You look pale.”或问“Do you sleep well?”而不說“How are you?”(你好吗?)那是西方人见面时相互寒暄的用法,并不是真的询问别人的身体状况。要想说人“气色好”。“You look fine!”当然不错,可如果你说“ You’re in the pink! ”就好得多了,实际上,在英语口语中,表示颜色的词用起来非常形象生动。 学习一些日常对话中的活句式是一把必备的钥匙。
四、要让学生学会判断交际时哪些语言形式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
我们常会给对方提建议,提建议的目的是让别人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建议取决于与对方关系和建议的可行性,但是要避免使用带有命令口气的词语和方式。1、在句尾加please,而不是在句首加please。当please用在句首的时候,语气听起来就比较强,听起来像命令。比如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会说“请在周一前给我回复;2、说话要以肯定他人、赞同他人为前提,让自己显得谦卑。说完之后,还要附带一句“Thank you”或“Thanks”。其实,这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是来自古老的中国。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语言体现思维方式,了解“中式英语”的句式和篇章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渊源,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在学习英语时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 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从思维入手,到阅读、语法、遣词造句、实际运用等诸多方面学习掌握中国英语,克服、避免中式英语,培养起真正的英语思维能力,以英语的思维模式学习英语,从而掌握英语语言的内在规律,提高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更准确。(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濠江职教中心(礐光职业技术学校))
一、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中国英语是一种英语变体,从19世纪初开始,中国人就接触和使用英语, 大量的汉语借词(Chinese Borrowings)进入英语,并且成为规范英语的一部分。中国英语表达了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的特有事物,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自然、风土人情等,比较准确贴切,对丰富英语内涵、介绍中国文化等有着积极作用。中国英语不受母语干扰,它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生成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只有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想下它才会出现。因此,“中国英语”是积极的语言变体,具有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中国英语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标准英语的渗透和发展,它的出现丰富了英语的内涵。
中国英语的构成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一)通过借译或语义再生的手段生成的,虽然在标准英语中没有出现过,但英语国家人士还是能从字面的表述中大体明白其所含之意。1.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儒家思想(Confucianism)、文化大革命 (Cultural Revolution)、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等;2.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的政策、construct clean politics廉政建设、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fairly comfortable standard of living小康水平等;3.其他:语义再生,在翻译形象化语言时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这不但使外国人深感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犹如饱餐一顿异国佳肴,而且丰富了英语表达方式。中国英语中有一部分词汇、短语、句子是从汉语意思译成英语后而生成的英语意思;(二)音译:中国英语中有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话或粤、闽地区的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这类通过普通话或粤、闽地区的发音直接转化而成,且附有必要注解的,能够让英语国家人士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也填补了英语语言表达中的空白。
二、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形成的。由于中西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以及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在英语日常交际和写作中,经常发生硬搬汉语句法和词汇套用于英语的现象,西方人把我国这种不合规范的英语称之为Chinglish,即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有别于比较准确表达中国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是一种不中不西的畸形语言现象,它生硬混淆不同的语言体系,使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甚至产生歧义,在中外语言交流中有很大的消极作用,而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一)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1、英语使用者对原文缺乏透彻的理解,不能根据上下文把握 词义,只顾字面上的对应,致使译文完全不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2、英汉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3、不熟悉英语民族的心理习惯和社会文化的特点。
(二)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1、搭配不当: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的搭配不当的问题;2、过多使用修饰词:汉语中经常使用很强的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用形容词修饰名词,欲加重语气。而译成英语时需要斟酌,不能逐字照译;3、语气生硬: 礼貌是处理人际关系时人所共知的准则。语气委婉的表达,是达到礼貌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用词不当,语气生硬也是引起社会语用失效的因素之一。
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适当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要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合上下文的词,使思想连贯、内容完整。最好使用教材提供或自己熟悉的句型,不要生编硬造,可以平时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型。如:在西方,医生看到病人常问“How do you feel?” “What's the matter?”看到病人脸色不好,会说“You look pale.”或问“Do you sleep well?”而不說“How are you?”(你好吗?)那是西方人见面时相互寒暄的用法,并不是真的询问别人的身体状况。要想说人“气色好”。“You look fine!”当然不错,可如果你说“ You’re in the pink! ”就好得多了,实际上,在英语口语中,表示颜色的词用起来非常形象生动。 学习一些日常对话中的活句式是一把必备的钥匙。
四、要让学生学会判断交际时哪些语言形式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
我们常会给对方提建议,提建议的目的是让别人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建议取决于与对方关系和建议的可行性,但是要避免使用带有命令口气的词语和方式。1、在句尾加please,而不是在句首加please。当please用在句首的时候,语气听起来就比较强,听起来像命令。比如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会说“请在周一前给我回复;2、说话要以肯定他人、赞同他人为前提,让自己显得谦卑。说完之后,还要附带一句“Thank you”或“Thanks”。其实,这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是来自古老的中国。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语言体现思维方式,了解“中式英语”的句式和篇章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渊源,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在学习英语时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 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从思维入手,到阅读、语法、遣词造句、实际运用等诸多方面学习掌握中国英语,克服、避免中式英语,培养起真正的英语思维能力,以英语的思维模式学习英语,从而掌握英语语言的内在规律,提高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更准确。(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濠江职教中心(礐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