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 教学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其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优化,因为思维的优化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思维训练。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2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6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12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80个零件。这时把6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通过多种渠道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因而数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呢?本人认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客观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概括性的理论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等多种渠道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
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我们知道解决一道数学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看学生选择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对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准确程度是不一樣的。如何做到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结果的准确的程度呢?这就是求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深思维的广阔性。对于一个数学问题不单单是着眼于它的局部特征,而应该着眼于它的整体结构,要通过全面的、深刻的考察、多方向、多角度地在问题所涉及的广阔范围内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解题策略的灵活性和合理性,从而达到理想效果。例:算出34+89+66+11=?通常的情况下,学生都是按照小学数学的运算法则直接进行运算,得出结果,而为了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性,还不得不花一些时间来检验运算结果。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难度。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这道题的整体结构,就不难发现89+11和34+66的结果都是100,根据数学运算中的交换律法则,这道题就可以等换为:(34+66)+(89+11)=100+100=200.这种广阔性的解题思维不仅缩短了解题的时间,而且还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达到理想的解题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灵活的思维性是指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使学生思维不拘于某一模式,而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认真思考问题,以利于问题的解决,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贯穿其中,不断探索、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2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6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12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80个零件。这时把6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通过多种渠道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因而数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呢?本人认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客观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概括性的理论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等多种渠道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
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我们知道解决一道数学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看学生选择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对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准确程度是不一樣的。如何做到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结果的准确的程度呢?这就是求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深思维的广阔性。对于一个数学问题不单单是着眼于它的局部特征,而应该着眼于它的整体结构,要通过全面的、深刻的考察、多方向、多角度地在问题所涉及的广阔范围内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解题策略的灵活性和合理性,从而达到理想效果。例:算出34+89+66+11=?通常的情况下,学生都是按照小学数学的运算法则直接进行运算,得出结果,而为了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性,还不得不花一些时间来检验运算结果。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难度。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这道题的整体结构,就不难发现89+11和34+66的结果都是100,根据数学运算中的交换律法则,这道题就可以等换为:(34+66)+(89+11)=100+100=200.这种广阔性的解题思维不仅缩短了解题的时间,而且还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达到理想的解题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灵活的思维性是指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使学生思维不拘于某一模式,而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认真思考问题,以利于问题的解决,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贯穿其中,不断探索、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