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规划建设日益成为城镇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农村的居住空间组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荆州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荆州地区农村居住空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最后结合人性化规划设计模式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湖北地区农村居住空间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如何营造一个人性化的农村居住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农村居住空间人性化荆州地区
一 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如果能结合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和生态环保理念营造一个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可以加强农村邻里间的人际交往,促使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给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坚实的社会基础,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推进。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建设理论还未成体系,对农村居住空间的规划也只是从乡村聚落和市政工程的角度研究。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人性化空间缺失,因此如何营造一个人性化的农村居住空间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 湖北地区新农村居住空间的现状
2.1 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概况
为了对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规划设计,湖北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研了各类区域发展的变化规律和发展特点,从八十年代开始荆州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发展就一直在突飞猛进,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面貌明显的变化。
自2008年4月设立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在—年的时间里,试验区城乡规划与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农村事业上建设上的取得的重大迈步和成效。
自2008年4月设立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在—年的时间里,试验区城乡规划与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农村事业上建设上的取得的重大迈步和成效。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其中以荆州地区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最为突出。主要包括荆州市下辖的洪湖市、监利县和仙桃市共14个乡镇区办、407个村,区内共有19.78万户、75.4万人,试验区集革命老区、水网湖区、粮食主产区于一身,也是优质水稻、水产、畜禽板块集中生产基地。通过对新农村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使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农村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例如试验区大力推进以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为主要内容的“一建三改”,使农村居住生活设施与生活条件提高不少。
从图2,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农村规划以后人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
2.2 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础设施建设滞后。
首先,荆州地区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其次,我国目前农村的饮水、排污以及生活燃料的合理使用是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2.2 空间尺度和功能布置问题。
农村居住空间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起居室,厅堂、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间,杂物间等。对于农村住房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根据具体的功能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充分利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做到设计师为所用,在室内外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一定姿态下的肌肉、骨豁结构来选择、设计,从而调整的体力损耗,减少肌肉的疲劳。目前的农村住宅设计中还没用真正做到这一设计理念,目前的新农村住宅基本上还处于批量化设计的模式,没有形成地域特色,农村特色以及文化特色。
2.2.3 户外空间的环境问题
户外环境是农村住宅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域比较开阔,每家每户的住宅面积也会更开阔,另外农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户外活动,那么农村住宅对于户外环境的要求不可忽视。调查中发现,荆州地区市政府以及各成乡政府对于新农村住宅都是十分重视,居民本身对住宅本身很重视,经济投入也很大,但通病是忽视户外空间环境的营造,大部分住宅还是独户独栋,没用形成院落式结构,也不注重对住宅的绿化,道路的设计规划。
2.2.4 生态环保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部分的新农村建设都忽视了对房屋生态环保设计,没有考虑到如何用设计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必须将人性化规划设计思考一直贯穿于方案的始终,努力将荆州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打造成为富有人性化空间的生态新村。
三 人性化规划思想的原则
人性化规划思想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适用性,即使设计更加符合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使用要求要满足人们在生活环境中最根本的生理需要,又要满足人们,也要用优美的环境来满足人情感文化层次的期望和舒适感,这是居住空间环境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经济性,从现实条件出发,有效地利用财力和物力,实现价值最大化。用最少的材料,最简单的工艺规划处最好的居住空间,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3)针对性,在规划设计过程要注重对服务人群的分析研究,首先应考虑居住空间的地域特征和服务人群,根据居住空间的性质,类别等级来确定。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共性和个体的差异程度,要体现出对不同人群的细微关怀。
(4)方便性,配套设施配的选址更便于人的使用,即在一定的服务半径以内。人性化村落的营造必须考虑农村人口特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必须考虑农村人口的生活特点,做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营造村庄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四对于荆州地区新农村建设人性化规划的措施 首先,村庄规划科学地指导了村庄居住空间组织结构,是村庄居住空间物质框架搭建的设计者,一个好的村庄规划是村庄的居住空间组织优化的第一步。再次,村庄规划也是村民参与到村庄居住空间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对村庄现状调研、居民访谈等可以了解村民的居住需求,针对性的优化村庄居住空间。
4.1 面域空间优化
①就荆州地区村庄来说,在居住空间组织设计的过程中,第一要把握好村庄居住空间的整体设计,要能够形成特有的村庄特色,避免千村一律的现象,并同时在此基础上协调好村庄整体的建筑风貌。
②更加重视村庄整体结构的合理设计,不同类型的村庄采用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并目协调好居住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的关系。第一,村庄规划作为村庄居住空间组织优化与物质框架搭建的先决条件,应力求做到合理规划,系统规划与重点规划。第二,可以让村民参与到村庄居住空间建设与设计的过程中去,通过对村庄现状调研、居民访谈等可以了解作为村庄主体的村民居住需求,更加有针对性的优化村庄居住空间。
4.2 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人性化供应
积极为农民引进先进的住宅建设技术,努力开阔农民的眼界,提供更多更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生活设备等,比如说自挖井建设技术的广泛推广、住宅废气废水的处理设备、沼气池等^性化的设施设备。
4.8 新农村院落空间的优化
4.3.1 房屋的空间尺寸及功能
作者认为,村庄的详细规划应该秉承当地的地域环境、人文风情、自然风貌,必须保持生态村落空间尺度的原有状态,因地制宜地建设人性化村落。村庄居住环境既要落脚于原有的乡土风情,又要让作为村庄主体的村民享受到和城里人同等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福利。根据村民的生活特征来看,以务农或从事家庭生产作业为主的农户,对庭院、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独立性要求较高,因此采用独立庭院或者别墅的方式进行规划。村宅布局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本地村民的生活习俗,采光条件好,庭院可设前后院,使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院落的部分功能得以保留。二层楼则主要采取前后院形式,坡屋顶和大阳台,户型主要要以8.1米的小开间为主。新建建筑可以参考长丰村现有房屋的建筑风格、建筑体量、色彩以及建筑组合形式,使其与整体环境相融洽协调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其中配套附属建筑要求统一化规范化,避免乱搭乱建;同时,为避免空间形态的呆板,规划中利用了绿化开敞空间,达到了较好的空间效果。并同时沟通了沿路水系,采用本土植被绿化来对村庄进行美化,营造了“良田间翻碧波荡漾,房屋外青水环绕”的自然风光为主的村庄特征,为长丰村村民营造了人性化的村落空间尺度。
4.3.2 院落户外空间功能的优化
设计师考虑更多应该是大众的行为需求和生活追求,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生活、娱乐、休憩的户外休闲场所。因此研究人与环境、人的行为习惯及场所之间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全面系统的进行环境行为与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具有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户外休闲空间环境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与心理需要,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娱乐环境。其中主要为广场、绿化、院落等类型,须给人一种想逗留、想活动与交往的心理感受。
4.4 新农村住宅的可持续人性化发展
在能源利用方面,考虑到农作物、家畜家禽圈栏和生态厕所,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沼气、太阳能、秸秆制气等洁净能源,逐步提升农村用能结构。在空间环境方面,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种植合适的植物,从改善单户农宅庭院周围小环境入手,逐步的可扩大到整个村落从而改善整个人居环境、营造出愉悦人的空间环境。在给水排水方面,建立以屋顶和庭院为主的雨水收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
五 结论
新农村规划建设任重而道远,历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科学统筹地设计村庄规划,提升村民参与力度,制定出村庄的环境人文建设和人性化的指导性目录,加快落实推进建设新农村,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沛林.《新时期中国村镇人居环境建设的理性思考》[J].衡阳师专学报.19994:69-74.
[2]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6
[3]陈志文,李惠娟.《中国江南农村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1:15-19
[4]龙宏.传统住居空间——“院落空间”探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3:10-13
[5]马先荣.人性化理念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7期
[6]欧潮海.论人体工程学与当代室内设计的关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25-26
[7]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7.3:1-224
关键词:新农村居住空间人性化荆州地区
一 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如果能结合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和生态环保理念营造一个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可以加强农村邻里间的人际交往,促使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给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坚实的社会基础,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推进。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建设理论还未成体系,对农村居住空间的规划也只是从乡村聚落和市政工程的角度研究。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人性化空间缺失,因此如何营造一个人性化的农村居住空间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 湖北地区新农村居住空间的现状
2.1 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概况
为了对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规划设计,湖北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研了各类区域发展的变化规律和发展特点,从八十年代开始荆州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发展就一直在突飞猛进,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面貌明显的变化。
自2008年4月设立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在—年的时间里,试验区城乡规划与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农村事业上建设上的取得的重大迈步和成效。
自2008年4月设立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在—年的时间里,试验区城乡规划与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农村事业上建设上的取得的重大迈步和成效。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其中以荆州地区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最为突出。主要包括荆州市下辖的洪湖市、监利县和仙桃市共14个乡镇区办、407个村,区内共有19.78万户、75.4万人,试验区集革命老区、水网湖区、粮食主产区于一身,也是优质水稻、水产、畜禽板块集中生产基地。通过对新农村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使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农村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例如试验区大力推进以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为主要内容的“一建三改”,使农村居住生活设施与生活条件提高不少。
从图2,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农村规划以后人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
2.2 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础设施建设滞后。
首先,荆州地区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其次,我国目前农村的饮水、排污以及生活燃料的合理使用是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2.2 空间尺度和功能布置问题。
农村居住空间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起居室,厅堂、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间,杂物间等。对于农村住房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根据具体的功能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充分利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做到设计师为所用,在室内外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一定姿态下的肌肉、骨豁结构来选择、设计,从而调整的体力损耗,减少肌肉的疲劳。目前的农村住宅设计中还没用真正做到这一设计理念,目前的新农村住宅基本上还处于批量化设计的模式,没有形成地域特色,农村特色以及文化特色。
2.2.3 户外空间的环境问题
户外环境是农村住宅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域比较开阔,每家每户的住宅面积也会更开阔,另外农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户外活动,那么农村住宅对于户外环境的要求不可忽视。调查中发现,荆州地区市政府以及各成乡政府对于新农村住宅都是十分重视,居民本身对住宅本身很重视,经济投入也很大,但通病是忽视户外空间环境的营造,大部分住宅还是独户独栋,没用形成院落式结构,也不注重对住宅的绿化,道路的设计规划。
2.2.4 生态环保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部分的新农村建设都忽视了对房屋生态环保设计,没有考虑到如何用设计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必须将人性化规划设计思考一直贯穿于方案的始终,努力将荆州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打造成为富有人性化空间的生态新村。
三 人性化规划思想的原则
人性化规划思想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适用性,即使设计更加符合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使用要求要满足人们在生活环境中最根本的生理需要,又要满足人们,也要用优美的环境来满足人情感文化层次的期望和舒适感,这是居住空间环境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经济性,从现实条件出发,有效地利用财力和物力,实现价值最大化。用最少的材料,最简单的工艺规划处最好的居住空间,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3)针对性,在规划设计过程要注重对服务人群的分析研究,首先应考虑居住空间的地域特征和服务人群,根据居住空间的性质,类别等级来确定。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共性和个体的差异程度,要体现出对不同人群的细微关怀。
(4)方便性,配套设施配的选址更便于人的使用,即在一定的服务半径以内。人性化村落的营造必须考虑农村人口特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必须考虑农村人口的生活特点,做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营造村庄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四对于荆州地区新农村建设人性化规划的措施 首先,村庄规划科学地指导了村庄居住空间组织结构,是村庄居住空间物质框架搭建的设计者,一个好的村庄规划是村庄的居住空间组织优化的第一步。再次,村庄规划也是村民参与到村庄居住空间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对村庄现状调研、居民访谈等可以了解村民的居住需求,针对性的优化村庄居住空间。
4.1 面域空间优化
①就荆州地区村庄来说,在居住空间组织设计的过程中,第一要把握好村庄居住空间的整体设计,要能够形成特有的村庄特色,避免千村一律的现象,并同时在此基础上协调好村庄整体的建筑风貌。
②更加重视村庄整体结构的合理设计,不同类型的村庄采用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并目协调好居住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的关系。第一,村庄规划作为村庄居住空间组织优化与物质框架搭建的先决条件,应力求做到合理规划,系统规划与重点规划。第二,可以让村民参与到村庄居住空间建设与设计的过程中去,通过对村庄现状调研、居民访谈等可以了解作为村庄主体的村民居住需求,更加有针对性的优化村庄居住空间。
4.2 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人性化供应
积极为农民引进先进的住宅建设技术,努力开阔农民的眼界,提供更多更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生活设备等,比如说自挖井建设技术的广泛推广、住宅废气废水的处理设备、沼气池等^性化的设施设备。
4.8 新农村院落空间的优化
4.3.1 房屋的空间尺寸及功能
作者认为,村庄的详细规划应该秉承当地的地域环境、人文风情、自然风貌,必须保持生态村落空间尺度的原有状态,因地制宜地建设人性化村落。村庄居住环境既要落脚于原有的乡土风情,又要让作为村庄主体的村民享受到和城里人同等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福利。根据村民的生活特征来看,以务农或从事家庭生产作业为主的农户,对庭院、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独立性要求较高,因此采用独立庭院或者别墅的方式进行规划。村宅布局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本地村民的生活习俗,采光条件好,庭院可设前后院,使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院落的部分功能得以保留。二层楼则主要采取前后院形式,坡屋顶和大阳台,户型主要要以8.1米的小开间为主。新建建筑可以参考长丰村现有房屋的建筑风格、建筑体量、色彩以及建筑组合形式,使其与整体环境相融洽协调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其中配套附属建筑要求统一化规范化,避免乱搭乱建;同时,为避免空间形态的呆板,规划中利用了绿化开敞空间,达到了较好的空间效果。并同时沟通了沿路水系,采用本土植被绿化来对村庄进行美化,营造了“良田间翻碧波荡漾,房屋外青水环绕”的自然风光为主的村庄特征,为长丰村村民营造了人性化的村落空间尺度。
4.3.2 院落户外空间功能的优化
设计师考虑更多应该是大众的行为需求和生活追求,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生活、娱乐、休憩的户外休闲场所。因此研究人与环境、人的行为习惯及场所之间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全面系统的进行环境行为与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具有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户外休闲空间环境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与心理需要,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娱乐环境。其中主要为广场、绿化、院落等类型,须给人一种想逗留、想活动与交往的心理感受。
4.4 新农村住宅的可持续人性化发展
在能源利用方面,考虑到农作物、家畜家禽圈栏和生态厕所,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沼气、太阳能、秸秆制气等洁净能源,逐步提升农村用能结构。在空间环境方面,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种植合适的植物,从改善单户农宅庭院周围小环境入手,逐步的可扩大到整个村落从而改善整个人居环境、营造出愉悦人的空间环境。在给水排水方面,建立以屋顶和庭院为主的雨水收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
五 结论
新农村规划建设任重而道远,历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科学统筹地设计村庄规划,提升村民参与力度,制定出村庄的环境人文建设和人性化的指导性目录,加快落实推进建设新农村,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沛林.《新时期中国村镇人居环境建设的理性思考》[J].衡阳师专学报.19994:69-74.
[2]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6
[3]陈志文,李惠娟.《中国江南农村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1:15-19
[4]龙宏.传统住居空间——“院落空间”探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3:10-13
[5]马先荣.人性化理念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7期
[6]欧潮海.论人体工程学与当代室内设计的关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25-26
[7]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7.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