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幼儿教师怎样教育才能让每位孩子都得到最佳的发展?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最为需要的就是一爱与责任。只有我们以爱、责任为教育的基础,保持年轻、愉快的心态,真诚、宽容的心去探索了解,欣赏肯定的眼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最佳的发展。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允许孩子犯错误
在教学中我经常遇到一些聪明懂事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我们幼儿园中就有几个聪明调皮的捣蛋鬼,平时他们一脸笑眯眯,在感兴趣的事前却一脸专注;有时很可爱,有时很调皮,有时还很捣蛋……如果批评他们,他们就会乖得一声不吭或是忙着道歉,保证下次不敢了。但是没过多久又原形毕露了,甚至还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们的状。面对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处理?是冲着他们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们?是甩在一边冷冻他们?还是视而不见?当务之急不只是“熄灭”、停止这场闹剧,而是利用这个机会教导孩子一些技巧、知识或是培养某种气质。批评、挨骂、视而不见都不见得得到理想的效果,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以欣赏、肯定的眼光去处理此事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几个小捣蛋不仅改进了自己搞恶作剧、搞破坏、多动的毛病,有时还能去主动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认真及时发现孩子的困惑和疑难,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懂得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璞玉。在他们犯错误时,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加上用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放大镜观看孩子的优点,用缩小镜查看孩子的缺点,关注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个性,用宽容的心对待孩子,教学不是间歇性的“灭火”,教师也不是“灭火器”。
二、允许孩子展个性
现在家庭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大人们都围绕着孩子一人转,事事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主,因此孩子也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作为幼儿教师的我,该如何教育呢?是否要将孩子们的个性磨灭,成为我们心中的“小乖乖”?其实,“允许孩子展现个性”也是热爱孩子的一种教育形式,从而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小医院”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好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仇××小姐,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好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仇××小姐,近来您的脸色不是很好,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让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吧”。“医生”几乎用乞求的语气和眼光来邀请我,于是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一场病人(注:执笔者)与医生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医生:“最近你自己感觉身体怎么样?”
病人:“还好,只是有时感觉有点累。”
医生:“请你把衣服掀起来,我给你听一下。”
病人:我很配合地解开了一层外衣。
教师尊重幼儿的言行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当小男孩凯凯直呼教师其名,想给她检查身体时,教师却是笑眯眯地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并且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始终是游戏的主角,教师只是参与者,并且还是一个隐性引导者。在对答过程中,教师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无知人”:“装得很随便”、“索性装糊涂到底”,这种看似不导的引导方式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像模像样把听诊器放到我的胸前”、“越发得意”,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允许孩子受挫折
人的漫长一生,不可能处处鲜花掌声、事事顺心得手。爱孩子不等于宠爱孩子、溺爱孩子。我们是要关心孩子的思想、行为、生活和身体状况,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地溺爱和纵容,宁可让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自己,而不要让孩子在懂事后责怪自己。
我班有个小孩,他深受家长的宠爱,连走路和吃饭都需要家长帮忙解决,所以比较难以教育。我就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在孩子的生活习惯上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接受了我的意见。有一天放学,此小孩在走廊上轻轻摔了一跤,家长想马上去扶。我用眼神告诉家长,此时万万不可以去扶。欣喜的是,小孩自己起来啦!
通过这一事例,我们都知道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不能让孩子成为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同时让他们了解人生要经历很多挫折,从而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今后发生的种种挫折困难。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些必要的受挫机会和条件。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 杨博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最为需要的就是一爱与责任。只有我们以爱、责任为教育的基础,保持年轻、愉快的心态,真诚、宽容的心去探索了解,欣赏肯定的眼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最佳的发展。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允许孩子犯错误
在教学中我经常遇到一些聪明懂事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我们幼儿园中就有几个聪明调皮的捣蛋鬼,平时他们一脸笑眯眯,在感兴趣的事前却一脸专注;有时很可爱,有时很调皮,有时还很捣蛋……如果批评他们,他们就会乖得一声不吭或是忙着道歉,保证下次不敢了。但是没过多久又原形毕露了,甚至还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们的状。面对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处理?是冲着他们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们?是甩在一边冷冻他们?还是视而不见?当务之急不只是“熄灭”、停止这场闹剧,而是利用这个机会教导孩子一些技巧、知识或是培养某种气质。批评、挨骂、视而不见都不见得得到理想的效果,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以欣赏、肯定的眼光去处理此事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几个小捣蛋不仅改进了自己搞恶作剧、搞破坏、多动的毛病,有时还能去主动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认真及时发现孩子的困惑和疑难,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懂得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璞玉。在他们犯错误时,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加上用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放大镜观看孩子的优点,用缩小镜查看孩子的缺点,关注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个性,用宽容的心对待孩子,教学不是间歇性的“灭火”,教师也不是“灭火器”。
二、允许孩子展个性
现在家庭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大人们都围绕着孩子一人转,事事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主,因此孩子也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作为幼儿教师的我,该如何教育呢?是否要将孩子们的个性磨灭,成为我们心中的“小乖乖”?其实,“允许孩子展现个性”也是热爱孩子的一种教育形式,从而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小医院”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好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仇××小姐,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好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仇××小姐,近来您的脸色不是很好,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让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吧”。“医生”几乎用乞求的语气和眼光来邀请我,于是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一场病人(注:执笔者)与医生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医生:“最近你自己感觉身体怎么样?”
病人:“还好,只是有时感觉有点累。”
医生:“请你把衣服掀起来,我给你听一下。”
病人:我很配合地解开了一层外衣。
教师尊重幼儿的言行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当小男孩凯凯直呼教师其名,想给她检查身体时,教师却是笑眯眯地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并且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始终是游戏的主角,教师只是参与者,并且还是一个隐性引导者。在对答过程中,教师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无知人”:“装得很随便”、“索性装糊涂到底”,这种看似不导的引导方式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像模像样把听诊器放到我的胸前”、“越发得意”,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允许孩子受挫折
人的漫长一生,不可能处处鲜花掌声、事事顺心得手。爱孩子不等于宠爱孩子、溺爱孩子。我们是要关心孩子的思想、行为、生活和身体状况,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地溺爱和纵容,宁可让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自己,而不要让孩子在懂事后责怪自己。
我班有个小孩,他深受家长的宠爱,连走路和吃饭都需要家长帮忙解决,所以比较难以教育。我就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在孩子的生活习惯上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接受了我的意见。有一天放学,此小孩在走廊上轻轻摔了一跤,家长想马上去扶。我用眼神告诉家长,此时万万不可以去扶。欣喜的是,小孩自己起来啦!
通过这一事例,我们都知道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不能让孩子成为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同时让他们了解人生要经历很多挫折,从而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今后发生的种种挫折困难。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些必要的受挫机会和条件。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