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1+1”语文课堂有效阅读的研究》 XDKT3171。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88-0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中小学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其实质是“学会阅读”。“1+1”语文课堂有效阅读要求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手段、技巧,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收获审美体验和习作方法,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一、追问式——让阅读更有方向
教学片断一: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时,帮助学生理解“号啕大哭”。教师采用追问的形式,什么是“号啕大哭”?什么情况下会“号啕大哭”?文中讲谁“号啕大哭?”他为什么号啕大哭?在连续追问下,学生满怀同情心很快进入阅读状态,“号啕大哭”一词将全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很快入境,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使阅读更有方向性。
二、品析式——让阅读更有意义
教学片断二: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一文,“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思,深入理解老汉形象如山。不说话的老汉与乱哄哄的村民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生:一座威严的山。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山。一座高大的山。一座靠山。
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
生:看到一位(威严、冷静、镇定自若)的老汉。
在读的基础上,抓关键句子,学生能够文入己心,情融文本,走进老汉内心世界,老汉的形象丰满,学生的语言丰富,情感自然流淌,阅读效果润物细无声植根于学生心田。
三、迁移式——让阅读更有价值
教学片断三: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一文,“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师:什么是“雪中送炭”?
生: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
师: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把词语送到课文中指什么?
生:在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之时,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
师:学生结合语境理解。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雪中送炭”?
生:在别人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就是雪中送炭。
生:抗洪救灾时,武警、消防员等不顾一切地救人,就是雪中送炭。
生:我們班石佳同学骨折了,我们小组同学轮流下午到他家给他补课,这就是雪中送炭。
师:学以致用。生活中的“雪中送炭”是最美的风景。
阅读收获,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经历,是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项练习,也是不断成长、学习做人的一段过程。因此对学生来说是读文做人。正如杨绛曾说过:“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聚焦核心词语,实现阅读教学的最大化。
四、补白式——让阅读更有生命
教学片断四: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一文,“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师有声有色地描绘,激起学生再阅读的激情,恰如其分的补白训练,拓展阅读视野,广泛积累微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校园里大哥哥大姐姐雨中遮挡的雨伞;美是秋天落叶飘飞,同学捡拾树叶的情景。……
萨特说:“阅读是学生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补白是阅读教学最具生命力的源泉活水,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最美好的追求。加强“补白”训练,使师生这两种生命体通过文本得到交流与互动,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学生心中时刻涌动着生命的力量。
五、延伸式——让阅读更有色彩
“1+1”语文课堂有效阅读就是立足文本,有效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使学生真正具备独立、自主的阅读技能,加强课堂阅读的训练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的补充必不可少。“1+1”语文课堂正是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第一个文本“1”,选择第2个“1”,可选同一体裁、思想情感、写作方法相类似的文章,丰富学生阅读量。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一文,教师补充阅读文章《苏珊的帽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将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使“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阅读是润泽心灵的一大途径,好的阅读往往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教师的鼓励、欣赏,方法的引领,这一份影响真正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學生心灵中,促进学生精神成长,那么阅读才是有效的。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88-0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中小学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其实质是“学会阅读”。“1+1”语文课堂有效阅读要求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手段、技巧,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收获审美体验和习作方法,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一、追问式——让阅读更有方向
教学片断一: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时,帮助学生理解“号啕大哭”。教师采用追问的形式,什么是“号啕大哭”?什么情况下会“号啕大哭”?文中讲谁“号啕大哭?”他为什么号啕大哭?在连续追问下,学生满怀同情心很快进入阅读状态,“号啕大哭”一词将全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很快入境,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使阅读更有方向性。
二、品析式——让阅读更有意义
教学片断二: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一文,“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思,深入理解老汉形象如山。不说话的老汉与乱哄哄的村民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生:一座威严的山。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山。一座高大的山。一座靠山。
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
生:看到一位(威严、冷静、镇定自若)的老汉。
在读的基础上,抓关键句子,学生能够文入己心,情融文本,走进老汉内心世界,老汉的形象丰满,学生的语言丰富,情感自然流淌,阅读效果润物细无声植根于学生心田。
三、迁移式——让阅读更有价值
教学片断三: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一文,“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师:什么是“雪中送炭”?
生: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
师: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把词语送到课文中指什么?
生:在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之时,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
师:学生结合语境理解。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雪中送炭”?
生:在别人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就是雪中送炭。
生:抗洪救灾时,武警、消防员等不顾一切地救人,就是雪中送炭。
生:我們班石佳同学骨折了,我们小组同学轮流下午到他家给他补课,这就是雪中送炭。
师:学以致用。生活中的“雪中送炭”是最美的风景。
阅读收获,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经历,是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项练习,也是不断成长、学习做人的一段过程。因此对学生来说是读文做人。正如杨绛曾说过:“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聚焦核心词语,实现阅读教学的最大化。
四、补白式——让阅读更有生命
教学片断四: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一文,“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师有声有色地描绘,激起学生再阅读的激情,恰如其分的补白训练,拓展阅读视野,广泛积累微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校园里大哥哥大姐姐雨中遮挡的雨伞;美是秋天落叶飘飞,同学捡拾树叶的情景。……
萨特说:“阅读是学生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补白是阅读教学最具生命力的源泉活水,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最美好的追求。加强“补白”训练,使师生这两种生命体通过文本得到交流与互动,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学生心中时刻涌动着生命的力量。
五、延伸式——让阅读更有色彩
“1+1”语文课堂有效阅读就是立足文本,有效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使学生真正具备独立、自主的阅读技能,加强课堂阅读的训练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的补充必不可少。“1+1”语文课堂正是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第一个文本“1”,选择第2个“1”,可选同一体裁、思想情感、写作方法相类似的文章,丰富学生阅读量。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一文,教师补充阅读文章《苏珊的帽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将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使“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阅读是润泽心灵的一大途径,好的阅读往往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教师的鼓励、欣赏,方法的引领,这一份影响真正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學生心灵中,促进学生精神成长,那么阅读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