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与教师控制的困惑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
  最近遇到让我很困惑的一件事。
  事情是这样的。园内评优课,J老师设计组织了大班节奏活动“玛丽波尔卡”,其中有幼儿自主探索为乐曲配相应打击乐器的环节。第一次试上课后,她对我说:“配乐器时有断顿的那几个乐句预设配圆舞板,可是小朋友觉得配小铃、铃鼓都可以,又不能否定他们的想法,我怎么把他们引导过来呢?”又说:“我怎么觉得我们的探索都是假探索,弄到最后还是得听老师的。”
  对此,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们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始终是个需要高控制的高结构教育活动。
  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低结构活动和高结构活动两种。前者以游戏为主、后者以教学为主。前者的教育价值在于顺应幼儿自然的发展,后者的教育价值在于将幼儿纳入社会所要求的轨道。前者主要是幼儿自发自主的,后者主要是教材、教师预设的。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高结构活动。它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强调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我们大多数教师都会感觉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所谓的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等等要求很难实施,大多数都是做做样子而已,幼儿实际上还是得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只是尽量牵得巧妙不强迫罢了。例如,J老师后来预先组织班内幼儿熟悉了三种乐器,引导幼儿发现了圆舞板、小铃、铃鼓固有的音色特点,正式上课那天,孩子们配乐器就很顺利。又如,试上课时,J老师发现铃鼓组的幼儿要是控制不好,在不该发出声音时发出声音,就会使整个配器效果十分混乱。正式上课时,她把班内控制力较好的幼儿安排在铃鼓组,控制力最差的几个安排在圆舞板组,使集体合奏获得了圆满的效果。
  按照目前流行的先进理念,这样的高控制并不可取。因为先进理念强调关注幼儿的需要,顺应幼儿的发展。然而如果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真的让幼儿主动探索自主选择,顾及每个幼儿的需要,那么就会如朱家雄老师所说的,“教学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就越大,教学活动目标的游离度就越高,活动内容的可变性就越大,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把握就越困难”。以“玛丽波尔卡”为例,如果不事先暗示幼儿各种乐器固有音色的特性,幼儿很可能在配器时不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他们可能坚持把铃鼓配在有断顿的那段乐曲上。这样配未必就是错,因为只要击鼓的方法得当,铃鼓也可以表现出断顿,只是需要较高的控制技巧。如果这时教师顺应幼儿的观点配铃鼓,那么接下去的教学就不得不花时间让幼儿练习用铃鼓打出断顿的节奏,这不仅带来实施的难度,还影响到其他乐段配器的改变。又如,教师如果不是有意识地选择安排铃鼓组的幼儿,而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那么在53个幼儿这样大班容量的情况下,混乱的场面在所难免。如果教师让教学陷入一片混乱,那么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谈起?这难道就是顺应了儿童发展的教育了吗?
  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自主选择自主探索,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或者弱化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知识技能的习得。集体教学作为一个高结构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活动,教师的预设、控制不可避免。如果在设计实施时不恰当地使用适合于低结构教育活动的理念,就会导致许多教学活动不伦不类,既未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又未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导致J老师所谓的“假探索”“假选择”“假讨论”,导致“教师不敢去教幼儿了”或“会教的老师不会教了,不会教的老师更逍遥了”。我认为与其假探索不如不探索。教师在设计实施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活动的形式与教育理念是否一致,而不是弄虚作假,挂羊头卖狗肉,给高控制的活动套一个自主探索的帽子。
  不知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很想听听专家的分析。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幼儿园 邹丽莉
其他文献
兴趣是一个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当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对音乐表现出感知敏锐,记忆牢固,并能积极、愉快、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发展是逐步深化的。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等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阶段,乐趣是兴趣发展的过渡,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
一  夏始之走过万豪酒店华丽的大堂时,心中泛起一阵悲酸:丈夫从未带她住过五星级酒店。  以前经济拮据,两个人偶尔出去旅行,住的大多是经济型酒店。后来,丈夫向亲戚朋友借了十万块钱付了首付,他们在东五环买了第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每个月还银行房贷,不是个大数,也不算是个小数。再后来,有了儿子小豪,儿子一个人的开销快抵上每个月的银行房贷。自从买了按揭房、有了儿子,旅行对于夏始之和丈夫来说,更是一件奢侈的事。
沽上者,津地俗称也。  津沽一带,原为滩涂之地,退海之后,残留七十二沽,或谓七十二洼,土著民众傍洼而居,或耕或织,或商或渔,和睦相处,温饱即安。津人天性和善,吃苦耐劳,邻里和睦,市风肃正,果然人间福地也。  近代开埠以来,津沽一带领西风之先,工厂林立,高楼群起,更有精英人士聚集定居,不多时,天津已成为世界繁华大都市了。  繁华都市,八方民众杂处,水旱码头,人人辛勤奋斗,或兴或衰,或成或败,每日皆有
最近,我们到附近的家具厂收集了很多各种形状的木头,准备作为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材料。虽然我们做了初步的清洁卫生处理,但是这些淘来的木头局部还有些粗糙,需打磨光滑后方能投入游戏。谁来做打磨积木的准备工作?打磨积木活动有哪些教育价值?思考后,我们开展了“把积木变光滑”的科学活动。  游戏:按形状分类  考虑到孩子们近期对物品分类非常感兴趣,兼之为让孩子们先熟悉这些积木,我们利用游戏时间让孩子们按照形状将积
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幼儿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  要求: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孩子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订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  过去教师在实施课程的過程中,或是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仅把进餐作为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来
家长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为幼儿创设一个高质量的成长环境,增强积极因素的影响,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家长工作的第一原则应是幼儿利益至上,家长工作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应以保护幼儿的权益和身心健康为本,永远将幼儿的利益放在成人的视线范围之内,一切以不伤害幼儿的利益为前提。  在家长工作中,做到幼儿利益至上,就要努力避免不良因素对幼儿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当家园之间,甚至家长与家长之间发生冲突时,这一原则显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喜欢独自玩耍,注意力极容易分散,自我保护意识弱,情绪不稳定。本学期初,通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一部分小班幼儿适应较快,玩大型户外器材时,经常挑战“新玩法”,着实让老师们“胆战心惊”。而少部分幼儿仍有或轻或重的分离焦虑现象,个别根本无法正常参与游戏。在准备开展户外活动前,教师会抓住“短暂的安静时间”提一些简短要求,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但在活动中,有的幼儿会离开活动场地,玩旁边的
职业的特性决定我们这群幼师在工作中不离孩子左右。但能否看见、看懂孩子,却并不是每名幼儿教师都擅长的。我所理解的观察一定是基于爱,基于和孩子“在一起”。  和孩子们“在一起”绝不仅仅是指身体相邻,更多应该是从心底理解、接纳每个孩子的独特与不同,鼓励、支持他们的奇思妙想与无限创意,用等待与包容陪伴他们的成长!  只有建立了心与心的连接,才能真正和孩子们“在一起”,一起开心,一起伤心,一起游戏,一起挑战
下午四点。  日光。蝉扰。  茶几上,有一部手机。  她点开屏幕按下女医师的电话号码,感觉自己离死神只剩下几秒钟的距离。  窗外,是燥热的盛夏,光影穿过茂密的梧桐树叶,照耀在公寓二樓的窗户玻璃上,反射出灼目的光,蝉鸣不绝于耳,窗台上,有一株盛开的罂粟花。  她掐住自己的喉咙,爬向沙发,蝉鸣淹没了她的恐惧,她倒在了茶几下面,透过沙发底部的空隙,她看见那罐腌制橄榄突然滚动起来,咕噜噜滚到了客厅墙角的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我们开始正视幼儿的“学习问题”,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学会了转换视角看待儿童的学习,转变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变成以儿童为主体的“学”。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逐渐发现了不同幼儿都具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或快、或慢、或模仿、或创造,但是他们都在沿着自己的路线摸索着、前进着。所以我们坚信:幼儿能在生活、游戏中尝试自主学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