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最容易偏离人生轨道的阶段。他们需要关心,需要呵护,需要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的职责已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我们应该关怀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教师;学生;关怀
当代中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处于叛逆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于理解、信赖和赞许的情感需求十分强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前提,积极构建民主、关爱、和谐的教育环境,积极传递和践行尊重、关怀、发展的价值理念,使学生逐步成长[1]。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工作者,还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当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时,及时给以指导、调整和排解,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怎样做人,指引他们走上光明的大道。学生是不懂事的孩子,只要真心付出,肯定会有收获,我想一名教师的真正幸福应该就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和自己的充实与成长。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压力很大——作业堆积如山,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等等,重重地压在学生身上。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学生睡眠质量差、容易生病、沮丧低落等,在学习上也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焦虑不安等,而且现在的学生内心世界也越来越复杂,伴随而来的烦恼也就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理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们思考,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对学生的关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反映给家长。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家庭是孩子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常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科学教子,针对孩子不愿接受家庭教育的情况,给家长一些关于教育方法的建议,尽可能避免“粗暴式教育”和“溺爱式教育”的出现。
(2)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促使他们的发展。这样既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优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多花时间从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等,同时也能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更危险的状况出现。学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建议与教诲,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了解了学生,把不同层次的师爱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才会使爱发挥最大的作用,最终达到向成功迈进的步伐。千万不能以老师的威严对其施加压力,强行说教。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不仅搞不好师生关系更加增加其逆反心理。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厉俱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4)有计划的给学生安排作业任务,并给学生留下完成任务的足够时间。虽然多做题很重要,但重要的还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如果学生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的话,想要改正往往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努力,还不见得有效。如果作业太繁杂太多,也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如果學生学习不快乐,后续发展的潜力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布置作业应尽量精练,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对班级中的后进生决不能放弃,尽量为他们创造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引导他们拟定符合实际的近期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懂得学习上面的步骤与方法,这将受益于学生一生,学生的成绩上当然也会有良好的表现。
(5)教师自身应不断加强学习。学生成长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不能仅凭借当年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一直沿用。现在的许多学生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教师,教师也面临更多的知识的挑战。如果老师不能对当代学生的心理进行准确分析,不探索有创新的辅导方法,面对学生的种种问题也就会束手无策,学生也会因此而对教师的知识水平产生怀疑,而逐渐远离教师。
(6)教师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除了要教学生学知识,更要花大功夫教学生做人,做人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最好的教科书。教师引导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他们能否在实践中以自己的积极工作、辛勤劳动,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担负起属于他自己的责任,就在于他们的责任承担需要是不是已经通过教师的“潜移”真正达到了“默化”的效果[2]。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自己工作的成败。没有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虽然只是自己学生的百分之一,可却是其家长的百分之百,我们应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假如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一定会让她生活在充满温暖和阳光的世界里。
(7)全面看待学生,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学生记忆力强,而有的学生观察力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如果学生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我们也不应苛责,给学生造成过剩的压力。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出短板,进行专项训练。与学生一起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总结每一道题的得失。在探查原因的过程中,要态度和蔼,谨记不要发怒,引导学生找到改进的方法和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当教师真心真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爱得越深越切,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爱具有动力作用,推动着我们把智慧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不断改进工作,勇于创新,为教育事业献出整个身心。教育追求的不仅是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还包括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成绩与成长并不矛盾,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增加,也是生命的成长。我们以师爱为基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一名帮助学生成长的关怀者!
【关键词】教师;学生;关怀
当代中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处于叛逆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于理解、信赖和赞许的情感需求十分强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前提,积极构建民主、关爱、和谐的教育环境,积极传递和践行尊重、关怀、发展的价值理念,使学生逐步成长[1]。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工作者,还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当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时,及时给以指导、调整和排解,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怎样做人,指引他们走上光明的大道。学生是不懂事的孩子,只要真心付出,肯定会有收获,我想一名教师的真正幸福应该就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和自己的充实与成长。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压力很大——作业堆积如山,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等等,重重地压在学生身上。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学生睡眠质量差、容易生病、沮丧低落等,在学习上也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焦虑不安等,而且现在的学生内心世界也越来越复杂,伴随而来的烦恼也就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理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们思考,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对学生的关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反映给家长。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家庭是孩子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常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科学教子,针对孩子不愿接受家庭教育的情况,给家长一些关于教育方法的建议,尽可能避免“粗暴式教育”和“溺爱式教育”的出现。
(2)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促使他们的发展。这样既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优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多花时间从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等,同时也能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更危险的状况出现。学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建议与教诲,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了解了学生,把不同层次的师爱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才会使爱发挥最大的作用,最终达到向成功迈进的步伐。千万不能以老师的威严对其施加压力,强行说教。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不仅搞不好师生关系更加增加其逆反心理。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厉俱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4)有计划的给学生安排作业任务,并给学生留下完成任务的足够时间。虽然多做题很重要,但重要的还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如果学生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的话,想要改正往往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努力,还不见得有效。如果作业太繁杂太多,也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如果學生学习不快乐,后续发展的潜力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布置作业应尽量精练,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对班级中的后进生决不能放弃,尽量为他们创造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引导他们拟定符合实际的近期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懂得学习上面的步骤与方法,这将受益于学生一生,学生的成绩上当然也会有良好的表现。
(5)教师自身应不断加强学习。学生成长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不能仅凭借当年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一直沿用。现在的许多学生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教师,教师也面临更多的知识的挑战。如果老师不能对当代学生的心理进行准确分析,不探索有创新的辅导方法,面对学生的种种问题也就会束手无策,学生也会因此而对教师的知识水平产生怀疑,而逐渐远离教师。
(6)教师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除了要教学生学知识,更要花大功夫教学生做人,做人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最好的教科书。教师引导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他们能否在实践中以自己的积极工作、辛勤劳动,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担负起属于他自己的责任,就在于他们的责任承担需要是不是已经通过教师的“潜移”真正达到了“默化”的效果[2]。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自己工作的成败。没有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虽然只是自己学生的百分之一,可却是其家长的百分之百,我们应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假如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一定会让她生活在充满温暖和阳光的世界里。
(7)全面看待学生,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学生记忆力强,而有的学生观察力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如果学生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我们也不应苛责,给学生造成过剩的压力。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出短板,进行专项训练。与学生一起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总结每一道题的得失。在探查原因的过程中,要态度和蔼,谨记不要发怒,引导学生找到改进的方法和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当教师真心真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爱得越深越切,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爱具有动力作用,推动着我们把智慧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不断改进工作,勇于创新,为教育事业献出整个身心。教育追求的不仅是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还包括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成绩与成长并不矛盾,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增加,也是生命的成长。我们以师爱为基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一名帮助学生成长的关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