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丙奇认为,因为美国教育的个性化、多元性和公平性,学生和学校是双向选择的,退学并非都是由于负面原因。
“爸妈,我退学了。”这句话在中国恐怕没多少孩子敢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近日,“中国留学生美国名校退学率达25%”的假新闻传得沸沸扬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作为第一个出来辟谣的教育专家,对“退学”这件事有他的看法。
留学生:美国的退学跟中国的退学有什么不同?
熊丙奇:退学在中国高校被认为是失败,主要是学校开掉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而不是学生主动选择。最近几年来已有不满意学校而选择退学学生,但退学转学机制没建立,前不久一位港大生放弃港大选择复读,也引起很大争议。如果不给大家解释国外的退学是怎么一回事,就可能生出很多误解。这不可能让大家真正理性对待留学,而只会增加焦虑,更显迷茫。比如,一名学生就是从哈佛退学,然后选择美国一所文理学院,这不见得就是“失败”,因为美国有的文理学院,比哈佛的本科教学质量还要高。再者,出国留学本就是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不能只拿名校说事,这不是“名校情结”的继续吗?
留学生: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名校情结”?
熊丙奇:中国人的“美国名校情结”其实是国内名校情结的一种延续,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国内把学生上大学作为是学业的终点,衡量一个学生成不成功,以他考上了什么学校为准。例如他考上了清华、北大,他就是成功了。现在国人把这个评价的标准也用到了海外,以为上了哈佛、耶鲁,他就是成功了。过去十多年来,谈到出国留学,总是在提“哈佛女孩”“耶鲁小子”等,本身就是拿名校说事。这是一种比较局限的成功观念。
第二,留学虽然越来越火,但是公众并不真正了解国外大学的真实情况,其实在国外,欧洲也好美国也好,上哈佛上耶鲁还是上一个普通的社区学校,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虽然大家觉得上名校是不错的,但是并没有中国人那么在乎。有的学生本来可以上哈佛,但是他选择了一个社区学校,外国人也不会觉得有多奇怪,但是我们却觉得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留学生:为什么中国人和美国人对“退学”的看法差异如此大?
熊丙奇:因为中国人对外国的教育制度和体系不甚了解,外国的评价体系跟我们不一样。美国除了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学校,还有很多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职业学校,有的大学可能整体不是很出名,但是它的商科专业确实排在美国的前十。美国人对教育的选择是多元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没理解这种多元的观念。我们按照中国的大学入学制度、中国的评价体系、中国的就业观念看国外的高等教育,目前很多教育观点都是错的,我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是个性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平等的选择、公平的竞争。
学生退学在国外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美国有转学的制度。但是在中国学生退学是很不正常的,因为我们没有转学的制度,国内是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所以国内的学生如果上清华后发现对学校不满意,想转学也很难,因为制度不支持。他必须回到高三,重新参加高考,除此之外别无方法。有人就会很奇怪,清华多好为什么要转学,一定是学生学不好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学生也有自己的特点,转学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留学生:对此有什么建议?
熊丙奇:对于出国留学,我国当前受教育者群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外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同,我国实行国家授予学位制度,与之对应的是计划入学、计划管理体制,美国实行学校自主办学、自授学位制度,与之对应的是自由申请入学、自由转学制度,加之一些出国留学机构并没有给公众确切的解释,导致大家对出国留学产生误解,从而也出现一些盲目、不理性的行为。因此,留学前必须了解国外的教育体系、制度,不了解的话会出现问题。
“爸妈,我退学了。”这句话在中国恐怕没多少孩子敢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近日,“中国留学生美国名校退学率达25%”的假新闻传得沸沸扬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作为第一个出来辟谣的教育专家,对“退学”这件事有他的看法。
留学生:美国的退学跟中国的退学有什么不同?
熊丙奇:退学在中国高校被认为是失败,主要是学校开掉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而不是学生主动选择。最近几年来已有不满意学校而选择退学学生,但退学转学机制没建立,前不久一位港大生放弃港大选择复读,也引起很大争议。如果不给大家解释国外的退学是怎么一回事,就可能生出很多误解。这不可能让大家真正理性对待留学,而只会增加焦虑,更显迷茫。比如,一名学生就是从哈佛退学,然后选择美国一所文理学院,这不见得就是“失败”,因为美国有的文理学院,比哈佛的本科教学质量还要高。再者,出国留学本就是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不能只拿名校说事,这不是“名校情结”的继续吗?
留学生: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名校情结”?
熊丙奇:中国人的“美国名校情结”其实是国内名校情结的一种延续,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国内把学生上大学作为是学业的终点,衡量一个学生成不成功,以他考上了什么学校为准。例如他考上了清华、北大,他就是成功了。现在国人把这个评价的标准也用到了海外,以为上了哈佛、耶鲁,他就是成功了。过去十多年来,谈到出国留学,总是在提“哈佛女孩”“耶鲁小子”等,本身就是拿名校说事。这是一种比较局限的成功观念。
第二,留学虽然越来越火,但是公众并不真正了解国外大学的真实情况,其实在国外,欧洲也好美国也好,上哈佛上耶鲁还是上一个普通的社区学校,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虽然大家觉得上名校是不错的,但是并没有中国人那么在乎。有的学生本来可以上哈佛,但是他选择了一个社区学校,外国人也不会觉得有多奇怪,但是我们却觉得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留学生:为什么中国人和美国人对“退学”的看法差异如此大?
熊丙奇:因为中国人对外国的教育制度和体系不甚了解,外国的评价体系跟我们不一样。美国除了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学校,还有很多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职业学校,有的大学可能整体不是很出名,但是它的商科专业确实排在美国的前十。美国人对教育的选择是多元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没理解这种多元的观念。我们按照中国的大学入学制度、中国的评价体系、中国的就业观念看国外的高等教育,目前很多教育观点都是错的,我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是个性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平等的选择、公平的竞争。
学生退学在国外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美国有转学的制度。但是在中国学生退学是很不正常的,因为我们没有转学的制度,国内是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所以国内的学生如果上清华后发现对学校不满意,想转学也很难,因为制度不支持。他必须回到高三,重新参加高考,除此之外别无方法。有人就会很奇怪,清华多好为什么要转学,一定是学生学不好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学生也有自己的特点,转学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留学生:对此有什么建议?
熊丙奇:对于出国留学,我国当前受教育者群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外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同,我国实行国家授予学位制度,与之对应的是计划入学、计划管理体制,美国实行学校自主办学、自授学位制度,与之对应的是自由申请入学、自由转学制度,加之一些出国留学机构并没有给公众确切的解释,导致大家对出国留学产生误解,从而也出现一些盲目、不理性的行为。因此,留学前必须了解国外的教育体系、制度,不了解的话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