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
“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勇于创新并有突出成绩的中小学校。奖项自2010年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始设立以来,全国每年有10所中小学校获奖,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期间颁奖。这些获奖学校的创新实践经验,为促进各地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期介绍的是2018年荣获此奖的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一直以来围绕国家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努力在普惠与提高两个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型科技教育活动,使每一个从附小毕业的学生都有较高的科技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附小的学生大部分是北京大学教职工子女,他们带着多样化的家庭教育背景和知识积淀走进校园,有着更加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
结合学校特点和课程改革实际,学校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爱科学,学科学,崇尚科学”的科技教育总目标,并以“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具备科学素养的创造创新型人才,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原则。学校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将科技教育融入各种教育与教学活动之中,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形式与方法,把科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科技活动之中,全面提升科技素养。
以科技教育为核心的“动态研究群落”
学校的科技教育最初源起是各个科技项目,首先建立起由科技社团激发的多个兴趣点,进而基于多年的科技社团实践,逐步发展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多门科技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并且依托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海淀区少年科学院,以及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创客创新空间等多方面实践,建立起学校特色科技素养课程系列多重生长面,从而进一步完善充实北大附小特色生命发展课程体系。
同时,科技教师由原先社团的独立辅导员,慢慢组建项目团队,进而形成学校科技教师梯队。学校出资为科技教师出版了多本教材、专著,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还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科技教育作用,为科技教师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更多空间。学校科技教师团队承担了多项课题,以研促教,打造学校内、(海淀)区域间、(北京)区域外的教师动态研究群落,在促进自身科技教育成长进步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更多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
三层次的进阶式学习策略模式
基于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北大附小为学生打造了“国家基础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的进阶式学习策略。科技教育中涉及的科技类课程属于科学素养范畴,是学校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丰富与拓展,包括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3个层次。基础类课程主要以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国家课程为主,拓展类课程以校內选修课为主,研究类则由学生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组成。学生在基础类课程的学习中,展开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形成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拓展类课程主要以校内选修课为主,这既是国家课程的拓展和补充,也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体现学校育人目标的特色课程。拓展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研究类课程以专业纵深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课程涵盖中高年级学生,与拓展类课程衔接,为明确自己爱好方向的学生提供高阶学习平台。
更真实、更具挑战的项目式学习
在科技教育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博物学思想等理论,努力践行多种理念并存,做有思考有责任的科技教育。融入STEAM教育的机器人、创客、模型、天文等课程,不是将重点放在某个学科上,而是放在引导学生采用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融入博物学思想的“发现·自然”课程,则是通过沉浸式的自然观察体验活动,认识、熟悉自然物,感受它们的灵性与美,把自然看成一种密切联系的机体,体会人与自然和谐。这些理论的融入,使得学校基于未来人的发展的科技教育真实、生动而又具有实效性。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发展空间,依托北京市、海淀区“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利用学校是区少科院分院和市金鹏分团的优势,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打造创客创新空间,并且在教学中展开项目学习,进行实践研究。通过项目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会借助多种资源,主动学习、运用多学科融合知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的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素养。
一种新的跨学科、跨年级的融合学习
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融合学习——碰碰植物工作坊(植物和经济学)在知识学习和实践运营结合上成为了典型示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活动。该课程以社团活动为基础,结合创新创意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多样选择,展开跨年级、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形成一定的项目成果并进行展示交流分享。工作坊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专业背景,鼓励学生与家长专家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同时借助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所资源,引领学生进入相关领域实验室参观,并组织开展专家讲座,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通过校内外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以及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真正成长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建筑模型竞赛、金鹏科技论坛、天文竞赛、观鸟、DI创新思维、无线电测向等各项目竞赛。在竞赛中,学生磨炼自我,收获友谊和竞技体验经验,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志品质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王南舜同学在参加科技活动中,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借助资料和所学知识研究琢磨,不怕失败,反复试验,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攻克难点,掌握知识,特别是在机器人技术相关领域,不仅进行了知识积累实践,而且养成了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实践创新的方法习惯。王南舜先后18次代表北京和学校参加国际、国内的各项机器人比赛并多次获奖,为国家、集体争得了许多荣誉。学校还通过硬件环境建设、校本教材与课程开发、天文社团建设等多种途径深化天文科普教育,在普及与提高两个层面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天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天文素养。
有人说,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国家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北大附小的科技教育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量变到质变,教师和学生也不断丰富学校的生命发展课程体系,拓展科技创新课程和学习空间,为学校发展带来崭新的局面,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创新质变。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秉承‘培养未来人’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5大核心素养课程架构下,着力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学校师资队伍强大,设有科学教育中心,有2位总科技辅导员,专职科技辅导员超过20名。北大附小科技类课程体系全、层次多、立体化,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技教育设施设备,为全体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坚实的基础与勤奋的努力共同结出丰硕的科技教育果实,多年来,北大附小在科技教育领域取得学校荣誉、学生成绩、教师能力全面丰收,更重要的是,北大附小的教育理念正在点燃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供稿)
“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勇于创新并有突出成绩的中小学校。奖项自2010年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始设立以来,全国每年有10所中小学校获奖,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期间颁奖。这些获奖学校的创新实践经验,为促进各地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期介绍的是2018年荣获此奖的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一直以来围绕国家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努力在普惠与提高两个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型科技教育活动,使每一个从附小毕业的学生都有较高的科技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附小的学生大部分是北京大学教职工子女,他们带着多样化的家庭教育背景和知识积淀走进校园,有着更加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
结合学校特点和课程改革实际,学校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爱科学,学科学,崇尚科学”的科技教育总目标,并以“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具备科学素养的创造创新型人才,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原则。学校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将科技教育融入各种教育与教学活动之中,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形式与方法,把科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科技活动之中,全面提升科技素养。
以科技教育为核心的“动态研究群落”
学校的科技教育最初源起是各个科技项目,首先建立起由科技社团激发的多个兴趣点,进而基于多年的科技社团实践,逐步发展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多门科技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并且依托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海淀区少年科学院,以及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创客创新空间等多方面实践,建立起学校特色科技素养课程系列多重生长面,从而进一步完善充实北大附小特色生命发展课程体系。
同时,科技教师由原先社团的独立辅导员,慢慢组建项目团队,进而形成学校科技教师梯队。学校出资为科技教师出版了多本教材、专著,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还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科技教育作用,为科技教师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更多空间。学校科技教师团队承担了多项课题,以研促教,打造学校内、(海淀)区域间、(北京)区域外的教师动态研究群落,在促进自身科技教育成长进步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更多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
三层次的进阶式学习策略模式
基于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北大附小为学生打造了“国家基础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的进阶式学习策略。科技教育中涉及的科技类课程属于科学素养范畴,是学校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丰富与拓展,包括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3个层次。基础类课程主要以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国家课程为主,拓展类课程以校內选修课为主,研究类则由学生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组成。学生在基础类课程的学习中,展开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形成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拓展类课程主要以校内选修课为主,这既是国家课程的拓展和补充,也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体现学校育人目标的特色课程。拓展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研究类课程以专业纵深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课程涵盖中高年级学生,与拓展类课程衔接,为明确自己爱好方向的学生提供高阶学习平台。
更真实、更具挑战的项目式学习
在科技教育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博物学思想等理论,努力践行多种理念并存,做有思考有责任的科技教育。融入STEAM教育的机器人、创客、模型、天文等课程,不是将重点放在某个学科上,而是放在引导学生采用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融入博物学思想的“发现·自然”课程,则是通过沉浸式的自然观察体验活动,认识、熟悉自然物,感受它们的灵性与美,把自然看成一种密切联系的机体,体会人与自然和谐。这些理论的融入,使得学校基于未来人的发展的科技教育真实、生动而又具有实效性。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发展空间,依托北京市、海淀区“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利用学校是区少科院分院和市金鹏分团的优势,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打造创客创新空间,并且在教学中展开项目学习,进行实践研究。通过项目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会借助多种资源,主动学习、运用多学科融合知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的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素养。
一种新的跨学科、跨年级的融合学习
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融合学习——碰碰植物工作坊(植物和经济学)在知识学习和实践运营结合上成为了典型示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活动。该课程以社团活动为基础,结合创新创意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多样选择,展开跨年级、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形成一定的项目成果并进行展示交流分享。工作坊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专业背景,鼓励学生与家长专家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同时借助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所资源,引领学生进入相关领域实验室参观,并组织开展专家讲座,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通过校内外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以及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真正成长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建筑模型竞赛、金鹏科技论坛、天文竞赛、观鸟、DI创新思维、无线电测向等各项目竞赛。在竞赛中,学生磨炼自我,收获友谊和竞技体验经验,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志品质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王南舜同学在参加科技活动中,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借助资料和所学知识研究琢磨,不怕失败,反复试验,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攻克难点,掌握知识,特别是在机器人技术相关领域,不仅进行了知识积累实践,而且养成了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实践创新的方法习惯。王南舜先后18次代表北京和学校参加国际、国内的各项机器人比赛并多次获奖,为国家、集体争得了许多荣誉。学校还通过硬件环境建设、校本教材与课程开发、天文社团建设等多种途径深化天文科普教育,在普及与提高两个层面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天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天文素养。
有人说,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国家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北大附小的科技教育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量变到质变,教师和学生也不断丰富学校的生命发展课程体系,拓展科技创新课程和学习空间,为学校发展带来崭新的局面,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创新质变。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秉承‘培养未来人’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5大核心素养课程架构下,着力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学校师资队伍强大,设有科学教育中心,有2位总科技辅导员,专职科技辅导员超过20名。北大附小科技类课程体系全、层次多、立体化,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技教育设施设备,为全体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坚实的基础与勤奋的努力共同结出丰硕的科技教育果实,多年来,北大附小在科技教育领域取得学校荣誉、学生成绩、教师能力全面丰收,更重要的是,北大附小的教育理念正在点燃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