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的应用和优势。方法 使用SDOCT对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黄斑区扫描,判断有无黄斑病变。结果 在150例白内障患者中,110例(73.3%)患者可成功通过SDOCT来检查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其中发现的黄斑区异常有22例(14.7%),主要包括各期黃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膜疣、硬性渗出、黄斑水肿和视网膜劈裂等。结论 通过SDOCT检查,可对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进行详细准确的眼底特别是黄斑区检查,可及早发现并诊断黄斑病变,有利于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后的判断。
关键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黄斑病变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抽吸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获得了良好的视力,提高了生活质量。但白内障术后仍有部分患者视力未能得到提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力低下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术前有无影响视力的眼底病变[1],因而术前的眼底检查(尤其是黄斑区的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大多数病变早期,传统检查方法例如眼底镜等并不能发现黄斑区的细微病变。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DOCT)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应用于眼科的新的影像学检查法.能显示视网膜的显微结构。我们使用SDOCT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检查来判断有无黄斑病变,以探讨其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评估的应用和优势。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抽吸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5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82例,平均年龄73岁(55~84岁)。患者术前视力为光感~0.5。
1.2 方法 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时均散大瞳孔,使用蔡司公司生产的第4代SDOCT,以仪器自带软件的黄斑程序对受检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检查由经验丰富的技师进行。如遇晶状体混浊较严重而难以对视网膜进行扫描.则使用高清程序进行扫描。
2.结果
在150例白内障患者中,共有110例(73.3%)患者可通过SDOCT成功获取来自黄斑区视网膜的扫描图像。其中,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88例,异常病例包括:各期黄斑裂孔(3例)、视网膜前膜(6例)、玻璃膜疣(2例)、硬性渗出(3例)、黄斑水肿(4例)、视网膜劈裂(4例)。
3.讨论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但术后视力的改善程度却取决于视网膜情况。大多数患者晶状体混浊,临床无法对视网膜情况有明确的形态功能认识,因此要预测患者术后视力较为困难,尤其是黄斑的功能状况。而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也是最关键的部位,一旦黄斑损伤,中心视力就会下降,黄斑疾病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2]。
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眼底评估对于术后视力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直接眼底镜、间接检眼镜、前置镜等常规检查方法都对屈光间质有很大的依赖性,对晶状体混浊严重的患者利用常规检查方法很难发现眼底病变,且这些常规检查的主观性强,不便于比较和随访。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是近几年引入国内的新型眼科诊断仪器,具有无创性、非接触性、穿透力强、灵敏度高和分辨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眼后节检查,对视网膜进行横截面的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组织的显微形态结构,即使很小的病变也能准确地检查到,同时可对病变进行追踪观察测量,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临床使用中我们发现.SDOCT对于屈光间质透明性要求相对较低,部分白内障患者术前虽然晶体有明显的混浊.但仍能获得较清晰的视网膜OCT图像,可以据此判断视网膜疾病,因此我们尝试将SDOCT用于白内障术前检查中,以期对这些在常规检查下难以察觉的黄斑部疾病有提前的认识和预警,将术后的不良预后效果提早告知患者,更好地让患者充分客观地了解病情.减少医患纠纷。
而对于伴有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手术,白内障手术给眼后节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方便,大部分患者均从手术中获益。对于术前眼底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我们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并告知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可能有限,且白内障手术会有利于眼底病的诊治,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能理解并同意手术。对于预计术后效果很差的,就可以取消手术,以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负担。术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未出现医患纠纷。
当然,在临床中我们也发现了SDOCT检查的一些不足之处:SDOCT穿透力仍然有限,仍不足以穿透所有的白内障混浊间质,对于成熟期的瓷白色晶状体混浊、V期棕红色核性白内障及严重的后囊下混浊型白内障无法穿透获取有效的OCT图像。同时,SDOCT仍有其局限性,因为其无法对整个眼底进行平面的形态学观察,如果病变未影响到视网膜的层次结构,SDOCT则无法检测到异常。
综上所述,SDOCT是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检查的一种强有力和有效的工具,临床上往往认为屈光间质不透明的患者无法行OCT检查,这是一个误区,随着机器设备的不断升级进步,检查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也在逐渐升高,SDOCT检查结果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较小,更具客观性与可靠性,可对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进行详细准确的眼底检查,可及早发现并诊断眼底病变,为术后视力的预测提供详实的客观依据,将术后的不良预后提早告知患者,让患者充分客观地了解病情,减少医患纠纷,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l].刘明,宁宏,时景璞,等.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5):859_61.
[2].栾秀丽,朱丽梅,许阳.北京市丰台区55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眼病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2349-2351.
关键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黄斑病变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抽吸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获得了良好的视力,提高了生活质量。但白内障术后仍有部分患者视力未能得到提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力低下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术前有无影响视力的眼底病变[1],因而术前的眼底检查(尤其是黄斑区的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大多数病变早期,传统检查方法例如眼底镜等并不能发现黄斑区的细微病变。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DOCT)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应用于眼科的新的影像学检查法.能显示视网膜的显微结构。我们使用SDOCT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检查来判断有无黄斑病变,以探讨其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评估的应用和优势。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抽吸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5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82例,平均年龄73岁(55~84岁)。患者术前视力为光感~0.5。
1.2 方法 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时均散大瞳孔,使用蔡司公司生产的第4代SDOCT,以仪器自带软件的黄斑程序对受检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检查由经验丰富的技师进行。如遇晶状体混浊较严重而难以对视网膜进行扫描.则使用高清程序进行扫描。
2.结果
在150例白内障患者中,共有110例(73.3%)患者可通过SDOCT成功获取来自黄斑区视网膜的扫描图像。其中,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88例,异常病例包括:各期黄斑裂孔(3例)、视网膜前膜(6例)、玻璃膜疣(2例)、硬性渗出(3例)、黄斑水肿(4例)、视网膜劈裂(4例)。
3.讨论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但术后视力的改善程度却取决于视网膜情况。大多数患者晶状体混浊,临床无法对视网膜情况有明确的形态功能认识,因此要预测患者术后视力较为困难,尤其是黄斑的功能状况。而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也是最关键的部位,一旦黄斑损伤,中心视力就会下降,黄斑疾病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2]。
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眼底评估对于术后视力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直接眼底镜、间接检眼镜、前置镜等常规检查方法都对屈光间质有很大的依赖性,对晶状体混浊严重的患者利用常规检查方法很难发现眼底病变,且这些常规检查的主观性强,不便于比较和随访。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是近几年引入国内的新型眼科诊断仪器,具有无创性、非接触性、穿透力强、灵敏度高和分辨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眼后节检查,对视网膜进行横截面的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组织的显微形态结构,即使很小的病变也能准确地检查到,同时可对病变进行追踪观察测量,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临床使用中我们发现.SDOCT对于屈光间质透明性要求相对较低,部分白内障患者术前虽然晶体有明显的混浊.但仍能获得较清晰的视网膜OCT图像,可以据此判断视网膜疾病,因此我们尝试将SDOCT用于白内障术前检查中,以期对这些在常规检查下难以察觉的黄斑部疾病有提前的认识和预警,将术后的不良预后效果提早告知患者,更好地让患者充分客观地了解病情.减少医患纠纷。
而对于伴有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手术,白内障手术给眼后节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方便,大部分患者均从手术中获益。对于术前眼底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我们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并告知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可能有限,且白内障手术会有利于眼底病的诊治,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能理解并同意手术。对于预计术后效果很差的,就可以取消手术,以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负担。术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未出现医患纠纷。
当然,在临床中我们也发现了SDOCT检查的一些不足之处:SDOCT穿透力仍然有限,仍不足以穿透所有的白内障混浊间质,对于成熟期的瓷白色晶状体混浊、V期棕红色核性白内障及严重的后囊下混浊型白内障无法穿透获取有效的OCT图像。同时,SDOCT仍有其局限性,因为其无法对整个眼底进行平面的形态学观察,如果病变未影响到视网膜的层次结构,SDOCT则无法检测到异常。
综上所述,SDOCT是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检查的一种强有力和有效的工具,临床上往往认为屈光间质不透明的患者无法行OCT检查,这是一个误区,随着机器设备的不断升级进步,检查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也在逐渐升高,SDOCT检查结果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较小,更具客观性与可靠性,可对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进行详细准确的眼底检查,可及早发现并诊断眼底病变,为术后视力的预测提供详实的客观依据,将术后的不良预后提早告知患者,让患者充分客观地了解病情,减少医患纠纷,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l].刘明,宁宏,时景璞,等.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5):859_61.
[2].栾秀丽,朱丽梅,许阳.北京市丰台区55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眼病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2349-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