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19岁的中国男孩,用英国人最擅长也是最绅士的运动征服了他们,我们试着为你揭开他独在异乡的神秘面纱,却发现,事情的真相并不如想象的复杂。
还记得2007年1月13日吗?温布利大师赛第一轮,丁俊晖对阵世界排名第16的安东尼·汉密尔顿,第七局比赛开始后,小丁不停地转换着击打目标。看样子要一杆清台了?半个小时后,所有的疑问被他用价值200英镑的球杆轻松搞定。丁俊晖成了电视直播时代实现这一壮举的最年轻选手。
《泰晤士报》资深斯诺克记者菲尔·叶茨说.“丁是一个‘新鲜人’,是世界第二人”。
毫无疑问,第一人是32岁的奥沙利文,丁俊晖在2007年1月21日的对手。温布利决赛的进展就像斯诺克专家预言的那样,“丁在双方僵持时会变得比较沮丧。他并不喜欢打具有战略意义的拉锯战,而是更倾向于那种能很顺利的一杆清台的比赛。”
在老辣的奥沙利文面前,清台哪有那么容易?10比3,丁俊晖只打好了开盘的两局,然后就被对手凌厉的压迫式进攻一点点蚕食掉。休息室里,丁俊晖像两年前止步于温布利四强时一样,以泪水结束了他的新年之旅。只不过,这次他不是因为比赛而落泪,在他屏气凝神于球台上的时候,背后的某个观众一直叫嚣着“中国白痴”“滚回中国去”的叫骂,在那段被拉长的时间内,孤单与无奈的窘境让19岁的丁俊晖显得无心恋战。他迫切想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回到安静的谢菲尔德去。
痛失好局夹杂着这样的一个不愉快的情节让丁俊晖有些“灰溜溜”结束了他的征程。可这一回,舆论齐刷刷地站在了他这一边,有人说在19岁的人生节点上.小丁将从男孩历练成男人。以前他曾赢得中国公开赛冠军.北爱尔兰锦标赛冠军,观众只是记住了这个平凡少年的不平凡经历,但鲜有人称呼他为“天才”,而这一次,就连桀骜不逊的韩寒都在博客上把他奉为“天才”,是值得喜欢和崇拜的对象。第一人奥沙利文说,“他将创造斯诺克新的时代。”丁俊晖现在或过去曾击败过戴维斯、亨德利和奥沙利文,他们曾经统治过这个项目。
一个叫尹吾的歌手说,“一个人要把肉身放在岁月的砧板上,煅打多少次,他的心才能坚冷如钢:一个人要让泪水浸泡过多少次,他的眼神才不会迷惘。”当所有的褒奖和掌声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想知道丁俊晖是如何在陌生的国度把自己打磨出鞘的。
2007年伊始,记者来到谢菲而德,走进世界斯诺克学院,记录下一个中国少年在异乡的点滴生活。
作为英国第四大城市的谢菲尔德宁静而祥和,只有在足球赛场上才能感受到属于钢铁之城的疯狂。世界斯诺克学院就坐落在这座城市的英国运动学院内,它体现着斯诺克圣城的地位和荣耀。
从市中心坐15分钟的车便能抵达英国运动学院。运动学院的外观貌似当地的购物城.世界斯诺克学院扎根在这座现代建筑物的二楼。
走进世界斯诺克学院大门.接待台上方的电视反复播放着丁俊晖的比赛录相;茶几上摆放着以丁俊晖为封面的杂志.在红色墙壁的映衬下让人感觉非常温暖。学院规模并没有想象的大,一共只有三间训练房,两间小的,一间大的.总共8张球台。
尽管这里有多名中国台球手在训练.但经纪人盖瑞显然知道记者的来意.径直把记者带到了丁俊晖所在的大训练房。艾伯顿和梁文博也在这间房内训练。
由于没有聘请教练,丁俊晖的训练都由自己安排,一颗红球被放在球台中央.小丁反复用母球将它击入进底袋。击球、入袋、摆球……他不停地重复一个过程。偶尔的失误之后,他总是会拿着球杆思索很久。
这里只有击球的撞击声和目标球落袋的声音,一切显得那么沉闷。
只要没有比赛,每天从上午10点开始,丁俊晖都会准时出现在训练房.一般到下午五点后才会离开。累了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出去吃点东西,在旁人看来绅士般的斯诺克运动就是这么修炼出来的。
BBC的中文记者形容丁俊晖在英国的生活是老僧参禅式的。第一艺术斯诺克学院院长凯斯·沃伦说:“从事斯诺克运动必须心静,能耐得住寂寞,只能想训练和比赛。”丁俊晖说,他已经能在这种枯燥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了。
说到底,台球只是这些年轻人的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并不是生活的全部。19岁的年轻人都爱玩些什么呢?旅游、上网、打游戏、跳街舞、踢球……可选择的东西很多。
对于性格内向的丁俊晖来说,他的选择几乎没有几项。他是个非常害羞的大男孩,不善言谈的他很少主动和陌生人说话,更何况是在连语言都不通的地方。尽管在英国已经呆了3年多,可丁俊晖的英语水平仅限于最简单的生活用语交流,“比如到超市买点东西。”
尽管已经算是公众人物,但性格内向,加上语言问题,丁俊晖在英国的朋友圈子其实非常小。以丁俊晖目前的经济实力,要想在英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是什么难事,但他依然和梁文博、田鹏飞、刘崧住在经纪人为他们租来的公寓里。丁俊晖住在房子的二楼,房间只有十几平方米,摆上床以后就没有太多的空间。沙发和电视柜是这个房间里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因为这几乎是丁俊晖业余生活的全部——看影碟和打游戏。
下午五点结束一天的训练后,吃上一顿“例行公事”般的英国晚饭,他要对付的就是剩下孤单无聊的漫漫时光。幸好还有电视这样不离不弃的好伙伴,只要有新碟他总是看得津津有味,而这也是消磨时间的最好办法。从晚饭后的六点直到深夜十一点,他就是如此度过的。
丁俊晖现在所取得的成绩不光让他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英国也同样受人关注。他的比赛消息被频繁地刊登在英国媒体上,走在大街上他也会被斯诺克爱好者认出来,索要签名以及合影。
在1月10日谢菲联俱乐部举行的“李铁之夜”球迷见面会上,丁俊晖受当地学联邀请作为嘉宾出席,这是他出席的为数不多的非台球类活动。他的到来引起非常大的轰动,在场球迷将丁俊晖围得水泄不通,他似乎变成了当天活动的主角。喧闹的人群似乎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直到活动结束离开时,他才露出淡淡的微笑。
BBC记者对丁俊晖的印象是“他说话细声细气,像只小鸟,声音很低。但只要他在球桌边一站,提起球杆,边上七八张桌子旁的学生顿时好像老鼠见了猫,全部停了下来,站在远处默默看着。整个球房大厅就只听见他击球的撞击声。”
《每日电讯报》体育记者安德鲁·贝克说:“在街头他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十几岁孩子。但穿上黑衬衫和金色马甲,系上黑领结,提上球杆,立刻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很多。他的球风精确稳健,每一杆都保证不出错,让人发狂,逼得对手不得不犯错误。”
也许,性格决定了丁俊晖待人处事的方式,也成就了他现在的地位。
还记得2007年1月13日吗?温布利大师赛第一轮,丁俊晖对阵世界排名第16的安东尼·汉密尔顿,第七局比赛开始后,小丁不停地转换着击打目标。看样子要一杆清台了?半个小时后,所有的疑问被他用价值200英镑的球杆轻松搞定。丁俊晖成了电视直播时代实现这一壮举的最年轻选手。
《泰晤士报》资深斯诺克记者菲尔·叶茨说.“丁是一个‘新鲜人’,是世界第二人”。
毫无疑问,第一人是32岁的奥沙利文,丁俊晖在2007年1月21日的对手。温布利决赛的进展就像斯诺克专家预言的那样,“丁在双方僵持时会变得比较沮丧。他并不喜欢打具有战略意义的拉锯战,而是更倾向于那种能很顺利的一杆清台的比赛。”
在老辣的奥沙利文面前,清台哪有那么容易?10比3,丁俊晖只打好了开盘的两局,然后就被对手凌厉的压迫式进攻一点点蚕食掉。休息室里,丁俊晖像两年前止步于温布利四强时一样,以泪水结束了他的新年之旅。只不过,这次他不是因为比赛而落泪,在他屏气凝神于球台上的时候,背后的某个观众一直叫嚣着“中国白痴”“滚回中国去”的叫骂,在那段被拉长的时间内,孤单与无奈的窘境让19岁的丁俊晖显得无心恋战。他迫切想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回到安静的谢菲尔德去。
痛失好局夹杂着这样的一个不愉快的情节让丁俊晖有些“灰溜溜”结束了他的征程。可这一回,舆论齐刷刷地站在了他这一边,有人说在19岁的人生节点上.小丁将从男孩历练成男人。以前他曾赢得中国公开赛冠军.北爱尔兰锦标赛冠军,观众只是记住了这个平凡少年的不平凡经历,但鲜有人称呼他为“天才”,而这一次,就连桀骜不逊的韩寒都在博客上把他奉为“天才”,是值得喜欢和崇拜的对象。第一人奥沙利文说,“他将创造斯诺克新的时代。”丁俊晖现在或过去曾击败过戴维斯、亨德利和奥沙利文,他们曾经统治过这个项目。
一个叫尹吾的歌手说,“一个人要把肉身放在岁月的砧板上,煅打多少次,他的心才能坚冷如钢:一个人要让泪水浸泡过多少次,他的眼神才不会迷惘。”当所有的褒奖和掌声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想知道丁俊晖是如何在陌生的国度把自己打磨出鞘的。
2007年伊始,记者来到谢菲而德,走进世界斯诺克学院,记录下一个中国少年在异乡的点滴生活。
作为英国第四大城市的谢菲尔德宁静而祥和,只有在足球赛场上才能感受到属于钢铁之城的疯狂。世界斯诺克学院就坐落在这座城市的英国运动学院内,它体现着斯诺克圣城的地位和荣耀。
从市中心坐15分钟的车便能抵达英国运动学院。运动学院的外观貌似当地的购物城.世界斯诺克学院扎根在这座现代建筑物的二楼。
走进世界斯诺克学院大门.接待台上方的电视反复播放着丁俊晖的比赛录相;茶几上摆放着以丁俊晖为封面的杂志.在红色墙壁的映衬下让人感觉非常温暖。学院规模并没有想象的大,一共只有三间训练房,两间小的,一间大的.总共8张球台。
尽管这里有多名中国台球手在训练.但经纪人盖瑞显然知道记者的来意.径直把记者带到了丁俊晖所在的大训练房。艾伯顿和梁文博也在这间房内训练。
由于没有聘请教练,丁俊晖的训练都由自己安排,一颗红球被放在球台中央.小丁反复用母球将它击入进底袋。击球、入袋、摆球……他不停地重复一个过程。偶尔的失误之后,他总是会拿着球杆思索很久。
这里只有击球的撞击声和目标球落袋的声音,一切显得那么沉闷。
只要没有比赛,每天从上午10点开始,丁俊晖都会准时出现在训练房.一般到下午五点后才会离开。累了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出去吃点东西,在旁人看来绅士般的斯诺克运动就是这么修炼出来的。
BBC的中文记者形容丁俊晖在英国的生活是老僧参禅式的。第一艺术斯诺克学院院长凯斯·沃伦说:“从事斯诺克运动必须心静,能耐得住寂寞,只能想训练和比赛。”丁俊晖说,他已经能在这种枯燥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了。
说到底,台球只是这些年轻人的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并不是生活的全部。19岁的年轻人都爱玩些什么呢?旅游、上网、打游戏、跳街舞、踢球……可选择的东西很多。
对于性格内向的丁俊晖来说,他的选择几乎没有几项。他是个非常害羞的大男孩,不善言谈的他很少主动和陌生人说话,更何况是在连语言都不通的地方。尽管在英国已经呆了3年多,可丁俊晖的英语水平仅限于最简单的生活用语交流,“比如到超市买点东西。”
尽管已经算是公众人物,但性格内向,加上语言问题,丁俊晖在英国的朋友圈子其实非常小。以丁俊晖目前的经济实力,要想在英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是什么难事,但他依然和梁文博、田鹏飞、刘崧住在经纪人为他们租来的公寓里。丁俊晖住在房子的二楼,房间只有十几平方米,摆上床以后就没有太多的空间。沙发和电视柜是这个房间里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因为这几乎是丁俊晖业余生活的全部——看影碟和打游戏。
下午五点结束一天的训练后,吃上一顿“例行公事”般的英国晚饭,他要对付的就是剩下孤单无聊的漫漫时光。幸好还有电视这样不离不弃的好伙伴,只要有新碟他总是看得津津有味,而这也是消磨时间的最好办法。从晚饭后的六点直到深夜十一点,他就是如此度过的。
丁俊晖现在所取得的成绩不光让他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英国也同样受人关注。他的比赛消息被频繁地刊登在英国媒体上,走在大街上他也会被斯诺克爱好者认出来,索要签名以及合影。
在1月10日谢菲联俱乐部举行的“李铁之夜”球迷见面会上,丁俊晖受当地学联邀请作为嘉宾出席,这是他出席的为数不多的非台球类活动。他的到来引起非常大的轰动,在场球迷将丁俊晖围得水泄不通,他似乎变成了当天活动的主角。喧闹的人群似乎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直到活动结束离开时,他才露出淡淡的微笑。
BBC记者对丁俊晖的印象是“他说话细声细气,像只小鸟,声音很低。但只要他在球桌边一站,提起球杆,边上七八张桌子旁的学生顿时好像老鼠见了猫,全部停了下来,站在远处默默看着。整个球房大厅就只听见他击球的撞击声。”
《每日电讯报》体育记者安德鲁·贝克说:“在街头他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十几岁孩子。但穿上黑衬衫和金色马甲,系上黑领结,提上球杆,立刻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很多。他的球风精确稳健,每一杆都保证不出错,让人发狂,逼得对手不得不犯错误。”
也许,性格决定了丁俊晖待人处事的方式,也成就了他现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