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能当饭吃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f36318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天锡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偏安西凉的小国前凉的末代国主,他擅长“脱口秀”,说起话来词藻华丽优美,常能举一反三。
  然而精妙的口才并不能代替治国能力,张天锡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张天锡不喜欢上班,经常在花园里、泳池边开派对,没日没夜没羞没臊地玩儿。
  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看不下去了,劝他:“皇上啊,别玩乐了,多办公吧!”
  张天锡特别委屈,当即舌吐莲花、漫天祥云,咔咔一顿好讲:“你们以为我贪玩吗?其实你们不懂我的心啊!我不是爱好玩乐,而是通过玩乐领悟许多人生哲理:比如说看到花开,就很敬重才子;品玩芝兰,就重视良臣;瞧到松竹,就想起贤才;面对清流,就看重廉政;一见野草,就鄙视贪官;遇上狂风,就痛恨奸徒。贤臣们哪,如果你们能将我的玩乐理论引申开来,触类旁通,做人就近乎完美了,在为人的操守上也就基本过关了。”
  群臣啼笑皆非,集体无语。
  376年,前凉被前秦苻坚灭掉,张天锡投降。
  虽然丢了国家,但张天锡靠着张能侃的嘴巴讨生活,居然在前秦混得优哉游哉。
  383年,前秦攻打东晋,在淝水战败,张天锡逃到东晋。
  要说还是他口才了得,在他的忽悠下,晋孝武帝司马曜居然也没有为难这位亡国主,封他为官不说,还对他特别能吹的本事很感兴趣,整天和他打成一片,听他天上地下地胡编乱侃。
  司马曜的弟弟司马道子却死活瞧不上张天锡。
  一次,司马道子酸溜溜地问:“张先生,你们凉州可有啥子稀罕物?”
  这句话暗藏玄机,说白了,就是“凉州那破地方能有什么稀罕的?你张天锡不过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废物而已”。
  张天锡能在乱世中讨生活,而且混得左右逢源、风生水起,靠的就是他那张千伶百俐的巧嘴,司马道子的话外音他一听就懂。
  张天锡谦卑地一笑:“桑葚甜香可口,老鸹吃了都会声音动听;醇酪怡情养性,人吃了就不会眼红嫉妒人啦。”
  司马道子吃了个哑巴亏,气得脸铁青。
  按说张天锡一亡国君,寄人篱下,看人眼色过日子,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忍气吞声,不该跟人顶牛对掐。但就连印度诗人泰戈尔都说,燃烧着的木块,熊熊地生出火光,叫道:“这是我的花朵,我的死亡。”我想,张天锡大抵也是咽不下这口恶气,逮着机会也想发泄一下。
其他文献
一  粉雕玉砌的山桃,仿佛一夜间,哗啦啦开放了。长治平顺县彩凤山脚下彩凤公园的清晨,是在花香中醒来,在曼妙的音乐中醒来。  那三眼古井,如今人们知道的,只有两眼了。一眼沉默于彩凤山脚下一株246年向北扑去的老柳一侧,一眼位于东八卦小广场的长廊前。我专门去寻找过第三眼古井,保洁员说只知道公园有两眼古井,至于第三眼,没有听说过。它最终落入了历史的洪荒。  它们幸运地在公园建设中被保留了下来。雕花的青石
期刊
大凡熟悉山西党史、山西青运史的人,都知道这样一段核心的史实:在高君宇的指导下,山西青年学生创办了一份思想启蒙报纸——山西早期《平民周刊》,加之后来高君宇那篇《本刊复活宣言》檄文,“本刊在过去之七十八期中,抱定为人民奋斗之宗旨,不断地以山西实况报告世人,代人民呼号,且不断地将世界思潮输入娘子关内,供给晋民以奋斗有效的径途”,在国内外史学界广为传播,奠定了这份报纸在五四运动时期及山西共产主义启蒙运动中
期刊
在几千年漫长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汉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休戚与共、相濡以沫,形成了精神上的互激、物质上的互补、文化上的互学,各兄弟民族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彼此交往互为依存而时有争夺。这种潜移默化的民族融合,推动了汉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互补。而北方游牧民族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无疑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生质的变化的一大创举。  中华民族历史的演进,离不开汉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互
期刊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类书,是明朝永乐年间奉明成祖朱棣命而编著。全书22870卷,11095册,3亿7千万字。惜当时书编成并未付印,只有二抄本分别为正本、副本,各自保存在文渊阁和皇史宬。清代,《永乐大典》正本藏乾清宫,副本入翰林院,后不幸乾清宫失火焚毁正本;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永乐大典》副本又遭焚毁和劫掠。致《永乐大典》今国内外仅存400册,其中收录着山西人薛景石编著的《梓人
期刊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到敌人后方去”。八路军三个师东进北上山西,先后开辟了晋绥、晋察冀、晋冀豫等十多块根据地。到1944年9月,根据地人口达到9100万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黎城县位于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腹心,山高沟深林密,远
期刊
灵石县张家庄镇的杨尚文家族,世代繁衍兴盛,在耕读,治家,为官方面,卓有影响,位居灵石“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之列。杨氏一族能够长盛不衰,除杨尚文言传身教对于杨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后代的兴旺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之外,杨氏家训的制定也起到了极强的内在约束和推动作用。杨氏家训内容:    读书为本 耕田为根  女慕贤淑 男思尽忠  慷慨仁慈 济危扶困  立品修行 敬谨从事  自修自立 报本追远
期刊
宁武关为明内长城的“外三关”之首,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县城,其西有偏头关,其东有雁门关,《边防考》载:“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可见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宁武县境内的长城整体上看有两道,一是位于县境北部大体呈东西走向的明长城,一是从县境西南斜至东北的北齐长城。从构筑材料看,既有石墙,也有土墙,还有砖墙。此外,宁武县境内还有20余座关堡,有马面及敌台共
期刊
来到北川河中游的峪口镇南村,远远向东望去,一排排由匈奴人修建的土城墙高峻耸立在黄土高坡上,千年不倒,似乎在向后人展示自己的坚强毅力和诉说这里的历史风云变幻及曾经的辉煌。  从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后圪洞的一条小巷上去,来到左国城遗址,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黄土塬,分内外三套城墙。内城呈长方形,外城则随地形变化环抱内城。西至北川河,东沿山脊线而建,北临土桥沟,南抵界沟。构筑取土方式为外挖内筑。
期刊
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棋子山下,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农业战线的女领路人朱文华。她曾经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六次见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朱文华的孙子白勇平保存的一幅老照片,是1978年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山西代表的合影。前排一共5人,从左至右分别是:朱文华、郭兰英、郭凤莲、牛桂英、申纪兰。当年这些能够并列在一起的人,想必一定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期刊
我一直怀有一种信念,就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坚持到底。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执念,是因为我相信读书可以使人睿智,理性,進而能够独立思考,富有反思性、判断力。很显然,要达至如此的水准与境界,我所强调的读书,就肯定不是在泛泛阅读的意义上的读书行为,而是一个需要对经典不断的进行精读、细读的阅读与思考的过程。至于何为经典,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中对“经典”作出的一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