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演唱方式,总结出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中不同的演唱方式,其中分别包括歌曲中的艺术特征、调性发展手法、特色演唱,希望能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效果,更深一步体会古诗词艺术歌曲带来的深层意境。
【关键词】《枫桥夜泊》;特色演唱;诗词意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枫桥夜泊》的艺术特征
张继,字懿孙,今湖北襄阳县人。据记载,他曾在洪州任监铁判官,为天宝十二年进士。《枫桥夜泊》为他笔下一首带着满腔羁旅乡愁回去的途中,所闻所见路景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手法不事雕琢,颇为人传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只见眼前展开一幅宁静伴着惆怅的画面: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秋意泛浓。几声乌鸦的啼叫在这漫天寒霜的背景下回声荡漾,点点渔火点缀着江边的枫树,舟中的游子不禁在这清冷的水乡秋夜感到滴滴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绘写出诗人所见、所闻、所感,一副凄凉的秋夜羁旅图充斥着眼球。而后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余音袅袅,不单托出的是夜的宁静,更沉沉地撞击着诗人那颗独自回家乡孤寂的心灵,时空和永恒的寂寞油然而生,这是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二、吟诵音乐的特征及其节奏形态——《枫桥夜泊》为例
中国古典诗歌、韵文,有歌曲和吟诵(吟唱)两种演唱方式。《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与歌是并存的艺术形式,咏诗必歌之,歌咏则为诗。”通过吟诵音乐表达出来的诗文,那抑扬顿挫、喜悦或忧伤、凄伧或激越常常可以震撼心灵。《枫桥夜泊》歌曲的结构为带附属前奏、尾声的单二部曲式。E宫系统,升C羽调式,四四拍的慢板。前三小节右手伴奏都是休止符,只有左手伴奏为纯五度的和弦拉开,形成全曲的支架,色彩沉靜、压抑惆怅的感觉,寒山寺的钟声缓缓的被音乐表现出来。全曲的伴奏支架均多以三十六分音符的音阶渲染,空灵安静的回响无疑将演唱者带入一副乡愁图景。前五小节的引子部分,用5个低音音程作为显示背景的钟声,每小节的第一拍都是休止符,留给伴奏一个空洞的五度和弦,仿佛寒山寺的钟声。第四小节的九连音宛若潺潺流水,简洁的手法却贯穿全曲,把流水漫天霜花的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枫桥夜泊》为节奏形态充满古诗古韵,前面第一小节由两个“p”弱拍起于四拍五度音程,给歌曲带来先抑后扬的动力性,音响浑厚,恍若钟声,刻画出钟声低沉的安静场景,在此作品中起到一个贯穿全曲的重要表现手段。第二小节仍然在“p”的基础上引申,节奏缓缓地为歌曲拉开帷幕。第三遍钟声敲响时出现短促的连续音,力度稍微清晰增强,却还是要控制住给人一种想象。第四小节出现急促的9连音,以不规整的音阶迅速消失在夜空,只留下回荡的钟声令人回味。此曲进入人声第一句前先以休止一拍再进入“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演唱,這一拍休止用在句首并不代表乐曲终止或停顿,相反是情绪的一种积累,一个重要的节奏表情手段,用休止来让听众更把注意力期待在声音的进入上。四句唱词均弱起进入,歌曲中大多节奏都用由短到长的综合节奏行来进行连绵不断的音乐演唱,不以死板的均分节奏来吟唱,笔者在演唱此歌曲时,认为节奏是跟着情绪流动,而情绪是来激发节奏的动力。这样配合,才能达到吟唱古诗不失风雅的境界。唱词以字为单位时值一短一长交替,起一种推动作用。诗歌的前两句中,第二句的节奏形在第一句上进行延伸,都以空切分节奏起始,其中切分部分由十六分音符组成,这样突出了快速切分音本身的力度与单一的十六分音符有了强烈的对比性,显得华丽、灵巧。
三、《枫桥夜泊》的风格韵味及演唱体会
演唱“月落乌啼”时,带着吟诵式的古典韵味,演唱全曲要做到咬字归韵,古代诗词是建立在汉语言基础上的,很讲究声、韵、调三要素,要求咬字清晰,发音准确,要做到“以字形腔、字声相谐”,要加强字声的结合。“霜满天”以本句最高音升F起音,演唱时注意气息的控制,音量随高发生强弱变化,此句停顿在A音上,有脱离前调的感觉,“霜shu-ang”两个字要把韵母中的u延长,用拖腔的感觉延长“shuang”的发声,来突出古曲的韵味。演唱二拍半的尾音的时候可微微用泛音摇晃的感觉演唱,像古琴按弦时颤动的声音一般悠远流长,此处也是这首艺术歌曲的点晴之音。演唱者需要控制声音的连贯性,随着伴奏的走向进入下一句的歌唱状态。古诗词的演唱很注重声与韵的结合,咬字是非常重要。如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孤独的旅人只能对愁而眠,每个元音吸入鼻腔归韵,旋律走向仿佛笛声一般带着凄凉和惆怅,神韵结合才能人声合一,发出最打动听者的声音,演唱尾音的同时以减弱的方式把声音传送远处,伴奏形式依旧以中低音的音程作为基础,钟声不断。
第三乐句钢琴部分开始跟随人生旋律,紧凑流畅的九连音与六连音更富情趣,流动性不断增加,采用了民族乐器“筝”的手法加以润饰,G宫与降B宫系统的调式音列结合,远离主调。“变宫”音上的延长及半音下行,更显作品民族特色和主人公内心的苍凉,此句很长,换气的时候不应把词组断开,在“城外”后换气,两组的强弱符号仿佛是诗人低沉的自我吟唱情不自禁散发的情绪。表情随着音乐眺望远方,演唱出由听觉效果呈现的图画。
第四句把全曲情绪推向关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A,伴奏的肢体转变为柱式和弦,推动歌唱的情绪,此句音量也开始扩大,在“到”字时像钟声一般沉沉敲响,然后缓慢渐弱,依旧是远离主调的音律,意犹未尽却情深意长。采用了传统的六声调式,演唱这一句时,可适当地跟随情绪的推动而对节奏上的把握稍稍改动,整体先慢后快再慢,声音通上鼻腔,缩短舌根与软腭的距离从而达到更好的泛音与共鸣效果,伴随声乐音调的逐步下垂,情绪开始回归,织体上再现乐曲开始的形态,淡去、渐远。全曲最高音A与结束音升C形成高低起伏的对比,这也是对演唱者驾驭高低音能力的挑战,真假换声到最后一个低音,伴奏为高音,形成强烈的对比,左手仍然继续了三次低音五度音程,缓缓地消失在耳畔。 全曲大量运用了连线,改变了原有的强弱规律,这是与众不同的巧妙创作手法,表现出诗人飘忽不定的叹息同时给演唱者带来多层次的挑战。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首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七言绝句里,黎先生根据歌词和人声特点创作出了该曲,通过欣赏不同演唱家对此曲的诠释,笔者通过分析演唱出自己的效果与体会,《枫桥夜泊》的每句都很长,需要良好的气息基础,这也是筆者研究生三年通过与导师的相互配合才得到深入的进步。良好的换气点可带动歌者的情绪,使演唱有声有色。全曲出现音型最多的为每小节第二拍,四分音符与八分十六分音符的连线,也为“霜天”音型,共出现了七次。相对短小乐曲的篇幅而言,更迭频繁给这首音乐作品蒙上了神秘而不烦腻的色彩,让人回味无穷。“起、承、转、合”几幅诗歌特色,在歌唱感觉中加入“品、吟”的韵味,使得一副水墨丹青映入眼帘,情感基调伴着忧郁与惆怅。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动静结合,孤帆岸上、夜半钟声,所有景物的搭配与人物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仔细观察研究歌词与音乐的内涵意境,用心反复吟唱来体会作者的心境,注意声音强弱处理,体会词语的逻辑性,才能打动听众。如此才能正确体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特点。
笔者通过对《枫桥夜泊》的节奏形态与内涵咬文嚼字做了深入的研究与个人演唱,切身体会到学习和演唱古代艺术歌曲对提高音乐素养和歌曲诠释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必须了解诗词的背景,作者创作时的理念,创作风格,以此来体会作品的意境,研究古代诗歌的吟诵方式、强调、节奏、并在语言音律上下功夫,咬文嚼字与诗词韵味,分析歌词的语言与音乐表现特征;其次,对歌曲每句的词义慢慢咀嚼,认真掌握诗人想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内涵,再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实践用自己声音表达古曲特有的韵味。“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手法严谨、细腻,注重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所以它比一般的抒情歌曲更能表现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因此演唱时更要注意对作品演唱风格的把握,用声避免按常规民族声乐风格或西洋歌剧的方式演绎,不宜频繁运用太多颤音,在保持泛音的基础上拖长尾音以体现古曲韵味,用吟诵调的手法演唱,突出此句的节奏韵律,注意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结合。最后,在音色上不能偏离作品曲风应体现的音色,做到歌唱與内容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在演唱中更好的表达作品塑造的意境与内涵。
参考文献
[1]刘中连.如何获得歌唱的高音[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2]张晓农.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北京:中国书局出版社,2003.
[3]李曙明.中国艺术歌曲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
[5]艾治平.古典诗词艺术探幽[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6] 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陈婉云(1988—),女,湖南永州市,中共党员,汉,研究生,助教,硕士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师从刘中连教授,在河北核心期刊“大舞台”杂志中发表《歌曲”黄河怨”的二度创作》论文,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关键词】《枫桥夜泊》;特色演唱;诗词意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枫桥夜泊》的艺术特征
张继,字懿孙,今湖北襄阳县人。据记载,他曾在洪州任监铁判官,为天宝十二年进士。《枫桥夜泊》为他笔下一首带着满腔羁旅乡愁回去的途中,所闻所见路景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手法不事雕琢,颇为人传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只见眼前展开一幅宁静伴着惆怅的画面: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秋意泛浓。几声乌鸦的啼叫在这漫天寒霜的背景下回声荡漾,点点渔火点缀着江边的枫树,舟中的游子不禁在这清冷的水乡秋夜感到滴滴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绘写出诗人所见、所闻、所感,一副凄凉的秋夜羁旅图充斥着眼球。而后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余音袅袅,不单托出的是夜的宁静,更沉沉地撞击着诗人那颗独自回家乡孤寂的心灵,时空和永恒的寂寞油然而生,这是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二、吟诵音乐的特征及其节奏形态——《枫桥夜泊》为例
中国古典诗歌、韵文,有歌曲和吟诵(吟唱)两种演唱方式。《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与歌是并存的艺术形式,咏诗必歌之,歌咏则为诗。”通过吟诵音乐表达出来的诗文,那抑扬顿挫、喜悦或忧伤、凄伧或激越常常可以震撼心灵。《枫桥夜泊》歌曲的结构为带附属前奏、尾声的单二部曲式。E宫系统,升C羽调式,四四拍的慢板。前三小节右手伴奏都是休止符,只有左手伴奏为纯五度的和弦拉开,形成全曲的支架,色彩沉靜、压抑惆怅的感觉,寒山寺的钟声缓缓的被音乐表现出来。全曲的伴奏支架均多以三十六分音符的音阶渲染,空灵安静的回响无疑将演唱者带入一副乡愁图景。前五小节的引子部分,用5个低音音程作为显示背景的钟声,每小节的第一拍都是休止符,留给伴奏一个空洞的五度和弦,仿佛寒山寺的钟声。第四小节的九连音宛若潺潺流水,简洁的手法却贯穿全曲,把流水漫天霜花的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枫桥夜泊》为节奏形态充满古诗古韵,前面第一小节由两个“p”弱拍起于四拍五度音程,给歌曲带来先抑后扬的动力性,音响浑厚,恍若钟声,刻画出钟声低沉的安静场景,在此作品中起到一个贯穿全曲的重要表现手段。第二小节仍然在“p”的基础上引申,节奏缓缓地为歌曲拉开帷幕。第三遍钟声敲响时出现短促的连续音,力度稍微清晰增强,却还是要控制住给人一种想象。第四小节出现急促的9连音,以不规整的音阶迅速消失在夜空,只留下回荡的钟声令人回味。此曲进入人声第一句前先以休止一拍再进入“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演唱,這一拍休止用在句首并不代表乐曲终止或停顿,相反是情绪的一种积累,一个重要的节奏表情手段,用休止来让听众更把注意力期待在声音的进入上。四句唱词均弱起进入,歌曲中大多节奏都用由短到长的综合节奏行来进行连绵不断的音乐演唱,不以死板的均分节奏来吟唱,笔者在演唱此歌曲时,认为节奏是跟着情绪流动,而情绪是来激发节奏的动力。这样配合,才能达到吟唱古诗不失风雅的境界。唱词以字为单位时值一短一长交替,起一种推动作用。诗歌的前两句中,第二句的节奏形在第一句上进行延伸,都以空切分节奏起始,其中切分部分由十六分音符组成,这样突出了快速切分音本身的力度与单一的十六分音符有了强烈的对比性,显得华丽、灵巧。
三、《枫桥夜泊》的风格韵味及演唱体会
演唱“月落乌啼”时,带着吟诵式的古典韵味,演唱全曲要做到咬字归韵,古代诗词是建立在汉语言基础上的,很讲究声、韵、调三要素,要求咬字清晰,发音准确,要做到“以字形腔、字声相谐”,要加强字声的结合。“霜满天”以本句最高音升F起音,演唱时注意气息的控制,音量随高发生强弱变化,此句停顿在A音上,有脱离前调的感觉,“霜shu-ang”两个字要把韵母中的u延长,用拖腔的感觉延长“shuang”的发声,来突出古曲的韵味。演唱二拍半的尾音的时候可微微用泛音摇晃的感觉演唱,像古琴按弦时颤动的声音一般悠远流长,此处也是这首艺术歌曲的点晴之音。演唱者需要控制声音的连贯性,随着伴奏的走向进入下一句的歌唱状态。古诗词的演唱很注重声与韵的结合,咬字是非常重要。如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孤独的旅人只能对愁而眠,每个元音吸入鼻腔归韵,旋律走向仿佛笛声一般带着凄凉和惆怅,神韵结合才能人声合一,发出最打动听者的声音,演唱尾音的同时以减弱的方式把声音传送远处,伴奏形式依旧以中低音的音程作为基础,钟声不断。
第三乐句钢琴部分开始跟随人生旋律,紧凑流畅的九连音与六连音更富情趣,流动性不断增加,采用了民族乐器“筝”的手法加以润饰,G宫与降B宫系统的调式音列结合,远离主调。“变宫”音上的延长及半音下行,更显作品民族特色和主人公内心的苍凉,此句很长,换气的时候不应把词组断开,在“城外”后换气,两组的强弱符号仿佛是诗人低沉的自我吟唱情不自禁散发的情绪。表情随着音乐眺望远方,演唱出由听觉效果呈现的图画。
第四句把全曲情绪推向关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A,伴奏的肢体转变为柱式和弦,推动歌唱的情绪,此句音量也开始扩大,在“到”字时像钟声一般沉沉敲响,然后缓慢渐弱,依旧是远离主调的音律,意犹未尽却情深意长。采用了传统的六声调式,演唱这一句时,可适当地跟随情绪的推动而对节奏上的把握稍稍改动,整体先慢后快再慢,声音通上鼻腔,缩短舌根与软腭的距离从而达到更好的泛音与共鸣效果,伴随声乐音调的逐步下垂,情绪开始回归,织体上再现乐曲开始的形态,淡去、渐远。全曲最高音A与结束音升C形成高低起伏的对比,这也是对演唱者驾驭高低音能力的挑战,真假换声到最后一个低音,伴奏为高音,形成强烈的对比,左手仍然继续了三次低音五度音程,缓缓地消失在耳畔。 全曲大量运用了连线,改变了原有的强弱规律,这是与众不同的巧妙创作手法,表现出诗人飘忽不定的叹息同时给演唱者带来多层次的挑战。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首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七言绝句里,黎先生根据歌词和人声特点创作出了该曲,通过欣赏不同演唱家对此曲的诠释,笔者通过分析演唱出自己的效果与体会,《枫桥夜泊》的每句都很长,需要良好的气息基础,这也是筆者研究生三年通过与导师的相互配合才得到深入的进步。良好的换气点可带动歌者的情绪,使演唱有声有色。全曲出现音型最多的为每小节第二拍,四分音符与八分十六分音符的连线,也为“霜天”音型,共出现了七次。相对短小乐曲的篇幅而言,更迭频繁给这首音乐作品蒙上了神秘而不烦腻的色彩,让人回味无穷。“起、承、转、合”几幅诗歌特色,在歌唱感觉中加入“品、吟”的韵味,使得一副水墨丹青映入眼帘,情感基调伴着忧郁与惆怅。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动静结合,孤帆岸上、夜半钟声,所有景物的搭配与人物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仔细观察研究歌词与音乐的内涵意境,用心反复吟唱来体会作者的心境,注意声音强弱处理,体会词语的逻辑性,才能打动听众。如此才能正确体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特点。
笔者通过对《枫桥夜泊》的节奏形态与内涵咬文嚼字做了深入的研究与个人演唱,切身体会到学习和演唱古代艺术歌曲对提高音乐素养和歌曲诠释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必须了解诗词的背景,作者创作时的理念,创作风格,以此来体会作品的意境,研究古代诗歌的吟诵方式、强调、节奏、并在语言音律上下功夫,咬文嚼字与诗词韵味,分析歌词的语言与音乐表现特征;其次,对歌曲每句的词义慢慢咀嚼,认真掌握诗人想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内涵,再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实践用自己声音表达古曲特有的韵味。“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手法严谨、细腻,注重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所以它比一般的抒情歌曲更能表现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因此演唱时更要注意对作品演唱风格的把握,用声避免按常规民族声乐风格或西洋歌剧的方式演绎,不宜频繁运用太多颤音,在保持泛音的基础上拖长尾音以体现古曲韵味,用吟诵调的手法演唱,突出此句的节奏韵律,注意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结合。最后,在音色上不能偏离作品曲风应体现的音色,做到歌唱與内容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在演唱中更好的表达作品塑造的意境与内涵。
参考文献
[1]刘中连.如何获得歌唱的高音[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2]张晓农.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北京:中国书局出版社,2003.
[3]李曙明.中国艺术歌曲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
[5]艾治平.古典诗词艺术探幽[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6] 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陈婉云(1988—),女,湖南永州市,中共党员,汉,研究生,助教,硕士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师从刘中连教授,在河北核心期刊“大舞台”杂志中发表《歌曲”黄河怨”的二度创作》论文,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