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对未来教学的认识和期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虽然会有偏差,但通常没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并能受到启发。教学设计要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所谓教师“教得好”应是促进学生“学得好”。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47-1
每一位数学教师,无论他教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非常关注如何“教”数学的问题。因为他知道,教不好数学就等于“误人子弟”,这是任何一位教师都最怕得到的职业评价。而要使数学教学活动富有成效,事先必须有所计划,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就是数学教学设计。
很多名家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不一,看法各异,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并能受到启发。以下笔者将详细探讨自己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八点思考:
1.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
教师宜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设计中,依“标”靠“本”,尊重教材,注重基础,抓好核心内容设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多经历一些“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为学生发展服务。
2.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活动
尽管任何形式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得到发展,但笔者认为系统的数学教学设计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潜能去获得发展的机会,从而极大地影响他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大致相同,分为“确立目标、分析任务、了解学生、设计活动、评价结果”五个环节。就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设计而言,上述五个环节缺一不可,每一环节的意义和作用也不尽相同。
3.恰当的问题情境对教学设计的完成至关重要,是突破难点的有力武器
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欲望。以数学教学为例, 情境往往并不直接揭示所学的数学内容, 而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从中提炼数学信息。 因此,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引发出来, 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 数学思想得以渐渐突显。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问题场”,好的情境无疑起到了“场”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注意:
(1)问题要有真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学习内容;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来自问题的挑战;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有趣的情境之中。
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分析,所设置的问题若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有效的“问题串”,便于学生的“再创造”。当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甚至去演算,教师不必急于求成。
4.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要尽可能考虑让学生直接观察数学知识所指的对象,或进行实际操作、感知,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使概念更加生动、具体,对定理、公式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为牢固,提取的线索更为多样。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教师以“问题链”的形式来呈现和控制“小步”, 预设“互动”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时机,要防止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充分展现和暴露思维过程,力求主线脉络清楚,步子小而不散,教学内容分解有度,搭建的知识“脚手架”坡度适当,思维发展的跨度合理,问题的设置与处理灵活,师生互动及时,关注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创造性活动的体验。
5.将学生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在教学设计中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分析学情,要多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所得信息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另外教师要强化数学语言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表述能力,以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流畅性、完整性。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审题能力,不能以教师的审题代替学生的审题,降低学生审题的水平。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当作数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在教学设计时要多创设一些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和发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使学生发现、提出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问题能力。
6.教学设计要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所谓“教得好”应是促进“学得好”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教好数学,其实笔者认为“教得好”就是要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正确地理解数学、积极地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刘兼主编.马复编著.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2]管向群主编.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47-1
每一位数学教师,无论他教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非常关注如何“教”数学的问题。因为他知道,教不好数学就等于“误人子弟”,这是任何一位教师都最怕得到的职业评价。而要使数学教学活动富有成效,事先必须有所计划,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就是数学教学设计。
很多名家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不一,看法各异,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并能受到启发。以下笔者将详细探讨自己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八点思考:
1.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
教师宜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设计中,依“标”靠“本”,尊重教材,注重基础,抓好核心内容设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多经历一些“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为学生发展服务。
2.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活动
尽管任何形式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得到发展,但笔者认为系统的数学教学设计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潜能去获得发展的机会,从而极大地影响他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大致相同,分为“确立目标、分析任务、了解学生、设计活动、评价结果”五个环节。就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设计而言,上述五个环节缺一不可,每一环节的意义和作用也不尽相同。
3.恰当的问题情境对教学设计的完成至关重要,是突破难点的有力武器
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欲望。以数学教学为例, 情境往往并不直接揭示所学的数学内容, 而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从中提炼数学信息。 因此,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引发出来, 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 数学思想得以渐渐突显。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问题场”,好的情境无疑起到了“场”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注意:
(1)问题要有真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学习内容;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来自问题的挑战;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有趣的情境之中。
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分析,所设置的问题若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有效的“问题串”,便于学生的“再创造”。当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甚至去演算,教师不必急于求成。
4.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要尽可能考虑让学生直接观察数学知识所指的对象,或进行实际操作、感知,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使概念更加生动、具体,对定理、公式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为牢固,提取的线索更为多样。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教师以“问题链”的形式来呈现和控制“小步”, 预设“互动”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时机,要防止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充分展现和暴露思维过程,力求主线脉络清楚,步子小而不散,教学内容分解有度,搭建的知识“脚手架”坡度适当,思维发展的跨度合理,问题的设置与处理灵活,师生互动及时,关注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创造性活动的体验。
5.将学生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在教学设计中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分析学情,要多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所得信息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另外教师要强化数学语言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表述能力,以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流畅性、完整性。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审题能力,不能以教师的审题代替学生的审题,降低学生审题的水平。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当作数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在教学设计时要多创设一些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和发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使学生发现、提出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问题能力。
6.教学设计要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所谓“教得好”应是促进“学得好”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教好数学,其实笔者认为“教得好”就是要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正确地理解数学、积极地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刘兼主编.马复编著.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2]管向群主编.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