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官的政绩观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一些官员在为官过程中,尤其是在基层为官过程中,非常重视民情。他们秉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在任职期间,了解存在问题、解决疑难杂症、化解各种纠纷、注重民生问题,积极做一些打基础、作铺垫、利长远的事情,最终做出了政绩,赢得了百姓爱戴。
  注重“潜绩”
  严象祖在宋理宗绍定五年被授吉州判官。上任之后,面临盗寇猖獗的现实情况,有人提出“清野”之策。严象祖认为这样做不可以,并给出了理由:“寇未逼城,先使万家之民破屋庐毁生,理不可。”如果采取坚壁清野政策,固然会消灭盗贼,会出一时政绩,但会产生危害百姓的后果。在后来的执政过程中,严象祖通过“严保伍、结士兵、联厢禁”这样强基础、壮实力的举措,最终平稳地消除了寇乱。
  42岁的黄莘田在雍正二年出任广东四会县知县。据《麟峰黄氏家谱》记载,四会县“邑旧有堤,绵亘数十里”,虽有旧堤这个防洪的基础,但也抵挡不住洪水侵袭。在前人基础上,黄莘田继续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率民众“畚筑厚且坚”,对旧堤进行修缮坚固,最终起到了良好效果。时人称他“有古良吏风”。
  嘉庆二十二年,阮元出任两广总督。当时岭南地区比较偏僻,文化不发达。阮元看到广东“束书不读,不立文字之流弊”,决定大兴文化之事。当时在粤兴文,推进过程比较艰难,但意义非常重要。在粤近十年间,阮元修《广东通志》,创学海堂,建三水行台书院,培养汉学人才,开广东近代文化兴盛之端。后来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感叹:“广东近百年的學风,由他(阮元)一手开出。”
  以民为本
  徐士讷在康熙十五年中进士,被授河南嵩山县知县。上任之后,坚持以民为本,开荒辟土,奖勤罚惰,革除无名杂派,建伊川书院,修邵康节祠,亲自讲学教化,经济由此发展起来,当地百姓视之为父母官。当时名臣汤斌赞誉他:“冰清玉洁,实心爱民,第一廉吏也。”因其爱民心显,政绩卓越,后被提拔为山东济宁知府。徐士讷在新岗位上,仍然能够坚持以民为本,为民做实事。当时济宁面临饥荒,他率先捐俸,并倡导富民捐资,赈济贫困,“活十余万人”。黄河决口,“患及济宁南乡”,徐士讷亲自到一线了解灾情,“浚河治水”,“工程已达十之七”,因其积劳成疾,在任上病逝。
  侯鸣珂在同治四年被任命为陕西孝义厅同知。当时孝义厅遭灾,户户断炊、饿殍遍地。看到此情此景的侯鸣珂发誓:“不解民倒悬,鸣珂宁愿一死!”上任之后,他一方面向朝廷汇报灾情,请求赈济,等到赈济下来之后,又亲自赶着骡马将粮食运送到各地,拯救灾民两万多人;另一方面,他号召百姓搞生产自救,与百姓一块上山挖地、下田插秧。此外,侯鸣珂更以俭朴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家人:“一日三餐,不得过斤;洋芋、包谷、糠菜各三一,不得妄加细粮。”他所在厅衙有一个叫余言吉的小吏,不甘忍受俭朴生活,向百姓勒索了十斤猪油,自己留下五斤,其余的暗地里送给侯家。侯鸣珂知道后非常生气:“刮民脂膏,如杀我父兄;百姓倒悬,尔等安享清福,不堪造就。”随后将余言吉削职为民,责令其妻将五斤猪油还给百姓,并以受贿罪杖打四十。侯鸣珂率先垂范,赢得了百姓爱戴,后来他离任之时,当地百姓敬送其“仁德如春”巨匾。
  求真务实
  乾隆七年,郑板桥出任范县知县。他上任之后,经常带一名衙役扮作村民模样,到田间地头察看农情和民情。《自咏》中有记载:“春雨长堤行麦陇,秋风古庙问瓜田。村农留醉归来晚,灯火千家望不眠。”许多民间实情都在探查走访中被获悉,再以此为基础制定对策。某年大旱,灾情严重,百姓纷纷到龙王庙求雨。看到此情此景,郑板桥积极地与群众进行交流,还写下了一首打油诗开导民众:“吃斋能行善,骡马上西天。禁欲能益寿,太监活千年。求神能下雨,沙漠变绿原。若不疏浚河,怎能灌良田。”这首诗被当成告示四处张贴,让老百姓知晓其中道理,转而行动起来走引水灌溉之路。经过努力,灾年变丰年,境内出现“种得新蔬雨后肥”局面。郑板桥求实的行为也为范县带入一股清风,通过干实事、察实情、出实效,做出了他为官一任的政绩。正如清代郑方坤在《郑燮小传》中所说:“既得官,慈惠简易,与民休息,人亦习而安之。”
  林则徐在各地为官过程中,其治水之功常被百姓称赞。他在江苏主政时间较长,治水业绩亦颇为显著,“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当时江苏涝灾严重,林则徐就如何疏浚除涝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当他发现疏浚河水直通海口这一方案花费太大且没有切实效用,故采取就近疏通到河的方案,既疏通了河水,又可以利用此水灌溉农田。林则徐建议,在河口建闸坝,既防潮汐泥沙进入,又可使所积之水从所建之坝归海。水利工程完成之后,经检验成效显著。而且根据江苏不同地区、不同水情具体情况,林则徐采取了不同应对之策。在高堰,他多设闸放水,减轻压力;在太湖,他侧重在下游进行疏通,防止侵占荡田;在海州,他注重疏导防涝;在徐州府,他注重河道挑挖,因地制宜。如果没有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他是不敢提出相应治水对策的。正如其在致邹锡淳信中所说:“此事弟未习地形,亦不敢妄议。”由此可见林则徐的求实精神。
  (摘自《学习时报》)
其他文献
素来以推特治国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和他钟爱的社交媒体闹翻。勃然大怒的特朗普与推特联合创始人之一、现任CEO杰克·多西开始了“口水仗”,一个称平台违法,一个力挺为争议信息打标签的做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朗普随后发布的竞选视频又被推特移除,多西继续无视总统发飙,解释称原因是素材涉及版权问题。  敢多次与总统叫板,多西可以称得上是离经叛道。作为全球知名社交媒体的CEO,多西被公认为硅谷独具一格的商业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工作从1918年10月开始,至次年3月,因母亲病重而离职归湘。在北大图书馆的近半年时光,他读了很多书刊,接触了很多人和事,这个过程和印象,一直深植于他的记忆之中,成为他一生中极为珍贵的一段经历。  进入北大图书馆  到了北京后,毛泽东忙碌着奔波着,几经联系,才落实好勤工俭学事宜。杨先生(杨昌济)希望毛泽东最好能在北大继续读书,可毛泽东却没有报考北大预科,其间不乏经济的原因,亦不
有意见选择保留,有不满私下“吐槽”,有怨气藏在心里……笔者在基层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在职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谨守“為官不言”原则,由此产生的干部“失语”现象在基层抬头,值得引起重视。真话、实话、心里话,因何都成“稀缺品”  “这个话题我们就不谈了吧,不好说,说不好。”新春时节,笔者在基层和一名副镇长交流时,言及上级政府部门的部分政策,这名干部选择了回避。这样的现象并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是西汉末年一个没落的远房皇族,公元23年被更始帝刘玄派去招抚河北。他“单车临河北”,仅一年时间便发展为占据黄河以北的全国最强大军事集团,又逐次消灭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统一中国。毛泽东点评《东观记》时说,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表率作用  会用人,先要人愿为所用;要人愿为所用,领导人就须先为表率。刘秀去河北时既无兵又无地,身边却很快聚集了一个优秀的人才集团
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被称为“全球第一CEO”,不仅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领导者,他的很多观点让员工获益匪浅。诚信不仅仅是守法  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什么样的?杰克·韦尔奇说:“公司以及所有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诚信。有人问过我最担心公司的什么事,什么会让我夜不能寐?我担心的不是大家的业务,而是有人会做出违法的蠢事,玷污了公司的声誉,并且毁了自己的前途和家人的幸福。
之前,一篇报道《花400万留学8年,海归后月薪仅万元!家长看了都应该反思》,引发关注与热议。  正方:“花400万留学8年,海归后月薪仅万元”,对比确实很强烈,但挺标题党的。首先,吴凯(该报道主角)只是个案,未必能够反映留学归国人员群体的整体收入状况。要找反例很容易,留在美国进入金融业或做软件工程师拿高薪的不乏其例。其次,吴凯27岁就月薪过万元,这个薪酬不算低,以后还会不断增长。2015年高校毕业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继位之后,于政务之暇,降九五之尊,躬身登台讲法,还于本朝十一年,亲自编纂宣传佛法知识的禅宗语录集《雍正御选语录》。  该语录中一则讲道,一次,王子问禅师:“食肉者是?不食肉者是?”师曰:“食肉是王爷的禄,不食肉是王爷的福。”  妙哉斯言!  妙其一,问得好。清室来自游牧民族,过去以肉食为主,那时在马背上打天下,常年征戰不息,能量耗费多,多吃一点肉,于健康无碍。但自入关得
古代的将军,即便不擅长作战,也会在别的地方为士兵做出表率,这样做,士兵才会信任他,愿意跟随他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如果一个人拥有举世无双的本领,却凡事缩在后面,那么他有沒有本领又有什么区别呢?团队管理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团队想开创一番事业,都要有一个身先士卒的领导。  21世纪,硅谷孕育了无数伟大的团队,特斯拉、脸书、亚马逊、苹果、英特尔、谷歌……这些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领袖同样家喻户晓。不管是在科技爱
安得海的出名与得势,在于他跟对了主子,并能讨得主子的欢心,他的主子就是慈禧。慈禧对他的宠爱,也使围绕安得海的各种传闻在京师发酵,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太监突然成了公众关注的对象,自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由于安得海与恭亲王奕訢的冲突。  当时流传着诸多安得海为难恭亲王奕訢的说法。同治四年(1865年),奕訢、慈禧叔嫂失和,奕訢一度去职。据说此次事件中,安得海出力最多,也更得慈禧宠幸。又
有一种社会流行病,患者颇众。一般症状,眼睛上翻,对上仰视,一心盯天,口中念念有词:“是是是!”“诺诺诺!”“好好好!”“明白,马上办!”“请您放心,坚决执行!”凡事以“上”马首是瞻,表面似乎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正确与否,从不辨别,操那份闲心干吗?是否口是心非,有待考证。  “上”者,上峰之谓也;“唯上”者,唯上峰眼色是从也。一事当前,把取悦上峰置于首位,至于百姓是否满意,根本不放在心上。对上峰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