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是一个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育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兴趣、信心、勇于探索的精神、踏踏实实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等。然而,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长期忽视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而忽视了自身的情感投入,这样学生成为了灌输知识的机器,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已不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一、用“爱”浇灌学生
教师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教师有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试想,一个冷漠甚至冷血的教师,自己整天都生帮帮的,那他的课堂多半是冷漠的课堂,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我们要求是不但知识渊博,而且感情丰富,爱憎分明,充满爱心的人。但有的教师却片面认为数学教师讲授的只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主体,二有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或者家庭、生活原因,自然不自然的把沉闷的气氛带到课堂上,甚至把火气发到学生的身上,以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这样,不但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还会让学生焦躁、不安。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科也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励人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相反,如果老师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时刻保持乐观向上,快乐积极精神态度,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对教学工作热情有加,上课时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讲课时津津乐道,平时与学生平等交往,打成一片,则肯定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也会以极大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去,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还会被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注重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在数学教学中,要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
三、用语言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四、用情境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同时,对有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对“没有自信、沉默不语、心不在焉”的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不能只是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对“学困生”歧视冷淡,引导关心帮助不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要增加对差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让他们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改变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对于优秀生,认知上要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题目的设计要有难度,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讨论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
六、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手法,也是培养学生人生自信的条件。只有不断的成功体验,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敏捷,让不聪明的变聪明,让聪明的更聪明;只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学生获得的思想教育和知识技能才能刻骨铭心;只有无数的成功体验,才能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当尽可能提供一种“阶梯”式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成功的解决一些问题,享受成功的体验,并接受新知识的挑战,从而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方法很多,如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多设计贴近生活,探究性学习等素材的题目,充分调动学生“情商”,激发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产生探究动力。再入教学时精心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悬念情境、幽默情境、故事情境等等,这些方法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外,在教学中,要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各不同成绩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提高,让成绩稍差的学生通过帮助,成绩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
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都是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除了上述的一些浅见外,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很多,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的有机结合,多层次的协调发展,多角度的有效渗透。
一、用“爱”浇灌学生
教师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教师有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试想,一个冷漠甚至冷血的教师,自己整天都生帮帮的,那他的课堂多半是冷漠的课堂,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我们要求是不但知识渊博,而且感情丰富,爱憎分明,充满爱心的人。但有的教师却片面认为数学教师讲授的只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主体,二有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或者家庭、生活原因,自然不自然的把沉闷的气氛带到课堂上,甚至把火气发到学生的身上,以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这样,不但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还会让学生焦躁、不安。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科也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励人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相反,如果老师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时刻保持乐观向上,快乐积极精神态度,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对教学工作热情有加,上课时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讲课时津津乐道,平时与学生平等交往,打成一片,则肯定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也会以极大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去,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还会被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注重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在数学教学中,要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
三、用语言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四、用情境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同时,对有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对“没有自信、沉默不语、心不在焉”的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不能只是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对“学困生”歧视冷淡,引导关心帮助不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要增加对差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让他们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改变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对于优秀生,认知上要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题目的设计要有难度,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讨论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
六、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手法,也是培养学生人生自信的条件。只有不断的成功体验,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敏捷,让不聪明的变聪明,让聪明的更聪明;只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学生获得的思想教育和知识技能才能刻骨铭心;只有无数的成功体验,才能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当尽可能提供一种“阶梯”式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成功的解决一些问题,享受成功的体验,并接受新知识的挑战,从而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方法很多,如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多设计贴近生活,探究性学习等素材的题目,充分调动学生“情商”,激发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产生探究动力。再入教学时精心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悬念情境、幽默情境、故事情境等等,这些方法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外,在教学中,要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各不同成绩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提高,让成绩稍差的学生通过帮助,成绩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
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都是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除了上述的一些浅见外,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很多,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的有机结合,多层次的协调发展,多角度的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