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复杂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统称,患者通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会沟通交往障碍,并伴有语言发育异常和重复刻板的行为或兴趣。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ASD相关的变异、基因、功能通路,以及脑区基因表达模式在不断被发现。本文就ASD相关的各个层面的遗传学研究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降脂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6例,连续给予他汀类降脂药物3个月,分析服药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igh-densitylip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teincholesterol,LDL-C)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ApoE基因的多态性,比较不同疗
目的探讨一个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临床特点及ABCD1基因的变异方式。方法分析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PCR方法对家系中的先证者、父母以及100名健康对照者的ABCD1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患者主要以脑干、小脑损害为突出表现,血清极长链脂肪酸升高,ABCD1基因检测显示存在c.1509delG(p.L504Sfs*54)半合子变异。该变异来源于先证者母亲,先证者的父亲及100名健康对照者未发现上述变异。结论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多样。c.1509delG
目的探讨1例Rothmund-Thomson综合征(Rothmund-Thomsonsyndrome,RT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妹妹的外周血,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用Sanger测序方法对变异基因的家系分布进行验证。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RECQL4基因存在c.1048_1049delAG(p.Arg350fs*21)和c.2886-1G>A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2886-1G>A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
目的探讨一个先天性糖基化病家系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该家系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用Sanger测序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弟弟均携带PMM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第5外显子的c.395T>C(p.I132T)为已知致病突变,第5内含子的c.448-1delAG为既往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位于PMM2基因第5内含子的c.448-1delAG的剪接位点变异为先天性糖基化病新发现的致病变异类型。
目的明确1例经串联质谱筛查诊断为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双亲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基因捕获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可疑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患儿存在GCDH基因c.523G>A与c.1190T>C位点复合杂合变异,c.523G>A来源于父亲,c.1190T>C来源于母亲。结论GCDH基因c.523G>A与c.1190T>C位点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目的分析1例Per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DIS3L2基因变异,了解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根据筛出致病基因变异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CollegeofMedicalGeneticsandGenomics,ACMG)的基因变异解读标准与指南对基因变异进行致病性评估。结果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DIS3L2基因存在c.2109delC和c.1829-1830insC变异,Sanger测
目的探讨一个眼-脑-肾综合征(Lowe综合征)家系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sequencing,WES)结合Sanger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对患者临床表型与以往文献比较。结果先证者为一名3岁5个月男性患儿,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脑发育不良、认知损害,肾功能异常等多发性先天异常。WES检测到OCRL基因发生半合子错义变异NM_000276.3:c.1255T>C(p.Trp419Arg)(GRCh37/hg19),该变
目的探讨1例由KCNJ6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Keppen-Lubinsky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危害性,并通过蛋白质结构模拟分析其影响。结果患儿具有特殊面容,表现为大眼、鼻翼发育不全、小后缩下颌及早衰模样,同时伴随生长发育迟缓及智力障碍等。基因检测提示其携带KCNJ6基因c.460G>C(p.Gly154Arg)新发变异,数据库未见收录。软件预测该变异可能影响位于KCNJ6蛋白跨膜区钾离子选择性过滤结构通道,导致该通道功能上调
异戊酸血症是最早明确诊断的一种有机酸血症,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病新生儿期至成人期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喂养困难、顽固性呕吐、嗜睡、昏迷、代谢性酸中毒、汗脚样体臭和智力发育迟缓等,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异戊酸血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遗传背景的差异会导致不同人群对同一种药物产生药物效应差异。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与发展,探讨药物基因组学与群体遗传差异的关系有助于阐明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不同人群药物效应异质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常见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不同人群中的研究情况,旨在为中国不同人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