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传统教育中地理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反思
近十年来,在地理教学中,随着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改进,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开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在绝大多数的传统教学课堂。教师通常表现以下方面的特征:
1、唯知识论
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或者唯一的定位在完成知识性的任务,教师在制定者学目标时较多关注的是知识性要求,未能注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高一地理中必修中对“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节学习时,教师学有先提出为何要探索宇宙的新资源,没让学生先思考而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2、唯教材论
虽然多数教师把钻研教材知识和设计教学过程作为备课的中心任务,但未能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研究,例如:在高二地理修中有关“1.1人口再生产”中人口再生产的主要类型的学习时,教师过多依赖教材讲述,而没有联系实际,去认真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直至2006年教材的进一步修正才将知识更新。
3、唯教案论
理想的教和学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学生能按教案设计作回答,教师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理想的答案,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往往扮演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教案剧”的“主角”,少数学习好的主要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多数情况下是“观众”。
二、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地理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1、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地理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各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传统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人才观。
2、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地理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在地理课程的新材中,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就要求在教师中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如在2007年5月第一次印刷的高一必修地理教材中“关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的图中,删除了冥王星的相关知识而增加了各行星的公转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对新增的知识应灵活的教学。同时,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3、新课程内容的社会化要求地理教师具有多元知识结构
新课程中,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计划的一个特点,新课程计划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开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知识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和风格。
4、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字出现后,教师在课堂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但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通过信息网络所获取的知识可能比教师多、比教师快,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现实。例如,在今年的高一地理教材(必修)中设及将九大行星,更新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知识,有的学生就是通过信息媒体所获得相关知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学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的工作者,学者的学习者,以及学生朋友和知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应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格伙伴的关系。老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
三、新课程观下现代地理教师角色
1、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老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的素质的形式,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生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方便和服务,扮好自己的“后勤”角色。
3、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新课程将改革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毕生是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和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对于中学地理教师,应乘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认清未来的教育,认识到“传授者”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及时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的转变。最终,在促进教育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近十年来,在地理教学中,随着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改进,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开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在绝大多数的传统教学课堂。教师通常表现以下方面的特征:
1、唯知识论
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或者唯一的定位在完成知识性的任务,教师在制定者学目标时较多关注的是知识性要求,未能注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高一地理中必修中对“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节学习时,教师学有先提出为何要探索宇宙的新资源,没让学生先思考而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2、唯教材论
虽然多数教师把钻研教材知识和设计教学过程作为备课的中心任务,但未能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研究,例如:在高二地理修中有关“1.1人口再生产”中人口再生产的主要类型的学习时,教师过多依赖教材讲述,而没有联系实际,去认真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直至2006年教材的进一步修正才将知识更新。
3、唯教案论
理想的教和学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学生能按教案设计作回答,教师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理想的答案,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往往扮演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教案剧”的“主角”,少数学习好的主要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多数情况下是“观众”。
二、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地理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1、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地理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各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传统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人才观。
2、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地理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在地理课程的新材中,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就要求在教师中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如在2007年5月第一次印刷的高一必修地理教材中“关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的图中,删除了冥王星的相关知识而增加了各行星的公转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对新增的知识应灵活的教学。同时,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3、新课程内容的社会化要求地理教师具有多元知识结构
新课程中,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计划的一个特点,新课程计划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开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知识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和风格。
4、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字出现后,教师在课堂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但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通过信息网络所获取的知识可能比教师多、比教师快,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现实。例如,在今年的高一地理教材(必修)中设及将九大行星,更新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知识,有的学生就是通过信息媒体所获得相关知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学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的工作者,学者的学习者,以及学生朋友和知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应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格伙伴的关系。老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
三、新课程观下现代地理教师角色
1、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老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的素质的形式,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生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方便和服务,扮好自己的“后勤”角色。
3、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新课程将改革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毕生是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和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对于中学地理教师,应乘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认清未来的教育,认识到“传授者”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及时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的转变。最终,在促进教育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