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卫艺术简历
1957年生于北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别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先后参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分别获铜奖、优秀作品奖、齐白石奖、中国美术创作奖,2005、2007、2010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均获奖。入选《百年中国画展》、《中国绘画五十年》等国家级大型展览和画集。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画展,出版有多部个人画集。
赵卫是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很有作为和成就的中年画家。关于他的山水画创作特色,已有不少行家从不同侧面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不再赘述。我想谈的一点是,一个非美术院校毕业的人,何以能在画坛脱颖而出,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面貌,占领一席位置,而且能迎着各种思潮的冲击,沉稳地迈着前进的步伐,向着自己理想的目标?
赵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他是从文学走上艺术之路的。文学与绘画表现语言不同,但是它们遵循的形象思维之原理相通。他之所以敏感于水墨画艺术,为传统中国画的语言魅力所吸引,是出自于过人的艺术天赋。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从古代经典与当代名家的创作中获得许多启发,他虚心地学习,从技巧到观念。可贵的是他不拘泥于追随某家某派,不为传统的或当今流行的表现模式所束缚,而是取他认为能服务于自己探索方向的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崭露头角时,他的这一立场就鲜明地体现了出来。当时画坛前卫思潮烽烟四起,大有黑云压城之势。而一些固守传统文人画法则的艺术家,又持“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态度消极对待。中国画往何处去,不少人一时茫然。这时,陈平、赵卫、陈向迅、卢禹舜等人的艺术探索亮相,予人感觉耳目一新,业界反应热烈。我想,当时的赵卫对自己的艺术追求并不那么自觉,他似乎凭着直觉选择了自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式。
直觉,对艺术家来说太重要了,有无这种可贵的直觉,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艺术天赋的重要标尺。也正在这时,赵卫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艺术创作的走向。他除了继续钻研元明清山水大师们的画理画法外,还向张仃先生讨教,研究焦墨艺术的特性;他关注姜宝林在传统与革新之间的探索,思考水墨现代转型的多种可能;他从龙瑞提倡山水画摆脱写生束缚、取“游于艺”的审美趋向、回归黄宾虹笔墨的艺术主张中,获得启发,增长了他对笔墨的认识和加深对文人画意旨的兴趣。聪明的赵卫在赞赏张仃执着于焦墨艺术热情和精神的同时,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他说:“我喜爱焦墨线条的阳刚之气,也尊重焦墨皴擦的阴柔之美……焦墨和水墨的结合是我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焦墨老辣苍茫,水墨含蓄润泽。一个为骨,一个为肉。”读赵卫的焦墨山水,将其与张仃的作品加以比较,便可看出他在学习别人时,决不依样画葫芦,而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努力构建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同样,很难说赵卫从姜宝林那里学到了某种具体的技巧或技法,他说在姜宝林富有探索精神的作品中能找寻到他自己,认为这对他“一生受用”。当以龙瑞为代表的“回归黄宾虹笔墨”热潮在画界蔓延时,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不无忧虑。就在此时,我偶然读到赵卫的一篇谈论这个问题的短文,大意说这是一个有益的艺术探索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目标。说实话,他的这种认识对我也颇有启发,促使我更冷静、理性地看待中国画界思潮起伏的内在原因。事实证明,一度兴起的黄宾虹笔墨热,尽管它带有自身的片面性,但也是中国画重振传统精神的必经之路。
从赵卫的创作看,他一直注意摆好师造化、师古人和师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在焦墨麻点、水墨点赭、写意重彩和水墨白描中徜徉,不随风,不跟浪,忠实于自己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寄托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深情,由此形成他丰润而质朴、严谨而自由、品格清纯的画风。
赵卫的艺术创造还在前进的过程之中,凭着他具有的敏锐直觉和理性思考精神,还有他的勤奋和悟性,在我们面前正在出现一个形象更丰满、更有思想深度的艺术家赵卫!
1957年生于北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别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先后参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分别获铜奖、优秀作品奖、齐白石奖、中国美术创作奖,2005、2007、2010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均获奖。入选《百年中国画展》、《中国绘画五十年》等国家级大型展览和画集。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画展,出版有多部个人画集。
赵卫是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很有作为和成就的中年画家。关于他的山水画创作特色,已有不少行家从不同侧面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不再赘述。我想谈的一点是,一个非美术院校毕业的人,何以能在画坛脱颖而出,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面貌,占领一席位置,而且能迎着各种思潮的冲击,沉稳地迈着前进的步伐,向着自己理想的目标?
赵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他是从文学走上艺术之路的。文学与绘画表现语言不同,但是它们遵循的形象思维之原理相通。他之所以敏感于水墨画艺术,为传统中国画的语言魅力所吸引,是出自于过人的艺术天赋。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从古代经典与当代名家的创作中获得许多启发,他虚心地学习,从技巧到观念。可贵的是他不拘泥于追随某家某派,不为传统的或当今流行的表现模式所束缚,而是取他认为能服务于自己探索方向的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崭露头角时,他的这一立场就鲜明地体现了出来。当时画坛前卫思潮烽烟四起,大有黑云压城之势。而一些固守传统文人画法则的艺术家,又持“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态度消极对待。中国画往何处去,不少人一时茫然。这时,陈平、赵卫、陈向迅、卢禹舜等人的艺术探索亮相,予人感觉耳目一新,业界反应热烈。我想,当时的赵卫对自己的艺术追求并不那么自觉,他似乎凭着直觉选择了自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式。
直觉,对艺术家来说太重要了,有无这种可贵的直觉,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艺术天赋的重要标尺。也正在这时,赵卫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艺术创作的走向。他除了继续钻研元明清山水大师们的画理画法外,还向张仃先生讨教,研究焦墨艺术的特性;他关注姜宝林在传统与革新之间的探索,思考水墨现代转型的多种可能;他从龙瑞提倡山水画摆脱写生束缚、取“游于艺”的审美趋向、回归黄宾虹笔墨的艺术主张中,获得启发,增长了他对笔墨的认识和加深对文人画意旨的兴趣。聪明的赵卫在赞赏张仃执着于焦墨艺术热情和精神的同时,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他说:“我喜爱焦墨线条的阳刚之气,也尊重焦墨皴擦的阴柔之美……焦墨和水墨的结合是我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焦墨老辣苍茫,水墨含蓄润泽。一个为骨,一个为肉。”读赵卫的焦墨山水,将其与张仃的作品加以比较,便可看出他在学习别人时,决不依样画葫芦,而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努力构建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同样,很难说赵卫从姜宝林那里学到了某种具体的技巧或技法,他说在姜宝林富有探索精神的作品中能找寻到他自己,认为这对他“一生受用”。当以龙瑞为代表的“回归黄宾虹笔墨”热潮在画界蔓延时,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不无忧虑。就在此时,我偶然读到赵卫的一篇谈论这个问题的短文,大意说这是一个有益的艺术探索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目标。说实话,他的这种认识对我也颇有启发,促使我更冷静、理性地看待中国画界思潮起伏的内在原因。事实证明,一度兴起的黄宾虹笔墨热,尽管它带有自身的片面性,但也是中国画重振传统精神的必经之路。
从赵卫的创作看,他一直注意摆好师造化、师古人和师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在焦墨麻点、水墨点赭、写意重彩和水墨白描中徜徉,不随风,不跟浪,忠实于自己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寄托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深情,由此形成他丰润而质朴、严谨而自由、品格清纯的画风。
赵卫的艺术创造还在前进的过程之中,凭着他具有的敏锐直觉和理性思考精神,还有他的勤奋和悟性,在我们面前正在出现一个形象更丰满、更有思想深度的艺术家赵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