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儿童。”根据多年来的班主任经历,笔者认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正是如此。大家习惯把后进生称为“差生”。从教育观来看,把这类学生称为“差生”,就意味着把人看“死”了,不利于教育者对他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千方百计对他们进行引导、启发和培育;也不利于这类学生的成长——当他们听到别人称自己为“差生”时,有的会产生对立情绪,有的则产生自卑感。因此,对他们改称后进生较为妥当。这样改,说明他们只是暂时在某方面落后,只要刻苦努力,坚忍不拔地改正缺点,就能迎头赶上,完全可以使自己从后进生成为先进生。对于后进生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
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其任务是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这就明确指出,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必须是全班学生,必须对全班学生负责,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面向全班的每一个学生,在学生观上要确立一种指导思想:即坚信只要是正常的孩子,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教育,都可以使他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虽然“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问题的提出,曾在教育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是,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有作为的班主任,特别需要有一种教育气魄,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千方百计地去改造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气,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来。
孔子在2000多年前曾经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对于其中的“无类”,笔者在班主任管理中把它理解为“不分上、中、下的类别”。再如教育家马卡连柯通过教育实践,把一大批沾染不良习气的孩子教育成才,并且创造出了一系列系统化的教育理念,大大地发展了教育科学。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显然是最值得称赞的教育观念。这样,在人的思想中就形成了以厌弃后进生为错、热爱后进生为荣的观念,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就会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所在校是农村学校,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到外地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平时都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而直接受父母的管教比较少,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不良习惯。以笔者在2012年所带的七(2)班为例。刚接班时,笔者从年级主任手里拿到成绩单时就懵了:学生的成绩实在没法看,除了前面一部分学生成绩还可以外,后半部分基本都能规划到后进生的档次,后进生几乎占了班级人数的一半。经过一周的观察,笔者发现,成绩还不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学生除了成绩差之外就是习惯不好,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听课。比如有位男生小亮,上课从来都是没有一点坐样,一节课听下来,他的书是很干净的,也没有笔记本,完全就像听戏一样。为此,笔者采用了各种方法去教育。经过一个学年的细心教育,班级的后进生都有很大的进步。
现在的教育,把“差生”的说法改成了“后进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障眼法”。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样的改法中孕育一种了不起的思想——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后进生和先进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任何时候都有优、中、劣的差别。但是,后进生不是天生就后进,并不是无可救药。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教育。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后进生才有可能成为优等生,甚至成为拔尖人才。我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把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带好,使他们在各自的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真挚的感情去热爱后进生
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就是首先要爱他们,理解他们。因为笔者相信,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
笔者班上有个女生媛媛,在她升入初二不久,她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个打击曾使她一度情绪沮丧,她的性格也变得古怪,成绩明显下降。笔者及时了解情况后,先做她的思想工作,解除她的思想包袱,鼓励她做生活的强者,不要被挫折吓到;同时,让平时和她关系较好的同学,多与她交谈,帮助她辅导落下来的功课;鼓励她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让她担任班级里的语文课代表;笔者还多次叮嘱媛媛的母亲、叔叔,平时要更多的关心她,多给她温暖。在笔者循循善诱、精心开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又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一段时间过后,她渐渐消除了自卑,学习也有了进步,落下的功课也都赶上来了。
但好景不长,到下学期的时候,媛媛的母亲改嫁了,但媛媛却不愿意跟随母亲走,于是躲在家里,一连几天没上学。笔者了解到这件事的因果,每天都会带班级的一两个同学去她家里,和她聊天,谈学习,谈理想,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让她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爱,体会到同学的关心。渐渐地,她的心灵深处燃起了上进的火花。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阴影。某个周一的早上,笔者在教室里终于看到了她的身影。慢慢地,她上课开始专心听讲,在学校里也渐渐活跃起来了,并在期末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一致好评。
实践证明:牢记师德修养,关心学生,亲近学生,用“爱心”来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爱学生要和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与他们在情感上建立联系,使他们逐渐感受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的缺点、错误和劣迹很容易显露出来,表面上看去他们似乎“一无是处”,但是,如果仔细寻找,仍然可以发掘出蕴藏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在上一学年,有一个学生因为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经常晚上翻出学校墙头去网吧上网。对此,学校联系了他的家长,最后也给予了处分。到了初三分到笔者所带班里,刚接到时也很头疼,几门功课没有一门是及格的。当时笔者就想:这样的学生怎么教,他的身上能有什么“闪光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多方了解,笔者发现,该同学平时也很喜欢表现自己,而且他的体育成绩很突出。于是,笔者决定以此来作为鼓励他追求进步的基点,让他做班里的体育委员,每天两操时都让他领操。这个对他来说有点出乎意料的信任和尊重,使他有了触动。一周后,笔者收到了一封很特别的信,他在信中说道:“谢谢老师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认真做好班级的体育委员。”快要熄灭的火苗,就这样有点燃起来了。这也是笔者在管理班级上常用的方法,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善救失。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很快融入了班集体,在班级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学科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中考前的体育训练,可以说他是帮了笔者很大的忙,他每天都认真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体育训练。他对班里同学的要求很严格,每一个考试项目都认真组织训练,并把自己的一些有益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学们交流。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体育考试前的训练是很苦的,再加上他的要求严格,本班学生就感觉更累了。即便这样,班里的每一个同学没有谁有怨言的。当他们拿到最后考试成绩,看着那一个个满分的时候,都露出了会心的笑。
从这个同学的身上,笔者深刻体会到:对待后进生,教师要在认真对待其消极因素的同时,仔细寻找他们的积极因素,即使是一个微小的“闪光点”也要给予肯定、扶持和培养,使积极方面逐渐增大。
对后进生教育要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主要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所引起的。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由于新的思想、新的行为习惯还不是十分稳固,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和拉拢,以及别人的讽刺、嘲笑或遇到困难等,使他们原有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习惯,会反复出现。反复,是后进生思想转化的常有现象,所以,对后进生的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尽心尽力,持之以恒地关心教育他们,力争使他们的思想真正转变。不能三分钟热度,通过一两次的教育看不到起色,就武断地下结论——“这个孩子没救了,我已经尽力了,还是这个样子,只能放弃了”。这样的教育是起不到效果的。
2013年笔者接手的班级里有一个男生阿可,他平时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时睡觉,几个科任教师都很头疼。刚开始的时候,笔者没有特别注意,后来找他交流几次,可是效果均不是很理想——每次找他谈过,最多能管一周,过后老毛病又犯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折腾,都快让笔者有点要放弃的感受了。后来,笔者与他父亲进行了一番谈话,之后决定再深层的教育。笔者几乎是每两天就找他谈,这样的谈心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阿可终于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并慢慢地改正。最后老师们都说:“他现在变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认真听讲,回答一些问题了,成绩也进步了。”听到这些,笔者舒心地一笑,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结束语
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对后进生的管理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又精细的艺术。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正确地引导和感化他们,激发其奋进精神。要始终坚信: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教育好,能重新回到正常的队伍中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
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其任务是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这就明确指出,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必须是全班学生,必须对全班学生负责,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面向全班的每一个学生,在学生观上要确立一种指导思想:即坚信只要是正常的孩子,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教育,都可以使他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虽然“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问题的提出,曾在教育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是,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有作为的班主任,特别需要有一种教育气魄,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千方百计地去改造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气,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来。
孔子在2000多年前曾经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对于其中的“无类”,笔者在班主任管理中把它理解为“不分上、中、下的类别”。再如教育家马卡连柯通过教育实践,把一大批沾染不良习气的孩子教育成才,并且创造出了一系列系统化的教育理念,大大地发展了教育科学。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显然是最值得称赞的教育观念。这样,在人的思想中就形成了以厌弃后进生为错、热爱后进生为荣的观念,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就会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所在校是农村学校,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到外地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平时都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而直接受父母的管教比较少,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不良习惯。以笔者在2012年所带的七(2)班为例。刚接班时,笔者从年级主任手里拿到成绩单时就懵了:学生的成绩实在没法看,除了前面一部分学生成绩还可以外,后半部分基本都能规划到后进生的档次,后进生几乎占了班级人数的一半。经过一周的观察,笔者发现,成绩还不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学生除了成绩差之外就是习惯不好,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听课。比如有位男生小亮,上课从来都是没有一点坐样,一节课听下来,他的书是很干净的,也没有笔记本,完全就像听戏一样。为此,笔者采用了各种方法去教育。经过一个学年的细心教育,班级的后进生都有很大的进步。
现在的教育,把“差生”的说法改成了“后进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障眼法”。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样的改法中孕育一种了不起的思想——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后进生和先进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任何时候都有优、中、劣的差别。但是,后进生不是天生就后进,并不是无可救药。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教育。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后进生才有可能成为优等生,甚至成为拔尖人才。我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把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带好,使他们在各自的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真挚的感情去热爱后进生
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就是首先要爱他们,理解他们。因为笔者相信,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
笔者班上有个女生媛媛,在她升入初二不久,她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个打击曾使她一度情绪沮丧,她的性格也变得古怪,成绩明显下降。笔者及时了解情况后,先做她的思想工作,解除她的思想包袱,鼓励她做生活的强者,不要被挫折吓到;同时,让平时和她关系较好的同学,多与她交谈,帮助她辅导落下来的功课;鼓励她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让她担任班级里的语文课代表;笔者还多次叮嘱媛媛的母亲、叔叔,平时要更多的关心她,多给她温暖。在笔者循循善诱、精心开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又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一段时间过后,她渐渐消除了自卑,学习也有了进步,落下的功课也都赶上来了。
但好景不长,到下学期的时候,媛媛的母亲改嫁了,但媛媛却不愿意跟随母亲走,于是躲在家里,一连几天没上学。笔者了解到这件事的因果,每天都会带班级的一两个同学去她家里,和她聊天,谈学习,谈理想,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让她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爱,体会到同学的关心。渐渐地,她的心灵深处燃起了上进的火花。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阴影。某个周一的早上,笔者在教室里终于看到了她的身影。慢慢地,她上课开始专心听讲,在学校里也渐渐活跃起来了,并在期末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一致好评。
实践证明:牢记师德修养,关心学生,亲近学生,用“爱心”来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爱学生要和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与他们在情感上建立联系,使他们逐渐感受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的缺点、错误和劣迹很容易显露出来,表面上看去他们似乎“一无是处”,但是,如果仔细寻找,仍然可以发掘出蕴藏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在上一学年,有一个学生因为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经常晚上翻出学校墙头去网吧上网。对此,学校联系了他的家长,最后也给予了处分。到了初三分到笔者所带班里,刚接到时也很头疼,几门功课没有一门是及格的。当时笔者就想:这样的学生怎么教,他的身上能有什么“闪光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多方了解,笔者发现,该同学平时也很喜欢表现自己,而且他的体育成绩很突出。于是,笔者决定以此来作为鼓励他追求进步的基点,让他做班里的体育委员,每天两操时都让他领操。这个对他来说有点出乎意料的信任和尊重,使他有了触动。一周后,笔者收到了一封很特别的信,他在信中说道:“谢谢老师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认真做好班级的体育委员。”快要熄灭的火苗,就这样有点燃起来了。这也是笔者在管理班级上常用的方法,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善救失。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很快融入了班集体,在班级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学科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中考前的体育训练,可以说他是帮了笔者很大的忙,他每天都认真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体育训练。他对班里同学的要求很严格,每一个考试项目都认真组织训练,并把自己的一些有益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学们交流。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体育考试前的训练是很苦的,再加上他的要求严格,本班学生就感觉更累了。即便这样,班里的每一个同学没有谁有怨言的。当他们拿到最后考试成绩,看着那一个个满分的时候,都露出了会心的笑。
从这个同学的身上,笔者深刻体会到:对待后进生,教师要在认真对待其消极因素的同时,仔细寻找他们的积极因素,即使是一个微小的“闪光点”也要给予肯定、扶持和培养,使积极方面逐渐增大。
对后进生教育要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主要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所引起的。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由于新的思想、新的行为习惯还不是十分稳固,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和拉拢,以及别人的讽刺、嘲笑或遇到困难等,使他们原有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习惯,会反复出现。反复,是后进生思想转化的常有现象,所以,对后进生的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尽心尽力,持之以恒地关心教育他们,力争使他们的思想真正转变。不能三分钟热度,通过一两次的教育看不到起色,就武断地下结论——“这个孩子没救了,我已经尽力了,还是这个样子,只能放弃了”。这样的教育是起不到效果的。
2013年笔者接手的班级里有一个男生阿可,他平时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时睡觉,几个科任教师都很头疼。刚开始的时候,笔者没有特别注意,后来找他交流几次,可是效果均不是很理想——每次找他谈过,最多能管一周,过后老毛病又犯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折腾,都快让笔者有点要放弃的感受了。后来,笔者与他父亲进行了一番谈话,之后决定再深层的教育。笔者几乎是每两天就找他谈,这样的谈心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阿可终于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并慢慢地改正。最后老师们都说:“他现在变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认真听讲,回答一些问题了,成绩也进步了。”听到这些,笔者舒心地一笑,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结束语
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对后进生的管理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又精细的艺术。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正确地引导和感化他们,激发其奋进精神。要始终坚信: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教育好,能重新回到正常的队伍中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