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生活与表达的桥梁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使学生不仅习得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而且习得说、读、写等表达能力,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很多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利用课文中的生活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利用统编版教材来架构生活与表达的桥梁呢?
  一、转换课文主角,激发表达意愿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课文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学习课文时犹如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积极愉悦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主动去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从而在阅读中产生想要表达的愿望。
  课文《三黑与土地》(六上)的创作时间是在1948年,讲了农民在土地改革运动后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为了让学生走进历史,课堂上教师请学生理顺课文写作思路以后找出含有主人公三黑名字的四处诗句,分别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三黑对土地有着怎样的感情。如“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可以思考三黑是怎样翻地的?翻地的动作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认识的人中有谁也是像三黑一样的农民,可能是爷爷,可能是奶奶,回忆一下他在平常的劳动中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然后让学生把课文中“三黑”替换成“爷爷”或“奶奶”来读一读。当学生把这句话替换成“爷爷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进行朗读时不由得莞尔一笑,他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爷爷在田地里忙碌劳动的身影,爷爷“走进”了课文,学生感到异常亲切,课堂学习激情高涨,从课文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美好,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这时如果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爷爷还在土地上种些什么庄稼,怎么辛勤地把汗水洒在土地上,学生就非常乐意地述说。转换教材中的角色轻而易举地架构起了生活与表达的桥梁,让学生跟随着作者的思路继续创作下去。
  二、感悟语言特色,学习表达方法
  统编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丰富,语言很有特色,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要选择典型的段落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体会作者的表达智慧,再引领学生仿写段落,锻炼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少年闰土》(六上)的第1自然段描绘了鲁迅记忆中的闰土看瓜刺猹的画面,语言表达非常富有特色。这段话通过“深蓝、金黄、碧绿”等表示颜色的词鲜明地描绘了夜晚海边瓜地静谧的环境,通过“捏、刺”等凝练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身手敏捷、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生动的场景描写与言简意赅的事件描写相结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读课文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描写的也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场景,但所用的词语却没有相同的,“你听”“你便”两个词汇的使用让人感到好像是一个说书人正在把一个月夜看瓜少年的机灵形象娓娓道出。学习的时候可以把第1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的场景描写进行对照,感悟鲁迅使用语言的特色。学完全文以后,给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第1自然段的描写,因为这是鲁迅心中对闰土的最美好的回忆,所以教师就带着学生回读第1自然段,师生一起梳理出这一段利用场景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的生活照片,学着课文中通过描写当时的环境以及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表达方法再现这一美好的瞬间。由于有了仿写的范例,整合了阅读思维,学生在练写的时候就能抓住关键词来进行重点描写,都写得非常生动。
  三、分析修辞手法,掌握表达技巧
  大部分课文都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把句子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文采飞扬又朗朗上口,使人感受到文章丰富的内涵。阅读课文时,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细致的分析,掌握其表达技巧,会让学生在写作方面受益匪浅。
  《盼》(六上)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为了表现“我”强烈盼望能够穿上新雨衣的心理,课文着眼于描述“我”的生活,在描写的过程中多处使用了修辞手法。如“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就是把小白杨当作人来写,把人的动作和情感用在小白杨这个事物上。课文表达的本意是起风了,要变天了,因为这正是“我”自从有了新雨衣以来一直心心念念的事终于要发生了,“我”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啊,所以在“我”眼里,树叶摇动就意味着“我”将要实现穿上新雨衣在雨里走来走去的愿望了,小白杨的“喧闹”“笑嘻嘻”抒发的就是“我”因为快要下雨了而感到兴奋和激动的心理状态。拟人手法的使用,把“我”的高兴劲儿写得淋漓尽致。还如“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也是把雨衣、盒子当作人来写,雨衣、盒子的“安安静静”说明天空不下雨,“我”就一直没有机会去穿上新雨衣在雨地里走来走去,它们的“躺”更加衬托出“我”盼望下雨的焦急心情。细细地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就会让学生懂得描述生活中某一现象时,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可以使文章的意思更显灵动,更有说服力,更能让人引起共鸣。
  四、梳理故事环节,感受表达乐趣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很多生活场景的描写让人读了感到饶有趣味,尤其是那些关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同感,挖掘课文中的生活因素,让学生将自己与之类似的经历表达出来,体会到表达的快乐。
  《竹节人》(六上)课文学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阅读任务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复述课文的方法。要把一个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必须得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梳理清楚,然后选择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部分作为重点来讲述。例如,讲“老师玩竹节人”这个故事,就要先理顺老师玩的竹节人是从哪里来的,没收学生竹节人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没有像往常那样简单粗暴地扯散后扔出窗外,放学以后老师是怎样在办公室里玩竹节人的,把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找出来再进行完整地叙述,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清楚明白。有些学生还根据自己平常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教师形象,加入了一些细节描写,如“老师在发现学生偷偷地在教室里玩的时候,先是不动声色地在旁边观看,把学生玩竹节人的技巧记在心里。”通过添加词句把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地复述出来,增添了许多表达的乐趣。
  统编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培養学生说、读、写等表达能力的好材料,只要我们教师善于用敏锐的眼光找到课文中的“闪光点”,就能给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表达的桥梁。
  作者单位 : 江苏省启东市寅北小学 (226259)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和汉字识记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字理出发,加强汉字的系统联系,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汉字音、形、义的联系,从小培养学生爱识字的习惯,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识字教学中还存在着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的现象。这样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缺乏兴趣,识字效率低,识字能力不强。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习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难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让习作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中?习作教学要与学生的童年对话,记录童年,表达体验,展现童年的趣味与精彩,将学生的生命
期刊
语文是人类认知世界、提升文化的基础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小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可以称之为原点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变的尤为重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一些看似寻常的地方,将其作为教学的“支点”,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展开高效的阅读和探究,促使学生激发想象,认真品味鉴赏,促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能更好地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问题处,深度探究  小学生阅读经验不够丰富,在阅读和理解的时候常常会产生疑问,此时要抓住这些学生思维的疑问处,将其作为学习的“支点”,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深
期刊
古诗词经过时间的检验,优秀的作品被留下,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闪光点.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及智力,帮助其陶冶性情,增加生活的情趣,提升美学鉴赏力.《
期刊
本文论述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HFC结构),实现宽带接入的优势,及技术上取得的成功进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可以改变以往单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对话的过程中,由于教者对“话题”选择不当,往往会走进“对话”的另一个误区,即“无效”对话。  误区一:无谓争辩型  案例:《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式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在初读课文后,一位老师让
期刊
美国学者布鲁纳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认为教学者要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理解所需要的概念框架,在教学中要事先将复杂的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并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