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疑难。那么,怎样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提问题呢?
  一、激发质疑的兴趣
  “疑问”的产生,能激起学生追根究源的兴趣,推动着学生去探求知识,发现一个新天地,解疑的过程又给予他们丰富的情绪体验。随着这些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例如,我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上课伊始,我采用“假想旅游”的方法,播放飞机在天空翱翔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现在是坐在飞机上,将会看到峰林奇绝的张家界的迷人景致。学生顿时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接着,我播放张家界的自然风光片,学生看到号称天下一绝的风景,个个欢欣雀跃,惊叹不已。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观后的切身体会,还想知道更多的哪些内容?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为下一步的质疑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质疑的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才能发现问题,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收获。学生在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中容易发现问题,也才能培养起质疑问难的良好读书习惯,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三、训练质疑的能力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1.提出学习要求,促使发现问题
  教师在授课前可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学生,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你有疑问吗?”
  2.建立和谐关系,促使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份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3.教师榜样示范,促使善问、深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给学生。如在《“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我向学生示范质疑①“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②“只容得下一个人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阅读时,要留意文章中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经过教师示范和小结后,学生再读此文,发现了新问题:“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字,而用“埋”字。
  4.教给质疑方法,促使能力的形成
  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学生在质疑中常常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应教给他们一些质疑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质疑:
  ①对课题提出疑问。②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③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④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⑤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⑥对打比方提出疑问。⑦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⑧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⑨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⑩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12}对景物的描写提出疑问。{13}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
  四、培养释疑的能力
  质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在教学时,我经常安排多种形式让学生交流,有同桌互问互答,有小组互问互答,也有全班发问并由全班讨论后解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教师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使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大大提高,思维能力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联系上下文,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释疑,是最常用的一种释疑方法。例如,教学《曼谷的小象》,学生质疑时提出“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一句中的“悦耳”是否可以去掉。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泥泞不堪”等,看出车陷得很深,而汽车本身又很庞大、沉重,在司机无可奈何时,飘来的铜铃声不仅动听悦耳,还给司机带来了希望。教师这样一点拨,使学生的疑问迎刃而解,可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需要丰厚的阅读积淀和广阔的阅读时空。阅读的弹性就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和恰当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激发他们表达及与人交流的欲望,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乐于阅读并善于阅读。    一、培养有意识的阅读能力    1 精选阅读内容  阅读是一种吸收的过程,是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因此,教师要注意吸引学生主动阅读。首先,要精选学生感兴
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组织,其目的在于以效率求效果。人作为构成组织的细胞,是管理活动的中心元素,因而是理解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因有着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当属科学无疑,但要面对不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新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新理念下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
小学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需要运用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表达能力及一定的写作技巧。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有意注意时间短,认知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写作技巧尚未掌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难教,学生怕写,一提起作文就头痛。我们知道小学作文的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定理、法则,使得教学时无章可循,也不可能有点石成金、一蹴而就的写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武汉中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运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第三方物流系统实施联合库存的思想来加以解决的思路,从而达到供应链优化,实现整个价值网络快速增值的目标。  【关键词】武汉中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第三方物流供应链    一、何谓第三方物流系统    第三方物流系统(TPL)是一种实现物流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
提问是初中英语课堂中较为常见的师生互动方式,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时常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
摘要:基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而形成的湖北汽车产业集群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其地方竞争优势、规模化、区域创新能力等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  关键词:湖北汽车产业;集群效应;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    1湖北汽车产业集群概况    1.1集群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前茅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上占有重要位置。从单独的行政区划比较,湖北汽车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甲,
郑店街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中西部,东与卫星城镇纸坊接壤,西临长江黄金水道,北抵武汉市中心城区,辖21个行政村,2个社区,4.2万人口,版图面积141平方公里。经过郑店人的不懈追求与奋斗,郑店
情境的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蕴含其中的有效性却不是很高,出现了教学情境脱离实际,偏离教学内容和缺少数学思考价值。    一、常见的问题    1.目标不明,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无关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这样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你们都很喜欢纸飞机,我们一起来折叠好吗?”学
最近听了不少老师的写作指导课,引发了我的反思:我们的写作指导课怎样才能有效呢?教给学生一些概念性的写作指导知识,学生就能够运用概念性知识写作了吗?  就说我最近听的一节展示课,教的是刘成章写的散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这是一篇描写场景的散文,执教者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后,就将文章作为指导写作的材料来组织教学。应该说,这样的教材处理是大胆而合理的。执教者的教学思路也很清晰,她把教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