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架,让低年级写话教学更有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表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需要认知作为基础支架。低年级学生由于经验有限、方法缺乏,更需要支架。为此,编者在编排统编本教材时,就设定了多维的写话支架,构建了鲜明的助写系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支架的作用,在学生搜集素材、运用素材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洞察内容、明晰对象,促进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用支架锁定对象,明晰为谁而写
  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言不达意,表达能力停滞不前,很大程度就在于他们缺乏鲜明的对象意识,不知道读者是谁,不知道为谁而写,更不会洞察读者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因此,表达内容的选择性、语言运用的针对性就成为了空谈。教师要充分运用对象资源和意识,创设积极而可感的表达环境,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表达对象,从而展开立体化、实践化的表达,解决写话时的对象问题。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是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极好资源。教材呈现了班级图书管理经常会出现的三个问题:(1)班级图书角应该怎样高效借阅?(2)应该怎样维护好图书?(3)怎样才能确保大家都能高效阅读?此外,教材中还配置了一幅学生认真阅读的图片。教师就可以设计对象支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浓郁的交际场域:将自己看成是问题的解决者,而对象就是负责班级图书的管理人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份出发,针对虚拟的“图书管理员”进行建议,在达成各自的意见之后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表达,再将自己想到的和别人交流的综合起来,写一段自己的建议或者设定的公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达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话不知道该对谁说。缺乏明确的对象会让学生的内在思维受阻,语言表达自然也就缺乏动力了。教师重点关注了学生的表达对象,在明晰了“你我”之间的关联之后,强化了学生表达的对象,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思维火焰和表达动机,为高质量的写话奠定了基础。
  二、用支架研制内容,确定该写什么
  很多学生之所以害怕表达,关键不在于“怎么写”,而是“写什么”。没有丰富的资源和明确的写作对象,学生就成为了“无米之炊”的巧妇。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内容性支架,将学生的思维和关注点指向自己熟悉的领域,让学生选择的内容贴近自己的真实生活。即便与他人有所相同,也会因为真实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打开写话内容研制的基本模式。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设计的写话内容是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作为一种状物类的写话话题,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方面的问题: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学生围绕问题交流分享,就在无形之中明确了表达的对象和所着力描写的内容,更能在无意识状态中认识到侧重点。因此,这三个问题的价值不仅解决了这篇写话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认知上的范式,为学生自主研制内容提供了支架。
  教师还可以设计典型的范文作为支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内容指导。懂得了写话的内容,才能让学生自主去体悟该怎样去写。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写话内容是写“大自然中的‘问号’”。编者设计了一大串的问题,分别是关于“星星”“彩虹”“树叶”“花朵”“石头”“蜘蛛”等,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写作范畴。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局限于这些事物,更为关键的是要以这些事物为依托打开思维,充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勾连,根据生活实际,紧扣某一事物来写写自己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自然”。
  先解决内容问题,学生才不会惧怕写话,才能树立写话的信心,从而在享受写话的愉悦体验中,蓄积更加充足的表达动力。
  三、用支架设定方法,清晰该怎么写
  对于写话而言,方法始终是一个重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从易到难、前后串联的写话内容,使学生能够通畅和连贯地表达。统编本教材中对此设定了相应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切忌生硬灌输,而要激活学生自身的思维意识,让自主性思考成为学生“进行写话”的源头活水,从而将写话的方法与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融通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接受特点,教师可以将相应的方法和呈现进行拆解处理,尤其应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最需要的地方进行合理划分,提升写话练习的针对性。以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写话为例,这是一次典型的看图想象,编者设计了文字支架,还配置了鲜活的图片,教师可以采用切分支架、分步展示的方法。首先,出示小老鼠受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小老鼠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其次,设计想象的空白,并鼓励学生紧扣现有资源进行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上会出现谁,并进行相应的细致观察。最后,引导学生将事物进行统整联系,想象小老鼠又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整合起来,一步步地推动学生思维向前不断发展,并在思维的过程中逐步设计和构建自己内心的故事情节,依循着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一个个的小步子中实现大收获。
  四、用支架推动反思,把握怎样修改
  好文章不是寫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不能将关注点全部集中在新授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埋头拉车”,还需要告诉学生时不时地“抬头看路”。教师要借助反思性支架,根据情况灵活采用即时性评价和延后性评价等方法,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点评,促动学生在评价中进行修改完善,达成学生的再创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生运用反思性评价,其本质就在于对自己的写话思维进行反思和管理。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话练习来看,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可以从什么人、他的外貌和经常一起做的事情三个角度展开介绍。基于此,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就公布了这篇写话的评价要求,并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1)格式正确,开头空两格,标点正确,可以得一颗星。(2)语句通顺、书写整洁,可以得两颗星。(3)能够写出朋友的外貌特点,可以得三颗星。(4)能够写出自己与朋友一起做的事情,体现彼此之间是好朋友,可以得到四颗星。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写话练习后,通过自我评价打星、伙伴合作评价打星和教师评价打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写的话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这种带有星级的评价方式,可以推动反思和评价意识的发展,为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助力。
  仅仅有评价还不够,关键是要让学生进行切切实实的修改,在确保班级人人参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相应地使用评价单,组织学生在自查和反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写话进行修改,在实实在在的修改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如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写话是“写养小动物的理由”,教师就相机制订了评价清单,让学生与自己的写话进行对照,并设定了二次创作之后的跟进性评价,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评价修改之后的再评价。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运用了评价性的支架,让学生会评价、会修改、会反思。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获取了评价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写作之后的评价习惯和修改意识。
  学生写话需要借助支架作为跳板。教师要在充分考量学情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了解学生提升能力的障碍点,通过支架的设计,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复述课文是训练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作者的创作思维体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但无法直接为自己的复述所用。这就需要为学生感知文本、复述故事搭建支架,培养学生善读、善用的意识。《方帽子店》(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迁移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方法,提升学生内在的复述能力。  一、依图统整,在整体构建中梳理重要情节  中年级学生面对篇幅较长、人物关系
【设计理念】  在语文教育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下,“边塞组诗”这一课,是对古诗词分类进行教学的尝试,将唐代的边塞诗进行有机整合,以“两专多辅”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不在两首诗上进行深度挖掘,只着眼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高年级学生在古诗的意境中漫溯潜游,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流程】  一、导入,初识意象  师:马鞍山有个特别棒的别称,叫什么?  生:诗城。  师:诗城的孩子一定会背诗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一个字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于是,就产生了多音字。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虽然不是重点,但对于某些篇章、段落或句子来说,它往往会成为理解上的难点。笔者以为,多音字源自不同的语境,要准确认读多音字,应在语境中进行。  一、猜读音,想语境中字的意思  出示:我们好读书。读书就要读好书。该读书的时候就要好好读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6》)  师: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知,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口语交际训练环节,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观察任务,积累口语交际素材  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给学生带来适宜的训练机会。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信息,文本中也有更多情节、人物
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自主阅读并非是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展开阅读活动,而需要通过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成长。  一、培养自主阅读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要渗透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是粗读,也可以是细读。所谓粗读就是对整篇文章展开大致阅读,只需要了解整体内容即可;细读需要建立在粗读的基础上
字词承载着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事件的叙述以及情感的表达,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对文章细节和情感进行理解和感悟,但应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的字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理解,因为在不同的文章里即使同一个词体现的意义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课文语言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字词的“内容味”“表达味”和“情感味”展开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化学生对文本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也很简单明了,就是说张继在一个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住宿在枫桥,因为心里有愁事,半夜睡不着觉,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似乎平淡无奇,无非就是一首写景的诗,可是如果往深处再想一想,张继在心情忧愁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写这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入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对课堂提问都比较重视,并且也设计了不少问题,但由于这些问题的思维含金量不高,不能真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助力,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效果甚微。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呢?  一、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
批判性阅读的价值在于引领学生统整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诸多元素,对文本进行深度反思的阅读。批判性阅读的实施要基于学生前期的质疑理解、重构反思,并建构出全新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获取深度体验。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提出困惑,在质疑中推进批判性阅读  当下阅读理论研究表明,
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为古诗词主题化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古诗词在课本中占据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在应试背景下,以读、背为主,很多学生却因古诗词朗读单一,情境体验不足,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不浓。在古诗词阅读中,关注学生诗意成长,顺应学生学情、认知特点,以主题为引领,统合古诗词内容,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古诗词朗读情境,让学生能够从古诗词中品味诗意,获得语文核心素养。运用主题阅读思维,整合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