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主题阅读方法探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2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为古诗词主题化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古诗词在课本中占据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在应试背景下,以读、背为主,很多学生却因古诗词朗读单一,情境体验不足,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不浓。在古诗词阅读中,关注学生诗意成长,顺应学生学情、认知特点,以主题为引领,统合古诗词内容,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古诗词朗读情境,让学生能够从古诗词中品味诗意,获得语文核心素养。运用主题阅读思维,整合古诗词阅读,从古诗词文化探寻中感受古诗词的审美情趣,积累和丰盈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古诗词润泽学生心田。
  一、古诗词主题阅读指导思想与实施步骤
  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其一般思路是对古诗词文化进行整合,让学生阅读古诗词,探寻古诗词文化,既要读懂古诗词,又要体悟古诗词的育人价值。《毛诗大序》中有言:“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王荣生在探讨古诗词阅读时,也强调“古诗词教学要指向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读古诗词,不能单一背诵,还要去理解和体会古诗词文化。教学古诗词,从字面阅读到诗意的提炼,要充分发挥古诗词的育人价值。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教师将读通、读顺古诗词作为教学重点,忽视对古诗词文化、作者情感的体验。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以主题阅读为导向,聚焦古诗词文化的体悟,通过组诗方式,丰富学生的古诗词文化底蕴。
  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要立足教材,贴近学生,聚焦单元主题,关联学生生活体验,创设开放的古诗词阅读课堂,让学生在古诗词组诗阅读中提升审美情趣。通常,古诗词主题阅读遵循三个环节:第一,依据学情,提炼古诗词阅读主题。结合当下教材编排结构,诗词是构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但并未设置独立单元。对古诗词的阅读,要从古诗词的内容、表现手法、作品体裁等方面,寻找整合切入口,来提炼古诗词阅读主题。第二,做好单元统整。围绕古诗词主题,将单元内与单元外、教材内与教材外的古诗词进行统整,捆绑为古诗词课程学习资源。第三,开展古诗词主题阅读实践。围绕古诗词主题,设置问题探究情境,引领学生由诗文阅读展开自主学习,从古诗词吟诵及作者情感中领悟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二、古诗词主题阅读方法
  1.提煉主题,构建古诗词主题阅读内容
  对于古诗词主题阅读,可根据教材内容、古诗词表现手法来选择和提炼相应的阅读主题。如在低年级,所学古诗词多为景物描写类,阅读时,要打开学生的想象,挖掘诗词中的丰富画面,发展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如《咏鹅》中,我们从古诗词阅读中,去认识“鹅”,去解读“鹅”的特点,结合古诗词阅读,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歌唱、朗读、绘画等方式,全方位去感知古诗词描写的画面。读过《咏鹅》后,我们可以延伸相关古诗词,如《咏华山》《蜂》《画鸡》等,阅读古诗词文字,拓展形象思维,增进阅读想象。再如,《望庐山瀑布》一诗所描写的对象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刻画的是瀑布奔流的景象,借助生动形象的夸张手法,表现出了瀑布的壮观。古诗词学习,对“诗中有画”主题的把握,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整合《梅花》《江雪》《夜宿山寺》等诗文,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中感受古诗词的独特描写手法。
  古诗词阅读要逐渐渗透“抒情”,读古诗,品诗情。阅读古诗词,能够为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诗词中所寄寓的情感又有哪些?如古诗词中的“童趣”主题,读《池上》《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等诗篇,这些都是与儿童有关的诗文,通过辨析,让学生体会儿童的“快乐”“顽皮”“聪明”,提升学生诗词阅读感悟力。在阅读《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时,可以根据诗词所描写的季节特征来设定主题。如《江雪》《元日》两诗都是描写冬季的场景。我们可以延伸到课外古诗词,以不同季节的古诗词来探寻四季之美,感悟诗人的不同情感。如阅读《春晓》,从诗中品味一夜春雨后,百花纷纷落,要抓住早晨的大好时光,珍惜时间。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为学生呈现夏日西湖的美景。读《枫桥夜泊》,从“霜满天”的秋夜写江枫渔火,从寒山寺的钟声中体味诗人的“孤独”与“愁眠”。读《元日》,从“爆竹声”中感受到春节的热闹景象,从迎着春风,畅饮屠苏酒,写出诗人除旧布新的政治抱负。
  2.衔接得当,把握古诗词主题阅读流程
  对古诗词主题阅读的开展,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延伸课外资源,体现阶梯式、递进式资源整合思路,让学生从古诗词阅读、鉴赏中领悟主题,发展语文学科素养。在启动环节,以单篇古诗词学习为主,从诗文阅读、大意概括、细心品鉴中提炼主题思想。以《枫桥夜泊》为例,先引领学生阅读古诗,让学生对照诗文,想一想,从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体会到了何种情感。有学生认为,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还有“渔火”“钟声”等,从这些景物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愁”。有学生认为,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寂寞”。也有学生认为,写出了诗人的“凄凉”。让学生延伸阅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从中可以感受到何种情怀?再读“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豪情?与《枫桥夜泊》相比,张继所呈现的夜景是凄凉的、孤独的,我们从诗中的“愁”字就可以洞悉诗人的情感。从张继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他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漂泊之感,诗人借景抒情,将“景语”作“情语”,实现情景交融。
  古诗词主题阅读,要把握组诗之间的内在情感,通过问题探究,来驱动学生辨析诗词主题,领悟诗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恬静的农村生活,翁媪及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展现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在把握古诗词意境时,读准字音,如“翁”“锄”“赖”“剥”等字,读懂句意,从诗文中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到读出情感,层层递进,深入体会诗文的审美意蕴,对田园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同时,教学该诗后,我们可以围绕辛弃疾的生平引入他的其他作品。如设置“走近辛弃疾”主题,延伸阅读《辛弃疾传》,看《百家讲坛》关于辛弃疾的介绍,以及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诗词作品,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鹊桥仙》等。通过一组诗来认识一个人,从古诗词阅读来展开主题探究,让学生运用整合思想来把握古诗词主题阅读的逻辑关系,实现由单一到多元的延伸与拓展。
  3.剖析主题,阅读中挖掘文学审美的旨趣
  古诗词学习不能浅层化,不能仅限于读和背,而是要剖析古诗词的文化主题,从古诗词阅读中挖掘丰盈的文学审美旨趣。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从单一古诗词阅读到组诗阅读,再从诗到其他作品的延伸,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思考,从辨析中整合。古诗词主题阅读的建构,打破了单一教学模式,实现了古诗词学习向诗文意境、审美的转变,也让学生能够从多元的古诗词解读中,发展言语技能、提升古诗词品悟能力。当然,在古诗词主题阅读实践中,要确立语文学科素养导向,要把握课程结构的衔接,以素养提升为目标,整合古诗词课程资源,在不同主题提炼中,找准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关键点。
  古诗词阅读,要引领学生感知古诗词的韵味与情感。学生在读古诗词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的诗意情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利用音乐的导入,来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体悟诗词的主旨。诗意课堂是建立在师生间的巧妙对话基础上,通过课堂提问,透析诗词中的字、词,把握诗词的精妙意义。如《枫桥夜泊》,为什么诗人要描写寒山寺的钟声?钟声里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愁?
  在古诗词主题阅读中,要从诗词中挖掘人物形象,从感悟诗情中探析人心,从展现诗魂中去体味情志,让古诗词课堂更丰盈,情意更绵长。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习作提纲是习作行文构思时的产物,能从整体上反映习作的中心和内容。大家对习作提纲在写草稿之前的作用是公认的,甚至有“不列提纲不作文”的说法。但完成草稿之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性地将习作提纲弃之不用。其实,习作提纲不仅能够指导习作草稿,而且对习作修改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假期生活》来谈谈习作提纲在习作修改中的重要作用。  一、借用提纲,完善结构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
复述课文是训练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作者的创作思维体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但无法直接为自己的复述所用。这就需要为学生感知文本、复述故事搭建支架,培养学生善读、善用的意识。《方帽子店》(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迁移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方法,提升学生内在的复述能力。  一、依图统整,在整体构建中梳理重要情节  中年级学生面对篇幅较长、人物关系
【设计理念】  在语文教育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下,“边塞组诗”这一课,是对古诗词分类进行教学的尝试,将唐代的边塞诗进行有机整合,以“两专多辅”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不在两首诗上进行深度挖掘,只着眼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高年级学生在古诗的意境中漫溯潜游,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流程】  一、导入,初识意象  师:马鞍山有个特别棒的别称,叫什么?  生:诗城。  师:诗城的孩子一定会背诗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一个字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于是,就产生了多音字。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虽然不是重点,但对于某些篇章、段落或句子来说,它往往会成为理解上的难点。笔者以为,多音字源自不同的语境,要准确认读多音字,应在语境中进行。  一、猜读音,想语境中字的意思  出示:我们好读书。读书就要读好书。该读书的时候就要好好读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6》)  师: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知,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口语交际训练环节,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观察任务,积累口语交际素材  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给学生带来适宜的训练机会。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信息,文本中也有更多情节、人物
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自主阅读并非是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展开阅读活动,而需要通过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成长。  一、培养自主阅读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要渗透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是粗读,也可以是细读。所谓粗读就是对整篇文章展开大致阅读,只需要了解整体内容即可;细读需要建立在粗读的基础上
字词承载着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事件的叙述以及情感的表达,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对文章细节和情感进行理解和感悟,但应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的字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理解,因为在不同的文章里即使同一个词体现的意义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课文语言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字词的“内容味”“表达味”和“情感味”展开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化学生对文本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也很简单明了,就是说张继在一个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住宿在枫桥,因为心里有愁事,半夜睡不着觉,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似乎平淡无奇,无非就是一首写景的诗,可是如果往深处再想一想,张继在心情忧愁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写这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入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对课堂提问都比较重视,并且也设计了不少问题,但由于这些问题的思维含金量不高,不能真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助力,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效果甚微。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呢?  一、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
批判性阅读的价值在于引领学生统整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诸多元素,对文本进行深度反思的阅读。批判性阅读的实施要基于学生前期的质疑理解、重构反思,并建构出全新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获取深度体验。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提出困惑,在质疑中推进批判性阅读  当下阅读理论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