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支撑,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与新课程改革、学生主体课堂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互动探究。但是在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却出现很多误区,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影响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常规化运用。本文在分析多媒体技术运用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的适时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主动学习
一、 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的现状分析
(一) 内容繁杂缺乏重点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很好地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丰富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图片、视频、语音、动画等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带给学生视觉体验,使得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和多样化,但是在内容上又显得有些繁杂,缺乏重点。通过对教师课件的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几乎把与课程相关的所有内容都放在上面,包括导入、过渡、总结教师要说的话,都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展示;图片的解读,小组互动问题的答案教师都一一进行展示。课件制作的详实性,使得很多教师对教学的开展缺乏独特性的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无法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现状和交流探索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很多教师的课件制作资源的展示依据不是课程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而是看哪部分内容在网络上能够找到丰富的资源,看课件内容是否足够丰富,形象是否多样,多媒体教学成了课件内容的花样展示。
(二) 课件教学由“人输”变成了“机输”
随着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制教学法为单一教学法,以教师的解读为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始实践素质教学改革,改变单一的知识培养目标,开始关注知识、能力、品德等多种素质的发展;开始改变课堂上教师的唯一权威,建立学生主体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互动和交流中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借助小组共同的知识基础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观点;教学模式也逐渐变成多元化模式,包括翻转课堂、五步教学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教学中不仅关注教师的教,而且关注学习的学,关注新型教学方法的常规化。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是应该支持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按照课件内容然后依次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记忆课堂笔记,然后通过大量的试题和机械的记忆来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学生没有主动地思考思考,没有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建构,学生的能力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策略
(一) 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程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是要做到事无巨细,对教学设计的所有内容都要在课件中有所体现,而是要根据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在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此并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件,为教学提供较好的支撑。例如,在《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课前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了故事的梗概,但是对于文段中的具体含义学生是不够明确的,如第一段中的“混沌”,混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需要学生的想象,需要学生的情感投入;第2-4段中的“抡斧猛劈”的含义,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同时,盘古的“顶天立地”学生读起来很容易,但是需要了解其中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受文本的情感,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根据盘古开天地的动画进行配音,用声音表现情感和力量;第三个重点是身化万物之奇,也需要多媒体技术多样化的手段作为支撑,增加学生的视觉和情感体验。课程资源应该围绕这单个重点进行选择,并且了解学生理解的难点和文字展示的不足,选择课件资源,而且要注意教师描述和讲解的语言不在课件上展示,教师预设学生互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在课件中展示,课件是一种支撑,而不是学生逐页阅读的书籍,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落实,为学生主体课程的构建提供支撑,是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推进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小组间围绕问题展示交流和碰撞,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难题时,通过图片、视频以及相关资料的引导,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例如,在《和时间赛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新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展示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忧伤、哀痛?”“为什么会着急哀伤”“为什么会高兴、快乐”,带领学生走进课程内容中,进行理解和分析,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又向学生提供问题,“爸爸说到哪些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阅读,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展示了问题,起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促进学生交流的深入,而关于问题的答案则没有采用,而是由学生讨论后自主进行展示,课件制作的内容只有6页,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促进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中学生仍然是互动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是主动的,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在教学中不可过渡使用多媒体,影响学生的学习,而是要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程内容,形成内容的集中性和有效性;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段连鑫,何绍祥.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09:83-86.
[2]赵慧芳.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166.
[3]高钦会.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的几点看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64.
[4]周婷.莫把“人灌”变“机灌”——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中小學教师培训,2000,08:59-60.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主动学习
一、 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的现状分析
(一) 内容繁杂缺乏重点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很好地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丰富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图片、视频、语音、动画等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带给学生视觉体验,使得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和多样化,但是在内容上又显得有些繁杂,缺乏重点。通过对教师课件的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几乎把与课程相关的所有内容都放在上面,包括导入、过渡、总结教师要说的话,都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展示;图片的解读,小组互动问题的答案教师都一一进行展示。课件制作的详实性,使得很多教师对教学的开展缺乏独特性的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无法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现状和交流探索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很多教师的课件制作资源的展示依据不是课程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而是看哪部分内容在网络上能够找到丰富的资源,看课件内容是否足够丰富,形象是否多样,多媒体教学成了课件内容的花样展示。
(二) 课件教学由“人输”变成了“机输”
随着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制教学法为单一教学法,以教师的解读为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始实践素质教学改革,改变单一的知识培养目标,开始关注知识、能力、品德等多种素质的发展;开始改变课堂上教师的唯一权威,建立学生主体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互动和交流中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借助小组共同的知识基础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观点;教学模式也逐渐变成多元化模式,包括翻转课堂、五步教学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教学中不仅关注教师的教,而且关注学习的学,关注新型教学方法的常规化。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是应该支持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按照课件内容然后依次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记忆课堂笔记,然后通过大量的试题和机械的记忆来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学生没有主动地思考思考,没有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建构,学生的能力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策略
(一) 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程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是要做到事无巨细,对教学设计的所有内容都要在课件中有所体现,而是要根据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在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此并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件,为教学提供较好的支撑。例如,在《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课前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了故事的梗概,但是对于文段中的具体含义学生是不够明确的,如第一段中的“混沌”,混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需要学生的想象,需要学生的情感投入;第2-4段中的“抡斧猛劈”的含义,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同时,盘古的“顶天立地”学生读起来很容易,但是需要了解其中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受文本的情感,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根据盘古开天地的动画进行配音,用声音表现情感和力量;第三个重点是身化万物之奇,也需要多媒体技术多样化的手段作为支撑,增加学生的视觉和情感体验。课程资源应该围绕这单个重点进行选择,并且了解学生理解的难点和文字展示的不足,选择课件资源,而且要注意教师描述和讲解的语言不在课件上展示,教师预设学生互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在课件中展示,课件是一种支撑,而不是学生逐页阅读的书籍,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落实,为学生主体课程的构建提供支撑,是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推进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小组间围绕问题展示交流和碰撞,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难题时,通过图片、视频以及相关资料的引导,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例如,在《和时间赛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新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展示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忧伤、哀痛?”“为什么会着急哀伤”“为什么会高兴、快乐”,带领学生走进课程内容中,进行理解和分析,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又向学生提供问题,“爸爸说到哪些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阅读,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展示了问题,起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促进学生交流的深入,而关于问题的答案则没有采用,而是由学生讨论后自主进行展示,课件制作的内容只有6页,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促进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中学生仍然是互动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是主动的,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在教学中不可过渡使用多媒体,影响学生的学习,而是要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程内容,形成内容的集中性和有效性;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段连鑫,何绍祥.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09:83-86.
[2]赵慧芳.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166.
[3]高钦会.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的几点看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64.
[4]周婷.莫把“人灌”变“机灌”——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中小學教师培训,2000,0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