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其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每个国家当前首要任务。本研究试图传承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科学运用民族文化软实力,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不断增添正能量,为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调查分析发现,贵州地区在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最后本文将为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 ;提升困境
党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多次针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做了重要论述,他明确指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与复兴中华民族中国梦的重要战略。
有关“软实力”这个词语现已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中最流行的词语,它代表着人们已开始把目光从国家的领域、科技等转移到国家的民族文化、价值观等无形的力量上面。软实力外表看似很软,但它所带来的伟力却不容忽视。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本国的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提升本国文化的软实力无疑是一个更捷径、更重要的路径。
本研究试图传承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科学运用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不断增添正能量,为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困境
据调查研究分析,贵州地区在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民族“精神家园”岌岌可危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实施多年,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由先前的封闭、独立到现在的开放、文明,其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不断对西部少數民族地区实行惠民、帮扶政策,使得西部少数民族与外界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联系,而且在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方面也受到巨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各种新兴文化以温柔的姿态慢慢的渗入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而少数民族文化在其影响下,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民族“精神家园”岌岌可危。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今天,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居民如何既能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 又能融入到世界文化、现代文明的行列中,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1.2文化发展程度低、传承意识有偏差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且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这种文化有其精华也有糟粕之处,我们要继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传承其精髓,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体现在民族技艺和文化创新内容方面,因为它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其精髓的传承和创新文化软实力的构成部分。
然而,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落后经济落和教育造成了本地区文化发展程度较低,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出现偏差,他们往往认为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留其有形实体,而忽略了少数民族文化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创新精神与灵论。如: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无人不晓,而本民族的传统医学、文艺和手工技艺等优秀的非文化遗产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造成了这些优秀文化资源走向没落与衰亡。
1.3居民思想封闭、传承方法单一
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深居在山区,由于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许多少数民族人民思想比较封闭,先进的科学传承方法难以运用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从而造成了其文化传承方法单一。
例如:水书是水族古老文字,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有着巨大社会功能的雏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编撰成的大量巫术书籍的总称。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与水族的民族信仰和生活习俗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主要用于水族民间驱除凶煞活动中,由水族中的水书先生进行主持。这些仪式主要是依据水书中记载的条纲要义进行,但大量的祝词咒语及祭祀礼仪等要全靠水书先生口传心授,而水书传承方式却是水书先生口传心授、传男不传女,再加上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这种文化的传承,一些老的传承人年事已高,他们离世后必然造成水书面临失传局面,而且现在世的水书先生已不足200人。但随着水族人口在逐年减少,男孩外出上学打工日益增多,能找到合适的传承人相当困难。因此,一些水书先生不得不破了祖先的惯例,将水书传承给族中的女性,给水书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得以延续。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要以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就要破除那些阻碍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陈规陋习,坚决冲破那些老惯例、老规矩,才能让非物质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发展。
1.4服务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否,是影响居民参与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所在。然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不够完善,在文化资源供给与保障方面还处于脆弱境地,在布置上欠合理,空间不足,造成了很多民族文化遗产的缺失,而居民民族文化教育培训活动少之可怜, 学习本民族文化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虽然近年来当地政府也认识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并采取种种措施,如:少数民族文化开发、邀请专家进行研讨、立法保护等方式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但是,他们并未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尚未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遇到了困境。怎样解决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困境,现提出几条建议:
2.1掌握传承规律,拓展提升路径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原真性、独特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等特点,具有其内在发展的传承规律,我们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要遵循这些规律,与时俱进打上时代、民族和区域的烙印,使之得以保留与延续。
如: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力度,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人民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达到自觉传承优秀少数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再如,少数民族地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物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申报文化遗产等各种形式,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创建民族精神家园, 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还有,开发民族校本课程,倡导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经典,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真正内化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的文化素质。
2.2数字化留存,网络化传播
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历史较短,其文化传承方式单一化而造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大量消亡。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与网络化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文化保留方面它具有保存数量多、方便、快捷、持久和永恒等诸多优点,数字化与网络化将成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的重要途径。
如:在数字化与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它打破了原来少数民族文化口耳相传的传统传承模式,能够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2.3法制手段保护,全方位的进行
现在的时代是法制时代,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法制化是势在必行的,并且也要全方位的进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这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是民族历史进步的见证,更是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重要途径。因此,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实行法制化的手段进行,也才能够全方面的保护。
如何进行法制化手段保护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通过政策和法律措施,建立领导管理机构;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学、宗教、天文、历算、地理、医药、美术、生产技术等,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等。
2.4加快文化创新,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创新是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根本, 而文化创新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方面的创新,而且在形式上、在传播手段上都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具有活力。
贵州地区是多民族聚集地,多元文化深深的融合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要深深挖掘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整合其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使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在创新的基础上代代相传。我们要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精心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在对少数民族文化尊重的基础上固本求新,构建现代文明,打造新的少数民族文化整体形象,使其更具有民族性、趣味性、价值性。不断创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手段和内容呈现方式,多角度、多方位挖掘出具有民族价值的文化资源,树立民俗品牌形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出具有贵州本土却不适大雅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风采和民俗风情。
2.5改善思想观念,提高居民素质
改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观念,不断提高其居民的素质, 是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辐射力、竞争力和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有效途径之一。
据调查,贵州贵州民族地区的文化领域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比如一些具有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文化管理人员逐渐的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失;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管理人员培训机构少之又少,贵州民族地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中的需要;再者,由于新老传承者断层造成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面临消亡之境,如土家族摆手舞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 年轻人中会摆手舞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所以我们要着力改善民族地区居民的基本素质, 增强民族地区居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价值体系融入民族地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融入经济和本地区建设的各个领域,留住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使之民族文化盛开出鲜艳之花,为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砖加瓦。
2.6增强保障机制,发挥引领功能
保障机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要保障。因此,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要改变原有观念, 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 积极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引领功能, 把提升本地区文化软实力上升为区域发展战略决策上;要学习经济发达地区, 借鉴其提升文化软实力、转变区域发展模式的先进经验, 制定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中长期战略措施, 促进区域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的转变, 实现跨越式发展。再者, 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要给予配套设施建设和后期经营管理的关注和支持, 建设非赢利性的公共服务平台;最后, 民族地区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建立和完善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努力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结语
总之,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造成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精神家园”岌岌可危;其经济落后、文化发展程度低,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传承意识出现了偏差;本地居民受到封建思影响较深,其思想封闭,造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法单一; 贵州地区由于文化水平总体偏低而造成其素質偏低,民族文化价值保护意识薄弱; 民族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其文化保障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不够; 高素质的文化创作人以及文化管理人员的流失造成创新力量不足,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受到挑战等等。
面对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所遇到的种种困境,我们只有掌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规律,采用数字化留存和网络化传播等先进科学传承方式,采取法制手段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并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创新,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等方式,才能传承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科学运用民族文化软实力,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不断增添正能量,为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振.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 小品文选刊: 下, 2015 (9): 197-197.
[2]张琳, 张玉玲. 关于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J]. 世纪桥, 2016 (2): 64-65.
[3]童世骏.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 求是, 2008, 6: 005.
[4]邓楠.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 浙江大学, 2004.
[5]李伟.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27(1): 143-146.
[6]马文慧. 宗教文化与青海地区信教群众的社会生活[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27(1): 43-46.
[7]张维娜, 陈玉屏. 少数民族谚语中与儒家思想相通的价值观述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26(12): 5-7.
作者简介:
1、杨继富(1981),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硕士,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学校文化、民族文化等。
2、黄小娜(1982),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博士,职称:副教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水生浮游动物。
基金项目:
1、贵州省教育厅2016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zk37);
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6年省领导指示圈示战略合作课题结题项目(QSZL2016013-2)。
【关键词】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 ;提升困境
党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多次针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做了重要论述,他明确指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与复兴中华民族中国梦的重要战略。
有关“软实力”这个词语现已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中最流行的词语,它代表着人们已开始把目光从国家的领域、科技等转移到国家的民族文化、价值观等无形的力量上面。软实力外表看似很软,但它所带来的伟力却不容忽视。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本国的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提升本国文化的软实力无疑是一个更捷径、更重要的路径。
本研究试图传承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科学运用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不断增添正能量,为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困境
据调查研究分析,贵州地区在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民族“精神家园”岌岌可危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实施多年,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由先前的封闭、独立到现在的开放、文明,其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不断对西部少數民族地区实行惠民、帮扶政策,使得西部少数民族与外界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联系,而且在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方面也受到巨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各种新兴文化以温柔的姿态慢慢的渗入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而少数民族文化在其影响下,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民族“精神家园”岌岌可危。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今天,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居民如何既能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 又能融入到世界文化、现代文明的行列中,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1.2文化发展程度低、传承意识有偏差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且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这种文化有其精华也有糟粕之处,我们要继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传承其精髓,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体现在民族技艺和文化创新内容方面,因为它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其精髓的传承和创新文化软实力的构成部分。
然而,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落后经济落和教育造成了本地区文化发展程度较低,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出现偏差,他们往往认为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留其有形实体,而忽略了少数民族文化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创新精神与灵论。如: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无人不晓,而本民族的传统医学、文艺和手工技艺等优秀的非文化遗产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造成了这些优秀文化资源走向没落与衰亡。
1.3居民思想封闭、传承方法单一
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深居在山区,由于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许多少数民族人民思想比较封闭,先进的科学传承方法难以运用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从而造成了其文化传承方法单一。
例如:水书是水族古老文字,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有着巨大社会功能的雏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编撰成的大量巫术书籍的总称。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与水族的民族信仰和生活习俗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主要用于水族民间驱除凶煞活动中,由水族中的水书先生进行主持。这些仪式主要是依据水书中记载的条纲要义进行,但大量的祝词咒语及祭祀礼仪等要全靠水书先生口传心授,而水书传承方式却是水书先生口传心授、传男不传女,再加上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这种文化的传承,一些老的传承人年事已高,他们离世后必然造成水书面临失传局面,而且现在世的水书先生已不足200人。但随着水族人口在逐年减少,男孩外出上学打工日益增多,能找到合适的传承人相当困难。因此,一些水书先生不得不破了祖先的惯例,将水书传承给族中的女性,给水书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得以延续。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要以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就要破除那些阻碍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陈规陋习,坚决冲破那些老惯例、老规矩,才能让非物质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发展。
1.4服务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否,是影响居民参与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所在。然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不够完善,在文化资源供给与保障方面还处于脆弱境地,在布置上欠合理,空间不足,造成了很多民族文化遗产的缺失,而居民民族文化教育培训活动少之可怜, 学习本民族文化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虽然近年来当地政府也认识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并采取种种措施,如:少数民族文化开发、邀请专家进行研讨、立法保护等方式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但是,他们并未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尚未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遇到了困境。怎样解决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困境,现提出几条建议:
2.1掌握传承规律,拓展提升路径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原真性、独特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等特点,具有其内在发展的传承规律,我们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要遵循这些规律,与时俱进打上时代、民族和区域的烙印,使之得以保留与延续。
如: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力度,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人民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达到自觉传承优秀少数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再如,少数民族地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物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申报文化遗产等各种形式,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创建民族精神家园, 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还有,开发民族校本课程,倡导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经典,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真正内化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的文化素质。
2.2数字化留存,网络化传播
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历史较短,其文化传承方式单一化而造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大量消亡。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与网络化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文化保留方面它具有保存数量多、方便、快捷、持久和永恒等诸多优点,数字化与网络化将成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的重要途径。
如:在数字化与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它打破了原来少数民族文化口耳相传的传统传承模式,能够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2.3法制手段保护,全方位的进行
现在的时代是法制时代,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法制化是势在必行的,并且也要全方位的进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这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是民族历史进步的见证,更是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重要途径。因此,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实行法制化的手段进行,也才能够全方面的保护。
如何进行法制化手段保护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通过政策和法律措施,建立领导管理机构;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学、宗教、天文、历算、地理、医药、美术、生产技术等,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等。
2.4加快文化创新,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创新是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根本, 而文化创新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方面的创新,而且在形式上、在传播手段上都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具有活力。
贵州地区是多民族聚集地,多元文化深深的融合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要深深挖掘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整合其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使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在创新的基础上代代相传。我们要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精心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在对少数民族文化尊重的基础上固本求新,构建现代文明,打造新的少数民族文化整体形象,使其更具有民族性、趣味性、价值性。不断创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手段和内容呈现方式,多角度、多方位挖掘出具有民族价值的文化资源,树立民俗品牌形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出具有贵州本土却不适大雅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风采和民俗风情。
2.5改善思想观念,提高居民素质
改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观念,不断提高其居民的素质, 是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辐射力、竞争力和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有效途径之一。
据调查,贵州贵州民族地区的文化领域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比如一些具有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文化管理人员逐渐的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失;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管理人员培训机构少之又少,贵州民族地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中的需要;再者,由于新老传承者断层造成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面临消亡之境,如土家族摆手舞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 年轻人中会摆手舞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所以我们要着力改善民族地区居民的基本素质, 增强民族地区居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价值体系融入民族地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融入经济和本地区建设的各个领域,留住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使之民族文化盛开出鲜艳之花,为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砖加瓦。
2.6增强保障机制,发挥引领功能
保障机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要保障。因此,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要改变原有观念, 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 积极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引领功能, 把提升本地区文化软实力上升为区域发展战略决策上;要学习经济发达地区, 借鉴其提升文化软实力、转变区域发展模式的先进经验, 制定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中长期战略措施, 促进区域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的转变, 实现跨越式发展。再者, 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要给予配套设施建设和后期经营管理的关注和支持, 建设非赢利性的公共服务平台;最后, 民族地区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建立和完善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努力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结语
总之,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造成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精神家园”岌岌可危;其经济落后、文化发展程度低,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传承意识出现了偏差;本地居民受到封建思影响较深,其思想封闭,造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法单一; 贵州地区由于文化水平总体偏低而造成其素質偏低,民族文化价值保护意识薄弱; 民族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其文化保障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不够; 高素质的文化创作人以及文化管理人员的流失造成创新力量不足,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受到挑战等等。
面对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所遇到的种种困境,我们只有掌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规律,采用数字化留存和网络化传播等先进科学传承方式,采取法制手段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并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创新,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等方式,才能传承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科学运用民族文化软实力,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不断增添正能量,为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振.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 小品文选刊: 下, 2015 (9): 197-197.
[2]张琳, 张玉玲. 关于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J]. 世纪桥, 2016 (2): 64-65.
[3]童世骏.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 求是, 2008, 6: 005.
[4]邓楠.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 浙江大学, 2004.
[5]李伟.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27(1): 143-146.
[6]马文慧. 宗教文化与青海地区信教群众的社会生活[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27(1): 43-46.
[7]张维娜, 陈玉屏. 少数民族谚语中与儒家思想相通的价值观述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26(12): 5-7.
作者简介:
1、杨继富(1981),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硕士,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学校文化、民族文化等。
2、黄小娜(1982),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博士,职称:副教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水生浮游动物。
基金项目:
1、贵州省教育厅2016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zk37);
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6年省领导指示圈示战略合作课题结题项目(QSZL2016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