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人工防治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enh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国白蛾是一种对林木、农作物为害严重的害虫。本文针对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美国白蛾为害,从其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等方面对美国白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防治措施,以期对美国白蛾防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 美国白蛾 防控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一种危险性食叶害虫,繁殖猛,传播快,致灾重,属于国际植物检疫对象,防治工作异常艰巨。美国白蛾危害林木、果树、农作物等300多种植物,一旦防治不力,酿成灾情,将会造成林木死亡、果品减收、农业减产,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生态林、风景林和城市园林,路旁树、河(渠)岸树和四旁树中的杨、柳、榆、槐、椿等阔叶树种,均属美国白蛾的喜食植物,一旦防治不力,大范围暴发成灾,将严重破坏生产、生态环境,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一、美国白蛾寄主植物及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寄主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林木、花卉、蔬菜、杂草等 100 余种植物。在本溪 “三草”地区 1 年可发生 2 代,主要危害糖槭、桑、杨、柳、桃、苹果、山楂、杏、胡桃楸、臭椿、花曲柳、枫杨等树木。该虫自然传播主要靠成虫飞翔和老熟幼虫爬行,成虫一次飞翔距离在 100 m 以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 5 龄以后幼虫和蛹随寄主植物、交通工具和包装材料等进行传播。
  二、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卵单层排列成块,卵块大小约2~3cm2,表面附有毛和鳞片,呈白色。幼虫根据美国白蛾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在低龄时就明显可辨,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在我国,美国白蛾幼虫大多属“黑头型”,头黑色,具光泽。老熟幼虫体长2.8~3.5cm,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部有一条黑色宽纵带,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灰白色薄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成虫雌虫体长9.5~15mm,翅、腹部纯白色,触角褐色,锯齿状。雄虫体长9~13.5mm,白色,越冬代前翅有翅斑,个别腹部有1或3列黑点,触角黑色,双栉齿状。
  三、美国白蛾的显著特点
  1.食性杂
  美国白蛾能够危害300多种农林植物,主要有糖槭、法桐、白蜡、桑树、杨树、柳树、刺槐、臭椿、国槐、香椿、榆树、山楂、苹果、梨、桃、李、枣、葡萄等林木和果树;高粱、玉米、大豆、花生、向日葵、南瓜、葫芦、黄瓜、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等农作物。
  2.繁殖量大
  一只雌蛾平均一次产卵300~600粒,最多可达到2000多粒,一年要繁殖三代,如不防治,加之自然控制作用小,一年后其后代至少可达几百万只。适生区域广、传播途径广;从北纬20°到50°都适合生存,能耐40℃高温和-16℃低温,老熟幼虫15天不取食也不会死亡;由于其有很强的适应性,一只老熟幼虫和蛹可随寄主植物、交通工具、包装材料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3.危害大
  有很大的暴食性,有时3~4天时间内可将一棵树的叶子全部吃光,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周围农作物被蚕食,减产减收,甚至绝产,在泛滥的时间,大批幼虫还会爬进居民的院中寻找食物或化蛹,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
  四、美国白蛾防治措施——人工方法杀虫
  1.人工挖蛹
  美国白蛾有爬到土面结茧化蛹的习性。在山东临沂的很多老树皮下、枯枝落叶以及土壤、石片下发现美国白蛾的茧和大量虫蛹。所以应对虫态发生重、虫口密度大的地块组织人工挖蛹,以防其羽化为成虫后造成大面积的繁殖。
  2.人工除卵
  美国白蛾一般产卵于树叶背面,卵以单层排列成块状,一个卵块400~600粒,上覆有白色鳞毛。发现这样的叶片应立即剪下,喷药烧毁。
  3.灯光诱杀
  美国白蛾成虫具有一般昆虫的趋光性,可以进行灯光诱杀:将杀虫灯悬挂树上2~3m处,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附近设置警示牌,一般挂灯间隔以100m为宜,每天从19∶00至次日6∶00开灯诱杀,集中处理。
  4.人工捕杀
  羽化后的成虫短时间内飞翔能力差,有爬高现象,静伏于树干、墙壁,所以可以在每天下午6∶00~8∶00组织人工捕杀。
  5.人工剪除网幕
  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危害,网幕明显,容易发现。因此,在美国白蛾网幕期,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要求每2或3d巡查一遍。用高枝剪剪除网幕。剪除的网幕要就地挖沟集中存放,用纱网罩盖,纱网周边用土压实,20d后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是一项无公害、效果好的防治方法。
  6.草把诱集
  根据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性,在具有老熟幼虫的树林中,在树干0.8~1.5m高处,用谷草、稻草、草帘等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集中化蛹,待化蛹结束后解下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销毁,虫口密度大时每隔一周换一次,或就地集中存放,用纱网罩住,30d后再作无害化处理。
  五、小结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因此,多分布于公园、果园、庭院及街道两旁的树上。美国白蛾以幼虫取食叶肉危害,食性杂,有暴食性、群居危害的习性,有时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常把成片的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被称为无烟的火灾。因此,防治美国白蛾应抓住关键时期尽早防治,保护林木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王翠洁,李永民. 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8) .
  [2]姚章军,宋永春. 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14) .
  [3]张佐双,熊德平,程炜,王广晋. 利用蒲螨控制美国白蛾的室内试验[J]. 北京园林, 2008,(01) .
  [4]韩振芹,石进朝. 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技术[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6,(06) .
  [5]殷培峰,毛建萍,浦冠勤.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治理[J]. 蚕桑通报, 2005,(02) .
  [6]陈瑛. 无公害药剂防治美国白蛾[J]. 中国林副特产, 2005,(0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33-0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2004年至2014年连续11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其中2007、2013、2014三个一号文件都是以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把农业现代化摆在工业化、信息
摘要:玉米是丘陵山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而山地坡度大,保水保肥能力差,塘、库、池年久失修,渠系设施完全不配套,用水无保障,连年春早接夏旱,夏旱连伏旱,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农户投入年年增加,产量很不稳定,投入与产出比较效益低,形成一種生产恶性循环。本文主要对丘陵山区玉米早育早栽错夏旱躲伏旱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丘陵山区;玉米栽培;高产;技术  一、改制调型,分带轮作  
[摘 要] 在目前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兴起的背景下, 本文围绕农超对接的现状及对策、农产品市场建设等问题,对舟山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城区大型超市以及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 提出农超对接发展的优势与关键环节, 指出应重视发展生产组织、理顺流通中的利益分配、挖掘农超对接的商业价值以及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关键词] 农超对接 农产品物流 农民专业合作社 建议  [中图分类
今年我站,在九三气象台和农场的正确领导下,以农场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引,紧紧围绕农场的工作、农户的生产利益,搞好气象服务。  一、气象的服务工作成效  正确分析今年的天气形势,准确预报天气变化,为农场各项工作、农户的四季耕作提供气象信息。充分发挥现代化气象装备,严密监视可能出现的暴雨、冰雹、低温天气过程,多渠道、高密度的收集了准确的气象信息,通过分析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用短信形式发给农场领导、工作人员
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属于闭流区域,无自然河流。北部有引嫩干渠,东侧有人工安肇新河,境内多草原和自然沼泽,湖泊星罗密布,河网不甚发育,由于本区历史上是低洼湖区沉积而成,土壤盐碱度较高。从事绿化工作以来,深知土壤盐碱度影响园林树木的成活,在工作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并查阅各种资料寻找盐碱地改良的方案。总结了盐碱地绿化常见的改良模式有客土绿化施工、盐碱土原土改良施工和肥盐平衡改良。    一
[摘 要] 我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面积大,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均适宜种植小麦,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策源地。多年来,我省在小麦总产,面积和贡献上一直处于全国首位,其小麦种植面积是全国小麦面积总播种面积的1/6,总产量约占1/5,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省来说,它是占首位的粮食作物。我省的粮食生产总量中,小麦占60%左右,所以小麦收成的丰歉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44-01  10月2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走进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格尼河农场。虽是浮光掠影的走访,走马观花的采访,但“好政策好作法好日子”的感受一路相伴。  过阿荣旗沿111国道一路前行,格尼河转弯的地方,便是格尼河农场场部所在地。毫无疑问,场名缘由这条美丽的河流。1960年,十万官兵开垦北大
[摘 要] 容器育苗是指应用特定的容器培育作物、果树、花卉、林木幼苗等,一般在育苗容器底部盛上富含营养成分的培养土。我国早在《农桑衣食撮要》中,就出现有关于容器育苗法的记载,科克和杰弗里斯、哈伯等人先后进行容器育苗法 的实验。之后,容器育苗法在美国、苏联等发达国家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关键词] 林业发展 容器育苗 东北地区 林业技术 气候特点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农用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已对临夏农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农用地膜也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进而影响到农业环境,通过在临夏州川塬灌区——临夏市南龙镇杨家村进行的地膜残留污染防治试验,对农用地膜的应用现状、残留地膜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残留地膜的危害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目前
蔬菜产业是2008年旬阳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后续主导产业,同时列入政府财政增收“农业30亿工程”,规划到2012年发展商品蔬菜基地3万亩,设施蔬菜发展达到5000亩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栽培模式以春提早和秋延迟栽培为主,品种以辣椒、黄瓜、茄子、洋芋、白菜等大路菜为主,并引进种植部分稀有品种,如菜花、水果黄瓜等。栽培设施不断改进,向着标准化、长寿命化方向发展。  一、设施蔬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