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即事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8525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全宋诗》)

【赏析】


  此诗所写,仿佛一幅乍雨时晴的行吟图,读来可爱。首联写云,写云来云往,云聚云散,且以一“议”字,将云拟人化,也可爱化。其实际意思不过是说天上的云时聚时散,一会儿像要下雨,一会儿又不像要下雨,然一经拟写,令人似见众云之眉眼表情,似见其聚之吵嚷,散之扬长。颔联写风写雨(此风此雨大约是上句浮云所“议”的结果),且风以“蘋”飾,雨以“荷”饰,骤然使雨有了清香,风有了柔媚,也十分可爱。颈联写雨过天晴,鹊子的高兴,鸥鸟的快乐,实际亦是行者的高兴与快乐,不过借物而出罢了。尾联则以“三日酲”的被“唤醒”,夸张地写出雨后山色的清丽可爱。
  就全篇布局来看,此诗题为“山行即事”,却总未见“山行”二字,而所谓“行”,则在云来往、雨湿衣、风吹袖、闻鹊喧、见鸥翔中一一体现。总而言之,此诗结构巧而畅,意味则甚是轻快,堪称佳作。
  此诗之最妙,当属首尾拟人的手笔。尾联言“山色不言语”,恰是在说“山色能言语”,是正话反说,很有趣。而首联更别致,“浮云在空碧”本属极呆笨的一句,却因“来往议阴晴”—下精彩起来。“议”,是商量的意思。此句大概化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此中“商量”一词用得很新奇,既写出了花开的热闹,也写出了花解人意的意思。杜甫此句,后人多有学习者。如潘枋有诗云:“云来岭表商量雨,峰绕溪湾物色梅。”黄公度有诗云:“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白玉蟾有诗云:“终日听莺语,商量一树梅。”又云:“稻针刺水鸥抱卵,双燕商量春欲归。”诸如此类的“商量”,虽内容不同,然皆是照搬旧套而已,唯王质的“来往议阴晴”,不过是换“商量”为“议”,便觉新意忽出,学的甚好。
  南宋初年,王质也算得是政坛上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一甲进士出身,年仅二十八岁就敢上书极言主战,后遭弹劾,被罢了太学正之职,之后又人川陕宣谕使幕下,继而被荐为敕令所删定官,负责修改审定帝令、法令或立法,再后来又任枢密院编修官,由于耿直敢谏,有人举荐为右正言,却遭权臣阻扰,未果。自此,他绝意仕途,“奉祠山居”,隐于乡间。依此似可推定,王质是个自视不凡的人。据闻,他很推崇苏轼,曾放言说:一百年前,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王质字景文)。这话显然说大了。就依此首最能代表其水准的《山行即事》来看,其中“荷雨”“蘋风”及“鹊声”“鸥性”可谓对仗工整,亦可谓斧痕斑斑,远不及东坡诗自然,放得开。(杨蓉)
其他文献
“书香”一词,古已有之。原指古人为防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后常常被人们引申为读书风气。  阅读所品味出的书香,是源自心灵的味道。是世间的人情冷暖,是豐富的道德情操,是悠久的文化传承,是壮丽的大好河山……每一本书,诉说的是一个故事,一种情怀。而每一个故事包含着不同的酸甜苦辣,每一种情怀包含着不同的理想!所以,
期刊
随着晚唐末日的挽歌四起,唐朝走向了灭亡,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军阀的混战,王朝的更迭,使得乱世的文化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中原是文化传统最深的地区,虽屡经战乱,却不乏短期“小康”时光;唐末的文人学士在丧乱之际隐遁逃亡,保存并散布了文化创造的种子;南北文化上的联系也没有断绝,一些统治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而提倡文化活动,使这时的文化没有完全黯然失色。  此时的书法艺术处于唐宋交替之间,最主要的特点是唐代以
期刊
王夫之是我们所熟知的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他的一生著作颇丰,岳麓书社出版有《船山全书》,煌煌16巨册,是迄今为止对王夫之学说和著作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整理成果。不仅如此,王夫之的议论也十分深切,为后世所推崇;“船山学”的研究至今如火如荼。在他的史论著作中,《读通鉴论》无疑是很有名的一种,有学者认为,要想了解《资治通鉴》中的智慧、思想,就应该读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甚至把《读通鉴论》作为阅读《资治通鉴
期刊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是每个人身心的寄托。无论年龄几何,无论行得多远,“家”都是一个人最终的归宿。那么,这个人人都离不开的“家”是怎么来的呢?  “家”在甲骨文中主要有两种字形:一种是,外面像房屋的轮廓;里面像一头猪,并且腹部带有雄性特征,这是“豭(jiā)”的早期写法,意思是公猪,同时也表示整个字的读音跟“豭”接近。另一种字形是,跟前一种字形的区别主要在于里面表示猪的部分并没
期刊
一、打下广泛的基础  有一些人认为,学科的分类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另一些人则将学科的分类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他们认为古希腊罗马人强调条分缕析,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有学科的分类了。从世界范围来看,古代东西方的学科都不可能分得那么细,都是各学科的知识混在一起的,古代并没有严格的学科分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哪有文史哲、政经法、农工医这样的分法呢?中国古代都是综合性的学科,有些学科相对来讲是基础性的学科。因
期刊
引子:《步辇图》背后的故事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有两组人物:左侧三男相次而立,规矩而拘谨;前面执笏者是朝中的礼官,他红袍虬须,神态沉着,引导使者晋见。其后身形瘦小,头戴平顶小帽,身穿团花窄袖长袍,发饰与衣着都与其他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五十三  文成公主(625—680),李姓,名字不详,唐朝宗室女。其事迹主
期刊
关于“牛”的成语有很多,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对牛弹琴”了。这个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多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一幅流传千古的名画《对牛弹琴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可谓意境深邃,寓意深远。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一篇《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
期刊
旧事①:宫中有要市外物②,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③。贞元末④,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⑤,稍不如本估⑥。末年不复行文书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⑧,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⑨。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而实夺之。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
期刊
张謇(1853—1926)是清末状元,他把“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深深地融入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实践中,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备受国人敬仰。张謇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不忘通过家书对独生子张孝若进行教育。  张謇中年得子,自然对孝若疼爱有加,并寄托了全部希望。他曾说:“我即一子,一坏即无后望。我老矣,不得不为久计也。”因此,张謇对张孝若的每一步成长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期刊
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①,抑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  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  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②。”  执政者曰:“何谓也?”  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③;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④。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⑤,必学而后人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⑥。今风纪之司⑦,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