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的内涵体现了我党对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群众路线内涵具体要求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全党自上而下深入开展。
人民群众一直都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是我们事业的根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就有137次提到“人民”这个概念,提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的短短10多分钟的讲话中,19次提到“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群众路线是我党从山沟沟里带出来的“法宝”,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岁月荏苒却历久弥新。群众路线,这件我党“打天下”的利器,正创新成为“坐江山”的法宝。
1 群众路线内涵的形成
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总结长期斗争经验所形成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重要创造和基本方针,是党的“传家宝”以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其内涵丰富而深刻。
毛泽东同志最早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概况和诠释。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著名的论述中,毛泽东显然是从领导、工作方法的角度来界定群众路线的。
对群众路线的第二个重要阐释是1945年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论党》。在这个报告中,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全面的说明,并把它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群众观点,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换言之,在肯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领导方法的同时,增加了群众观点的表述,并将其作为领导方法的前提。“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对群众观点的另一种概括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的六条: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此后,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的表述基本定型。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以上两方面再次进行强调,而且明确把群众观点列入群众路线之中,把它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信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一条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身上的枷锁,只有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双手来打破;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从这个真理出发,我们的基本工作方法就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切工作走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有领导地展开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把群众的智慧和意见集中起来,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1981年6月中央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明地将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它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人民意志的执行者,除了人民的利益外,这个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想问题,办事情,定路线,立标准,一切都要着眼于群众的根本利益。衡量党的工作好坏,成效大小,以及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都要以群众实践和群众利益为标准,就像邓小平反复强调的那样,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
“一切依靠群众”,就要相信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相信群众,就是要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群众的智慧,相信群众的觉悟,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我们党的工作,就是要使群众充分认识自己的利益和力量,团结起来,为实现人民群众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只有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是不可战胜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实现了为自己和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为剥削阶级的利益而劳动的愿望,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历史的作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就是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建议和经验收集起来,经过分析综合,加工制作,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已经形成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再拿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解释和贯彻,并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 群众路线内涵的新发展
面临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显示了其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目前,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群众路线内涵的新概括。 为民,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的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目标,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没了这个目标指引,群众路线就失去了灵魂。当年毛泽东同志能在国共两党这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为民”的思想使他得到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做后盾,即使国民党军队硬件条件再高出一大截也无法望其项背。在当今大转折、大开放、大发展的形势下,领导干部更是要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的力量成为支持我们事业的坚强后盾。
务实,就是求真务实,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这说的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实现手段,没有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一切为人服务的美好愿望都只能是空谈。作为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中央八项和省委十项改进作风规定,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做好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变化。
清廉,就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这是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保证,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而惟有全体党员干部坚持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本色,才能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才能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的道德人格,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保持高尚的情操,带动和影响社会风气。
为民、务实、清廉是党在新形势下对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克服前进中遇到到各种困难,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同志强调应“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在依法治国的时代潮流下,应当深入挖掘群众路线的法治内涵,既要“苟日新”,也要“穷究竟”,从而将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最大价值发挥到位。
然而,目前,关于群众路线哲学内涵的论述颇丰,法理意蕴却少有提及。似乎“法理”这份“舶来品”与“群众路线”这道“乡土菜”格格不入。其实,凡治国理政之举措,皆能在法理上寻根探源,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执政法宝亦不例外。自诞生之日起,群众路线便契合了诸多基本、重要的法理理念,闪耀着法治的光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尊重、捍卫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首要立场和核心观点,即群众观点。对依靠群众取得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而言,群众利益是核心利益,除了群众利益,其没有自身利益可言。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党所坚持的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自然而然地转变为法律意义上的法益位阶排序理念。所谓法益位阶排序,是指法律上的正当权益在发生冲突时的利益选择与平衡机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这就意味着国家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国家的一切权力最终服务于人民。在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指引下,群众利益就成为现行法律体系下法益位阶的最高层,其他任何利益都不得跻身其上。
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其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而法律正是人权保护的一种制度安排。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从而将人权保障原则确立为一项宪法原则。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都应当始终贯穿人权保障这条主线,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并转变“治民思维”,克服“防民思想”,提高群众的人权保障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做到保障人权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蕴含的领导方式,也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便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
法治的要义在于,既要充分利用国家公权力去增进社会福祉,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又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领导方式,蕴含着以公民权利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的法理意蕴。
这一领导方式指引我们从政策制定到执行,无不应征询、吸收群众意见,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意见和建议吸纳进权力运行之中,确保权力真正“为民所用”。
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是整个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权力监督功能的关键是制度建设这一法治核心。应通过法治建设,构建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防止国家权力异化;完善有助于营造积极监督、敢于监督、有效监督良好氛围的制度,保障人民依法充分行使选举、罢免、建议、检举、揭发、控告、申诉等各项监督权利,拓展和畅通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促使权力运行符合党的宗旨和人民期待。
然而,当前,“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颇为盛行,一些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漠视程序,违反程序,恣意而为,严重损害了群众权益,削弱了法律权威。
程序是运送正义的轨道。坚持群众路线,崇尚程序正义,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权力运作密切联系群众,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公共决策与执行过程广纳群众意见,听取民众心声。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立法过程中,引导人民群众充分参与,使法律与政策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在执法和司法工作中,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控告权、陈述权、辩护权等程序性权利。另外,还应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正确主张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经过数十年的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与法治社会的内在关系日渐清晰:群众路线是法治社会的逻辑起点,法治社会是群众路线的必然归宿,两者珠联璧合,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1943年6月1日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胡锦涛.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等。
[7] 2013年10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简介】
孟晔平,男,出生于1959年5.月,籍贯:辽宁省抚顺市,学历:本科,职位:电力建筑安装公司党委书记,职称:政工师。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的内涵体现了我党对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群众路线内涵具体要求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全党自上而下深入开展。
人民群众一直都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是我们事业的根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就有137次提到“人民”这个概念,提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的短短10多分钟的讲话中,19次提到“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群众路线是我党从山沟沟里带出来的“法宝”,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岁月荏苒却历久弥新。群众路线,这件我党“打天下”的利器,正创新成为“坐江山”的法宝。
1 群众路线内涵的形成
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总结长期斗争经验所形成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重要创造和基本方针,是党的“传家宝”以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其内涵丰富而深刻。
毛泽东同志最早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概况和诠释。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著名的论述中,毛泽东显然是从领导、工作方法的角度来界定群众路线的。
对群众路线的第二个重要阐释是1945年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论党》。在这个报告中,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全面的说明,并把它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群众观点,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换言之,在肯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领导方法的同时,增加了群众观点的表述,并将其作为领导方法的前提。“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对群众观点的另一种概括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的六条: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此后,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的表述基本定型。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以上两方面再次进行强调,而且明确把群众观点列入群众路线之中,把它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信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一条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身上的枷锁,只有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双手来打破;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从这个真理出发,我们的基本工作方法就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切工作走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有领导地展开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把群众的智慧和意见集中起来,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1981年6月中央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明地将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它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人民意志的执行者,除了人民的利益外,这个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想问题,办事情,定路线,立标准,一切都要着眼于群众的根本利益。衡量党的工作好坏,成效大小,以及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都要以群众实践和群众利益为标准,就像邓小平反复强调的那样,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
“一切依靠群众”,就要相信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相信群众,就是要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群众的智慧,相信群众的觉悟,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我们党的工作,就是要使群众充分认识自己的利益和力量,团结起来,为实现人民群众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只有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是不可战胜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实现了为自己和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为剥削阶级的利益而劳动的愿望,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历史的作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就是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建议和经验收集起来,经过分析综合,加工制作,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已经形成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再拿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解释和贯彻,并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 群众路线内涵的新发展
面临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显示了其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目前,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群众路线内涵的新概括。 为民,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的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目标,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没了这个目标指引,群众路线就失去了灵魂。当年毛泽东同志能在国共两党这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为民”的思想使他得到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做后盾,即使国民党军队硬件条件再高出一大截也无法望其项背。在当今大转折、大开放、大发展的形势下,领导干部更是要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的力量成为支持我们事业的坚强后盾。
务实,就是求真务实,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这说的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实现手段,没有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一切为人服务的美好愿望都只能是空谈。作为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中央八项和省委十项改进作风规定,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做好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变化。
清廉,就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这是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保证,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而惟有全体党员干部坚持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本色,才能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才能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的道德人格,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保持高尚的情操,带动和影响社会风气。
为民、务实、清廉是党在新形势下对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克服前进中遇到到各种困难,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同志强调应“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在依法治国的时代潮流下,应当深入挖掘群众路线的法治内涵,既要“苟日新”,也要“穷究竟”,从而将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最大价值发挥到位。
然而,目前,关于群众路线哲学内涵的论述颇丰,法理意蕴却少有提及。似乎“法理”这份“舶来品”与“群众路线”这道“乡土菜”格格不入。其实,凡治国理政之举措,皆能在法理上寻根探源,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执政法宝亦不例外。自诞生之日起,群众路线便契合了诸多基本、重要的法理理念,闪耀着法治的光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尊重、捍卫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首要立场和核心观点,即群众观点。对依靠群众取得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而言,群众利益是核心利益,除了群众利益,其没有自身利益可言。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党所坚持的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自然而然地转变为法律意义上的法益位阶排序理念。所谓法益位阶排序,是指法律上的正当权益在发生冲突时的利益选择与平衡机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这就意味着国家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国家的一切权力最终服务于人民。在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指引下,群众利益就成为现行法律体系下法益位阶的最高层,其他任何利益都不得跻身其上。
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其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而法律正是人权保护的一种制度安排。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从而将人权保障原则确立为一项宪法原则。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都应当始终贯穿人权保障这条主线,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并转变“治民思维”,克服“防民思想”,提高群众的人权保障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做到保障人权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蕴含的领导方式,也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便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
法治的要义在于,既要充分利用国家公权力去增进社会福祉,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又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领导方式,蕴含着以公民权利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的法理意蕴。
这一领导方式指引我们从政策制定到执行,无不应征询、吸收群众意见,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意见和建议吸纳进权力运行之中,确保权力真正“为民所用”。
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是整个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权力监督功能的关键是制度建设这一法治核心。应通过法治建设,构建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防止国家权力异化;完善有助于营造积极监督、敢于监督、有效监督良好氛围的制度,保障人民依法充分行使选举、罢免、建议、检举、揭发、控告、申诉等各项监督权利,拓展和畅通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促使权力运行符合党的宗旨和人民期待。
然而,当前,“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颇为盛行,一些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漠视程序,违反程序,恣意而为,严重损害了群众权益,削弱了法律权威。
程序是运送正义的轨道。坚持群众路线,崇尚程序正义,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权力运作密切联系群众,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公共决策与执行过程广纳群众意见,听取民众心声。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立法过程中,引导人民群众充分参与,使法律与政策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在执法和司法工作中,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控告权、陈述权、辩护权等程序性权利。另外,还应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正确主张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经过数十年的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与法治社会的内在关系日渐清晰:群众路线是法治社会的逻辑起点,法治社会是群众路线的必然归宿,两者珠联璧合,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1943年6月1日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胡锦涛.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等。
[7] 2013年10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简介】
孟晔平,男,出生于1959年5.月,籍贯:辽宁省抚顺市,学历:本科,职位:电力建筑安装公司党委书记,职称:政工师。